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崔海妍 近年来,国内空间叙事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叙事解 析;空间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的探 讨。空间叙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空间叙事理论的介绍多于建构,当前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形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指导;空间叙事研究缺乏本土意 识和主体意识;国外前沿的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及时地翻译、引入国内;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与国外空间叙 事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补。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 中积极建构本土的空间叙事理论,并形成对文本空间叙事分析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空间叙事研究;述评;反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l一0042—06 崔海妍(1978一),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叙事学。(四川成都 610064)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 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总结与反思国 间维度。”…(P n但是叙事学研究长期以来只是注重时间 内的空问叙事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它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叙述中的作用,正如张世君所指出的那样:“空间叙事 大体来看,近年来,国内空间叙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 是所有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叙事都存在的现象,但人们 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 尚未给予它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并对它进行深入切实的 叙事解析;空问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 研究。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 强调叙事结构在时间序列中建构,忽视叙事中的空问作 的探讨。 用。”[21 ’随着20世纪小说形式空间化的日益突出,叙 事中的空间元素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意义建构等方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面的影响逐渐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叙事学研究由单纯 任何叙事文学都是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共同构筑 关注时间维度转向探讨空间叙事的特征、功能。由此,空 而成的,只是不同时期叙事文本各有侧重而已。以中国叙 间叙事理论研究开始兴起,文学、影视文本的空间叙事 事文学为例,唐传奇已有生动的宴饮、歌舞等场景描写,叙 也开始受到重视。在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 事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20世纪的现代小说更是拓宽了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叙事的心理、感觉等空间,小说形式空间化成为研究者不 可忽视的现象。在西方学者列斐伏尔、福柯、约瑟夫·弗兰 与空间理论的关系不复是先者再现后者,文学自身不可 能置身局外,指点江山,反之文本必然投身于空间之中, 克、加布里埃尔·佐伦等人的带动下,国内学者也开始将 目光投射于叙事中的空间维度,提出了叙事学研究的空间 转向问题。 本身成为多元开放的空间经验的一个有机部分。” P” 二、文本的空间叙事研究 空间叙事并非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中国古代小说中 的空间叙事现象就非常突出,正像浦安迪所说:“在中国文 龙迪勇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文中指出:“空 间也是叙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维 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人们都忽视了对空间维 度的研究。“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 究的时候了。”论文探讨了叙事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首 先是人们认识到“时间性对真实性的遮蔽”,其次是空间 问题日益凸显,福柯、加斯东·巴什拉、列斐伏尔、丹尼尔 贝尔、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都探讨过“空间结构”和 “空间范畴”。作家也在小说中探索新空间化的小说形式, 自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等人突破线形叙事局限后,历经法 国“新小说”派,“一种试图排除‘时间性’的叙述手法开始 受到推崇”【11(附。 。龙迪勇的另一篇文章《时间性叙事媒 介的空间表现》探讨了语言文字这一时间性媒介表现空 间的内在心理机制,从所指和能指两个层面分析了语言 文字空间表现的类型及其特质b](p18132)这为研究文本的 空间叙事特征奠定了理论基础。 余新明在《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 中指出:“人们在研究小说叙事时,就很注重研究时间在 叙事中的作用,并几乎形成了关于时间叙事的一整套完 整而复杂的理论构架。而小说中故事发生、发展的另一 维度——空间,则备受冷落。”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们 对空间的认识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空间处于附属、次 要地位,“始终在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三要素之最末的 环境范围内游荡”。20世纪后半叶,学者对空间有了新的 认识,“空间和意识形态是一种互相生产、互为表征的密 不可分有机结合的关系”。空间在小说叙事中的重要作 用被发掘,“‘空间叙事’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崭 新的视野”… -S2)。