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玉米螟的防治防法

谈玉米螟的防治防法

来源:华佗养生网
谈玉米螟的防治防法 韩占珍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玉米钻心虫,是一种重 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较大,在作物中主要为害玉米、高 梁、谷子,也可为害棉花、豆类、辣椒等。主要以幼虫蛀茎为 害,被害植株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 米、高粱、谷子等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 一、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玉米螟 1年发生3代,最后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 秆、穗轴或根茬里越冬,以玉米秸秆中越冬虫量最大。在同 一地区,由于越冬场所的不同和玉米螟幼虫期取食为害寄 主种类的不同及同一寄主的不同部位营养的差异,影响其 化蛹、羽化及生长发育而不整齐,因而在一个地区越冬发蛾 期可长达1个多月之久,所以常会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2.习性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白天潜伏在茂密作物和杂草丛 中。在高温多湿的夜晚最适宜蛾子的活动,蛾子有趋光性和 趋食甜酸物质的习性;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背光等习性,因 此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都要选择当时相对含糖量高、湿 度大、便于隐藏的部位定居。幼虫还具有趋触习性,3龄前 潜藏,4龄后钻蛀,老熟后在为害部位附近化蛹。 二、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l越冬基数 越冬基数的大小是影响翌年第1代发生程度的主要因 素之一。越冬基数f冬前虫量)大,越冬后成活率高,则容易 造成第1代发生严重。虫源基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寄主作 物的面积,生长期的防治情况,寄主秸秆的利用和冬季处 理,以及越冬期间气候和生物因素导致越冬幼虫的死亡程 度等。 2.气候条件 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 为60%以上,干旱环境成虫寿命短,产卵量少,并且不利于 卵的孵化和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 也极不利,在成虫羽化和卵孵化盛期遇暴雨,则可引起虫口 大量死亡而减轻发生程度。 3.米品种的抗虫性 在玉米植株中,不同品系中抗虫素含量不同,同一品系 随生育期后延而含量降低,所以不同品系玉米抗螟性不同, 其受害程度也不同。 三、预测预报 1.越冬幼虫基数调查 在秋后及来年春季化蛹前,各调查1次,选取春、夏玉 米、高粱秸秆和玉米穗轴各两堆,随机取样调查,每堆剖查 不少于100株,检查出的总虫数不少于20头,根据越冬虫 78 口密度、越冬死亡率及当地秸秆贮存数量,推算越冬基数, 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 2.以玉米生育期作为防治时期的标准 到玉米心叶末期幼虫都集中在喇叭口内,这时施药方 便,杀虫效果好,是最可靠最简单的方法。玉米一tl,叶末期的 确定是:当还差2-3片叶抽雄时,即为心叶末期f用手捏到 穗苞,但从喇叭口顶上向下看,还看不到一点雄穗包的痕 迹。这就是 t ̄,nt-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盛期f抽丝株达60% 时1用药为宜。 3.防治次数的确定 一般年份在心叶末期,花叶f即 tl,n+被咬成排孑L的植株) 株率达10%时;集中防治1次,如在发生严重年份可防治2 次。穗期时,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f一般在 抽丝盛期、时防治1次;如果虫穗率超过30%,则除了在抽 丝盛期防治1次外,6-8天后还需再防治1次。 四、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螟要贯彻综合防治的方针,当前应以田间化 学防治为主,重点抓玉米心叶末期颗粒剂治螟。不同地区可 结合选育抗螟高产品种,秸秆利用,因地制宜处理越冬寄 主.以压低螟虫基数。 1.农业防治 积极选育和引进抗螟高产品种,压低越冬基数,减少虫 源,减轻第1代的发生程度,设置诱集田,根据玉米螟雌蛾 产卵有选择高大茂密丰产田的习性,对早播的部分春玉米 加强肥水管理,以吸引雌蛾大量产卵,可大大减少用药剂防 治面积。 2.药剂防治 由于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掌握施药适期特别重要,必 须做到在幼虫蛀人茎秆和雌穗之前消灭幼虫。 f11玉米心叶期防治 以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投施颗粒剂效果最好,常用的 颗粒剂有:1%的1605颗粒剂f以50%1605乳油500毫升加 水5千克稀释后拌入已过筛的煤渣25千克中晾干后制 成1,每株1.5—2克,每亩25千克左右,防效在90%以上;1% 辛硫磷颗粒剂f配制方法同1605)。 f21玉米穗期防治 在玉米抽丝盛期,利用上述颗粒剂施人玉米的“一顶四 腋”f即雌穗顶端花丝基部,穗上2个叶腋,穗下1个叶腋和 雌穗着生节的叶腋1。重点是保护雌穗,用药量应比心叶期 适当增大,对穗期螟害有一定防效。 (作者单位:150700黑龙江省延寿县玉河乡农技推广 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