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参】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参】

来源:华佗养生网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参】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yín) 改(cuàn) 教(huǐ) 无消息(yǎo)

B.不(chuò) 热(zào) 然(qiǎo) 惨绝人(huán)

C.遗(zhǔ) 雨(zòu) 粗(cào) 锐不可(dāng)

D.首(qiào) 息(bǐng) 刻(juàn) 深痛疾(w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挺立,

B.侦探小说中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C.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方面

D.中国辽宁舰队的科学成员们,终于取得了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巨大成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全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对我省保护长江生态作出专题部署。

B.淮剧,原名江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盐城、淮安等地。

C.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排比)

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反复)

C.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比喻)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夸张)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④②①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①④③②⑤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⑤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①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②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③教禁:教化和禁令。④相侔móu:相等。⑤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⑥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

1.解释加点字词。

令赎归

②其贫力不能者

③悄怆幽

其境过清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其俗以男女质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一一( ① )——( ② )一一陪母亲回老宅——( ③ )

2.阅读第⑼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理解文中第⑷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生活中的一丝阳光,爸爸妈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次帮助……都让我们感到了温暖,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材具体,抒发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

参:

B

B

B

C

B

① 气蒸云梦泽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④浮云游子意 ⑤学然后知不足 ⑥不独亲其亲

1.①全、都 ②格外、特别、尤其 ③深 ④因为

2.其俗/以男女质钱

3.①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

②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示例一:甲文写了柳宗元贬官柳州期间的三件事。一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二是关心贫困百姓;三是亲自指导士子写文章,提高那里的文化水平。表现了柳宗元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有同情心。

示例二:乙文写于作者贬官永州期间,作者探山防水,流连于自然胜景,因自己被贬心中郁积苦闷和景物过于凄清而心情孤寂伤感。而甲文中的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时,大胆创新,为民办事,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所以他是一个以文传情的人,也是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

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4.D

5.“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1.弟弟卖掉老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珍藏(保存)钥匙

2.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瞒着母亲卖掉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3.老钥匙的一个个齿痕,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4.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老宅,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到老家,三婶周到热情地接待;三婶懂“我”妈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的话。

5.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文中人物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恋。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的故事中,回想起与亲人生活的场景。③邻里真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的接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