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为叙事学的空 间转向与知识理论界的“空间”转向密不可分,是在后者 催化下萌生的。陆扬的《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一文具体 论述了空间理论对文学创作、批评的影响,他指出:“文学 学的主流中……空间感往往优先于时间感。从上古的神话 到明清章回小说,大都如此0”【6】(附 以往的学者在研究文 学文本时多注重叙事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空间在叙事中 的功能和意义。随着叙事学的空间转向,叙事文本中的空 间元素得到了重视。 张世君于1999年出版的《(红楼梦)的空间叙事》是 空间叙事研究的先行之作。“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意义 在于建构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的空间叙事构架,不仅 填补了红学研究对空间叙事艺术整体研究的空白,还开 拓了中西叙事理论都尚未涉及的空间叙事领域。”"¨M 后来的文本研究多受其启发,集中探讨中国古典小说、 中外现当代小说和电影等领域的空间叙事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三 国演义》、《儒林外史》、《水浒传》等明清长篇小说,这大 概是因为“叙述的空间化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的一个根 本特征”IS]( 。此类研究者将单个文学文本中的叙 事空间分为若干层次,论述各个层次的构成方式及其叙 事功能,以及各空间的相互关系、转换方式和空间叙事 节奏。此类研究的方法呈现出一种模式化,明显地受到 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影响,而且没有超越张世 君的研究。研究者的视野也过于狭小。相比较而言,2006 年,复旦大学韩晓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小说空间 论》有一定的突破,作者从总体上研究了古代小说的空 间叙事的方式,认为古代小说叙事空间转换和衔接的方 式主要有两种类型:直接转换与间接转换,并且从古代 小说中总结出空间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板块式与套盒 式。论文最后勾勒了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的发展轨迹。 自20世纪始,小说空间形式化渐趋明显。中外现当 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特征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一些学 者敏锐、准确地把握住小说的新变,揭示了现代小说叙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 事空间化特征,如龙迪勇的《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一 文,以《故园》、《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文本为例, 探讨了现代小说中空间叙事的类型和特征。认为空间具 有很强的叙事功能,并指出:“很多现代小说家不仅仅把 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 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 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进而指出:“‘空间 性’和‘时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 庄大道。”I9I{ 《从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向—— 德语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初探》“。。(P” ’、《中国现代 小说的叙事个性》” 1等文也都探讨了现代小说叙事空间 化的特性和方式。还有研究者从作品空间与作家创作的 关系人手,探讨空间的叙事功能,如《迟子建小说的叙事 空间营构》 )一文对叙事空间的关系及其营造目 的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把握作家的审美内核和创作精 神。 文本空间叙事研究在细读的基础上对单个文本中 的空间构成、相互关系及其叙事功能等做出了分析,虽 然没有在宏观上建构出空间叙事的整体理论,但是对空 间叙事理论的研究还是颇有裨益的:一是证明了空间叙 事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是构建文本意义及塑造人物等 的重要元素,提供了解析小说的一种新视角;二是为空 问叙事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的文本空间 叙事研究也存在着某种缺憾和不足,如,研究对象只是 集中于小说一种叙事文体,其他叙事文体却很少涉及。 三、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脉络 空问叙事研究虽是新兴学科,但是也有一个兴起、 发展的过程,而学术界对空间叙事的发展历史不甚清 楚。因此,有学者对空间叙事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周 和军在《论空间叙事的兴起》一文中认为社会科学领域 引入空间维度是空间叙事研究萌芽的诱因。自1945年 约瑟夫·弗兰克提出“小说空间形式”的理论后,“空间 形式”逐渐成为判断现代小说的一种标准。上世纪70年 代之后,在列斐伏尔和福柯的阐释和引导之下,对小说 的研究实现了空间转向。丹尼尔·贝尔肯定了意识流小 说突出空间的尝试,并把意识流小说所开创的“空问结 构”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指出空间的结构为20世纪中叶 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约翰·伯杰指出:现代小说需 要一种明确的空间化叙事。戴维·哈维、苏贾延续并发 展了福柯、伯杰等人空间叙事的思想,他们重申批判性 空间的视角,试图摆脱历史决定论的羁绊,把叙事从时 间的牢笼里出来,使传统的叙事空间化。…l(P 王安的《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一文较详细地梳理 了国外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勾勒出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 脉络。论文首先分析了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叙事理 论,认为弗兰克对空间叙事理论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弗 兰克的《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分析了现代作家终止 时间流、突出空间化的创作手法,认为现代小说具有空 间特征,提出了叙事空间问题。后继者米切尔、瑞恩、安 达吉斯坦利、约翰逊、大卫·米克尔森、埃里克·拉布 金、凯斯特纳、罗侬、查特曼等学者都对空间叙事理论作 出了贡献。