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能力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能力

来源:华佗养生网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能力李胜杰(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摘要】合唱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表现能力,可以积累音乐表现的感性经验,增强艺术表演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协调的团队意识。本文提出了几条有效提高教师合唱教学能力的建议,希望能给合唱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关键词】合唱教学;实践性课程;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以能力为先”和“以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分别以艺术表演实践和基础知识深化为教学内容,是必修课程相关模块的对应延伸和必要补充,为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艺术实践的表现空间和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支撑,重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的实践能力,课程具有拓展课性质。合唱模块是必修课程歌唱模块的拓展和延伸,是以合唱表演活动为主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表现能力,积累音乐表现的感性经验,增强艺术表演活动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协调的团队意识。合唱模块虽然以模块的形式刚刚出现,但实际上每一届的艺术节展演活动都会有合唱比赛,所以,合唱教学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只不过是以社团或是特色课程的形式出现。一、合理调配声部,注重声部间的平衡在合唱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合理地调配声部。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其实并不容易,同样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训练后可以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除了每个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对学生声部的分配上。以往经常看见教师在为学生分配声部中只重视学生的音域,学生能唱高音就分配到高声部,不能唱高音就分配到低声部。这样做的后果是不管你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要重视合唱教学中声部间的均衡,合唱的每个声部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合唱声部的调配和组织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通常将各声部在音准、音色的相互关系称为谐和;各声部音量、音色的相互关系称为均衡。声部调配首先要依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高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基本相差不大,在自然的歌唱状态下,女声一般高音能唱到小字2组的e或f,男声高音能唱到小字1组的降e或e都可以分配到高声部,不要一味要求学生都能唱到f或g,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声音特点,如果学生具有较为充实的低音一定要放到低声部;其次,要依据音色的明暗、厚薄。通常我们把音色比较明亮、柔和的分配到高声部,音色浑厚、结实的分配到低声部。但是对于少数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调配声部时一定不能过分集中高声部,如果过分集中产生的后果就是低声部明显会显得很弱,这里102 Northern Music

的弱不光指的是音量而是合唱中的整体效果。虽然高声部常常演唱主要旋律,但主要旋律有时也会出现在其他声部,低声部更需要有良好的音准支撑,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我们往往把声音最稳定、音准最好的学生放在低声部。合唱的魅力就在于各声部有机组合,做到了合理的声部调配,我们的合唱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二、重视合唱基本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艺术表现合唱的基本训练主要包括演唱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力度和速度的训练等。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才能使他们的声音收放自如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正确的呼吸是良好发声的基础,是演唱的动力。在合唱的训练中,呼吸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平时观摩比赛时,往往会听到某一个合唱队会出现气短的现象,整个作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影响到音准。这都是因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注重气息的训练。呼吸的训练在最开始可以让学生做单纯的呼吸练习,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别作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练习一段时间学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在发声练习中进行练习。合唱中的呼吸分为整体性呼吸、声部性呼吸和循环性呼吸。循环性呼吸是合唱艺术所特有的,它可以表现出连绵不断的特殊声音效果,使听众在较长的音乐段落中感觉不到呼吸,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间断的训练。声音训练是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而不是盲目地走形式。曾经看过一些合唱训练,虽然在训练时有示范、有练习、有纠正,但只考虑了音准、唱法,没有综合考虑到呼吸、共鸣、力度变化等因素,明显不知道声音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安排学生进行哼鸣、开口音和闭口音的练习,还要进行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训练,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共鸣区域发出音色一致的声音。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连音练习中的力度变化和连音与断音的综合练习,当然,多声部合唱训练多声部的功能练习尤为重要。三、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更好地发挥“指挥”的作用合唱指挥是歌曲演唱的总工艺师,负责歌曲演唱的实(下转第220页)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三、高校古筝教学对传统曲目传承的策略(一)加强对传统曲目的认识和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古筝教学应当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高校学生更好地传承古典筝文化,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曲目学习时,要严格甄选适合当前学生学习古筝的经典曲目,如《蕉窗夜雨》《踏雪寻梅》《出水莲》等优秀曲目。近年来传统艺术得到了逐步的发展,与当前的民间艺术、地方戏曲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古筝曲目,如《高山流水》《苏武思乡》等曲目,使传统经典曲目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高校在对学生古筝教学时,一定要切记在保障传统曲目原来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促进学生对筝文化的传承。(二)加强对传统曲目的传承和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发展之下,高校愈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古筝专业的开设和发展也得了较大的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不断对传统文化更新创造活力,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具有文学价值的传统曲目。以《姜女泪》为例,从对传统的继承来说,作者充分的运用了陕西迷胡音乐的声腔和曲牌,保证了传统的地域色彩文化;从音乐的表现方面来看,继承了该地区传统音乐中刻画悲情的独特方式,“苦音”的变现手法。还有后来的《幻想曲》、《秋望》等古筝曲目,无论是其表演技巧还是音乐体裁都极具创新精神,是筝文化在当代发展的重要表现。(三)加强对传统曲目的民族性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目前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小的阻碍,导致古筝教学对传统曲目的传承也受到了影响。高校在为学生甄选曲目学习时,要做到有计划的从我国丰富的古典、民间曲目中,汲取其中优秀的音乐原素,将筝文化的传承工作与时俱进,在保证民族特性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古筝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四、结语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古筝文化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喜爱,高校也开设了古筝专业作为培养筝文化的教育基地。但是,目前高校在古筝文化教学过程,对传统曲目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传统曲目的正确认识、缺乏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中急需改进的地方。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保持其民族性的基础上,对传统曲目进行大胆创新,促进筝文化传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参考文献

[1]范冉.浅析古筝考级乐曲中的文化内涵[J].当代音乐,2019(2):96-97.[2]李月晴.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融入高校古筝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J].艺术评鉴,2017(1):112-114.[3]安昀.试论高校古筝教学“范奏”的必要性及其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36(2):185-186.作者简介:孙尔年(199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上接第102页)

施方案。合唱指挥必学善于团结每一位合作者,争取全体合作者的理解、支持,并发挥其主动性,共同为艺术创造的成功而努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指挥的手势必须干净明确。指挥的手势是一种语言,虽然无声,但它却表达了你所有的意图。手势线条所表示出来的强弱、大小,松紧快慢等都要反映出具体的内容。明确左右手的分工,有意识地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能从指挥的手势、表情,感受到音乐的激情。因此,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才能训练出一个高水平的合唱队来。很多教师在演出中指挥手势不规范,学生怎么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作品呢?四、教师通过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教师首先要通过合唱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形式上来理解作品内容,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领悟美、表现美的能力;其次,通过丰富实践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学中灵活应对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合理安排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合唱曲目,以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享受音乐艺术的熏陶,直面音乐艺术的魅力,释放自身潜在的艺术表现力;再次,通过合唱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拓展艺术视野。合唱可以体现人类特有的情感、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生活状态,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高雅美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们欣赏、排演优秀的合唱作品,带领学生发现、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和创作作品,让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合唱文化的多元性。合唱是通过众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集体活动,利用合唱队员之间的长处来创造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相信只要我们细心地做好教学工作,认真聆听、思考、总结,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教师,带领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发现美、认识美、领悟美、表现美。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20 Northern Musi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