“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具实用 价值与理论高度的模型。他对空间的讨论建立在文本的 虚构世界基础上,强调空间是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 程。他从纵向区分了空间的三个层次(地形学、时空体与 文本),逻辑清晰,分析细致而严谨,并在横向上提出了 空间度量的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空 间结构。”王安认为:空间叙事的转向是对哲学社科领域 里空间转向的回应,不能脱离与时间的关联。114](P142—145) 对空间叙事研究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助于中国学术 界对空间叙事及其研究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便于今后更 加深入的研究。 四、空间叙事研究的领域及方法 空间叙事研究为叙事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它的研究 领域究竟可以涵盖哪些方面,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龙 迪勇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文中认为:“空间叙 事学的问题域是非常宽广的。除了小说、历史、传记等传 统上偏重时间维度的叙事文本的空间化问题之外,像绘 画、雕塑、建筑等传统上偏重空间维度的艺术文本的叙 事问题,亦当在空间叙事学考虑之列,像电影、电视、动 画等既重时间又重空间的叙事媒体,亦当在空间叙事学 的观照下,获得新的阐释。”…(附 论文还以小说为主的叙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事作品为例,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三个方面 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 概念:间架、一线穿、脱卸、夹叙。另外,张世君还梳理了中 国古代评点家的叙事技巧概念:犯笔、实笔与虚笔、重作轻 抹法、攒三聚五点等。论文最后梳理了古代评点中的空间 叙事理论概念:太史公笔法、起结。这两个概念都包含着时 间叙事,但又可以从空间层面来理解。张世君指出:明清小 说中的太史公笔法“根据历史时间的框架,任意增删叙事 的内容和叙事的广度……不拘泥于具体的朝代时间的真 余新明在《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中 认为:“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空间的叙事 功能,即空间如何参与、影响了叙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有两种方法,其一,“分析空间‘生产’出了怎样的社会关 系、权力结构、思想观念,这些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特征又是 怎样转化为空间里的人们的实际行为,从而影响、决定了 小说叙事的进程”;其二,“空间对叙事的参与在很大程度 上是通过场景来进行的。场景对叙事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是对叙事时间的干预,二是场景与场景的转移衔接形成 小说叙事结构”。另外,小说空间叙事研究还包括“小说空 间叙事的外围问题,这个问题大概可以包含空间叙事的形 态、视点、节奏等几个方面”}4“m ”。 王安的《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一文从广义和狭义两 方面界定了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认为广义的空 间叙事研究对象应包括小说、历史、传记、绘画、雕塑、建 筑、电影、电视、动画、网络等,研究内容涵括了“纯诗学意 义的文本空间形式”和“文化地理、种族、身份、意识形态等 空间话语”0“狭义的空间是诗学意义上的,是空间叙事学 的核心内容”,可从故事空间、文本结构与读者心理空间等 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内容“涵盖故事与叙述空间、空间与视 角/聚焦、空间与人物、空间与情节、空间与时间、空间与 读者感知、空间与文本形式等众多领域”l1 ](p144-]45)。 在对空间叙事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时,上述三篇论 文的视野是开阔的,不仅注意到文本的空间对叙事的意 义,还将视角投射到文本之外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主动 参与,拓宽了传统叙事研究的领域,为今后的文学艺术 研究增添了新的角度。 五、中国古典空间叙事概念梳理 张世君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探微》一 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家“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 出发点”。因此,“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 也非常突出”,基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 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的 责任感,论文梳理了中国古代评点家提出的空间叙事理论 实性”。“起结”着眼于它的空间性,指的是“空间点位的建 构,起点和终点”n5】(P”。”。 张世君接着又发表了《明清小说评点的空间转换概 念:脱卸》、《问架:一个本土的理论概念》、《明清小说评 点的空间连叙概念:一线穿》等论文,对这些概念作了进 步的探讨。她在《明清小说评点的空间转换概念:脱 卸》中指出了“脱卸具有审美的中介特性”,用于上下情 节的间接性联系。“脱卸还具有空间并置的功能。它打破 了时间叙事的线性因果关系,变循序渐进的历时性叙事 为跳跃性的共时性叙事,把不同空间场景并置在一起, 扩大了空间描写的张力”,以此来改变情节的叙述方 向。【】 ](elso)《间架:一个本土的理论概念》一文探讨了“间 架”的特性和意义:“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表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它“表明中国古典小说 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 特点,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 面延续性”fl7I(P“ 。《明清小说评点的空羊连叙概念:一线 穿》认为:“一线穿”是贯穿小说间架结构的连叙概念,具 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和贯通气势。l ̄8]f23) 张世君于2007年出版的《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 研究》一书收入了以上研究成果,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 探讨,使之系统化。张世君指出:“明清小说评点理论不 仅关注时间,同时重视空间。空间叙事观点与时间叙事 观点共存于评点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问的形态 化、空间化”。该书还探讨了“明清小说评点叙事的空间 性观念,包括空间的方位性、视觉性、嗅觉性、温度性,时 间的空间化和形态化”I1 9】(PII)。 通过梳理中国古典小说评点理论,张世君挖掘出空 间叙事理论的本土资源。这些成果有助于整合中外空间 叙事研究的理论资源,有利于空间叙事研究的深入。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 的《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马生龙的《图画叙事与 六、图像叙事理论的探讨 文学叙事》、杨乃乔的《图像与叙事——论诸种叙事与知 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毛凌滢的《互文与创造:从文 字叙事到图像叙事》等论文。于德山的《中国图像叙述 学:逻辑起点及其意义方法》一文梳理了中西图像叙述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图像叙述的研究方法及叙述 特征,认为中国图像叙述学是叙述理论研究的一个广 随着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图像日渐成为我们 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者提出了“图像转向”。 传统的文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学图像化已成为 公认的事实。在新的图像时代,叙事学研究顺应时代潮 流,介入图像场域,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范围。于是,图像 叙事就成为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延,尤其为中国古代叙述提供了一个彰显美学意义与文 在图像叙事理论研究方面,龙迪勇探讨得比较深 入,为图像叙事理论的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继《论现 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空19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 构》、《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时间性叙事媒介的空 间表现》等论文之后,龙迪勇的《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 化》一文探讨了图像叙事的本质及其基本模式问题。他 认为:图像具有特定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图像是一种空 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空统一体。”图像叙事的本质是 图像叙事首先必须使空间时间化。图像叙事的模式大体 有三种: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单一 场景叙述是图像叙事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在图像上画 出或凝固“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以暗示出事件的前 因后果,从而让观者在意识中完成一个叙事过程”。“‘纲 要式叙述’也叫‘综合性叙述’,即把不同时间点上的场 景或事件要素挑取重要者‘并置’在同一个画幅上”。循 环式叙述“遵循的是另外一种规律——空间方位规律, 它符合的是另外一种逻辑——空间逻辑。由于构图更为 复杂,这类图像叙事作品的表现力也随之加强,简直可 以称得上是视觉的‘文学”’。循环式叙述“其实是一种 ‘消解’了时间性的‘空间叙述”’【20】㈣ 。 龙迪勇的《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 像与文本》一文以故事画为个案,探讨了叙事图像与叙 事文本关系之一: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文章认为: 语词与图像都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但在中西文化史 上,图像总是处于被贬抑的地位,文本是叙事传统中的 绝对主流,于是,出现了叙事性图像模仿叙事文本的倾 向。文章还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具体分析了故事图 中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121](38-43) 另外,其他学者对图像叙事也有所探讨,如陈平原 化意义的背景,是对当前全球化“图像转型”的一次理论 回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I2 1I ’ 七、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反思 以上研究说明中国的空问叙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尤其是龙迪勇志在创建“空间叙事学”的系列 论文,以及张世君发掘、梳理明清评点空间叙事概念的 研究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空间叙事研究还存在着很 多的不足,而且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于挖掘与开拓。 首先,空间叙事研究的概述、梳理和单个文本分析 多于理论建构,当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 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空间叙事兴起、发展的概述及具 体文学文本的解析,虽然也有学者试图界定空间叙事的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但是学术界普遍对空间叙事的理 解存在着偏差,如《从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向—— 德语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初探》一文认为:“所谓的空 间叙事,指的是那种不遵循因果关系、不顺着时间的线 索去讲故事的叙事方式。”I1o1㈣ 其实,在顺叙的文本中 也存在着空间叙事,任何文本都是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 的结合,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空间叙事概念的所 指也含混不清,诸如空间叙事特征、研究范围、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明晰界定和深入探讨。空 间叙事理论仍呈现为松散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其次,空间叙事理论与文本分析存在着隔离的状况, 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形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指导。由于没 有空间叙事研究方法的指导,文本空间叙事研究者从自 己的理解出发阐释文本,导致了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的 狭窄,如《明晰和复杂的高度统一——试析(一小时的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故事)的空间叙事》“所说的“空间”,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 和人物活动的场所。小说中的主要空间是以几个戏剧式 [参考文献] 【1】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 的场景展现的”『2 31 ”,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 科学,2006,(10).【2]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龙迪勇.时间性叙 事媒介的空间表现【J】.江西社会科学,2007,(4).【4】余 理解过于狭隘。再如《<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认为空问叙 事“从语义学上解释,也就是指故事的头绪与次序”陉“ 。 还有吴玉杰的《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空间叙事》认为叙事 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以及审美空间 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 学学报,2008,(2).【5】陆扬.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J】.外 等等”I (P4-8],将叙事空间局限于文本的故事空间,致使 空间叙事研究视野不够宽广。另外,大量的文本分析没有 以空间叙事理论作指导,呈现出表象化和模式化的趋势。 这些都有碍于空间叙事研究的深入进行。 再次,国内虽然曾译介了一部分国外空间叙事研究 的成果,如弗兰克的《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但是国外大 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及时引入国内,不利于国内学术界 把握空间叙事研究的动向,也不利于中外的学术交流。 总体来看,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缺乏本土意识和主体意 识。多数研究限于对国外空间叙事研究的介绍,对文本中 的空间泛泛而谈,没有将国内的理论资源运用于实践批 评,并建构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使中外空间叙事理论进行 积极的对话和互补。可喜的是:国内也有少数学者一直在 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建构。比如说,龙迪勇研究员 是国内最早从事空间叙事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2003 年,他就写出了《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文;在长期思 考空间叙事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他目前已经主持完成 了江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其 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的空间维度研究”也已经 基本完成;而且,他完成了有20多万字的以“空间叙事学” 为题的博士论文,以此为基础的同名专著,可望在近期出 版。 总之,空间叙事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其完善、发展还 需要漫长的道路。我们应该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观念,在 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中积极建构本土的空间叙事理 论,并形成文本空间叙事分析的有效方法。 国文学研究,2004,(4).【6】[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7】刘介民.开拓空间 叙事新领域——论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J】. 广州师院学报,2000,(9).【8】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 学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龙迪勇. 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10). 【l0】陈良梅.从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向——德语现 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初探【J】.当代外国文学,2008,(2). 【l1】马云.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个性【M】.北京:广 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12】张迎军,秦祖辉.迟子建 小说的叙事空间营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l3】周和军.论空间叙事的兴起【J】.当代文坛,2008,(1). 【l4】王安.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8, (1).【15】张世君.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空问叙事理论探微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l6】张世 君.明清小说评点的空间转换概念:脱卸【J】.西南师范大 学学报,2002,(6).【17]张世君.问架:一个本土的理论 概念【J】.学术研究,2002,(1O).【l8】张世君.明清小说评 点的空间连叙概念:一线穿【J】.广州大学学报,2002,(1) 【l9】张世君.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O】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 的时间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9).【2l】龙迪勇.图 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J】.江西 社会科学,2008,(4).【22】于德山.中国图像叙述学:逻 辑起点及其意义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4,(1). 【23】杜荣芳.明晰和复杂的高度统一——试析(一小时 的故事>的空间叙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3).【24]吴玉杰.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空间 叙事【J】.艺术广角,2008。(4). 【责任编辑: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