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梁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大梁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来源:华佗养生网
.

株洲市银天广场工程

地下室顶板层大梁模板施工方案

.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株洲银天广场工程项目经理部

日期:二0一一年七月

.

第一节 工程概况

银天广场工程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与黄河南路交汇处。本工程地下3层,地上26层,总建筑面积为1239.26m2,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防。

银天广场地下室顶板层B区12轴~19轴交1/OA轴~○B轴区间有4根大梁,大梁有关参数如下表:

截面尺寸梁号 部位 (mm) KL38 KZL1 KZL1 KZL2 B轴交17~19轴 12轴交1/OA~B轴 15轴交1/OA~B轴 1/18轴交1/OA~B轴 900×1700 900×1600 900×1600 900×1600 6300 8100 8100 8100 5850 5850 5850 5850 3825 3600 3600 3600 轴间跨度(mm) 高度(mm) 荷载(KG/m)

第二节 方案选择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GJ59-99检查标准要求,符合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的有关标准。

6、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模板及其支架方案:

.

.

梁模板采用15mm木胶合板、60×80木方,并穿螺杆固定;其支架采用钢管扣件支架。

第三节 材料选择

按普通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模板和支撑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梁侧模:面板采用15mm木胶合板、内楞采用60×80木方现场拼制,外楞采用双圆钢管48×3.5,并采用可回收M14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梁底模:面板采用15mm木胶合板、内楞采用60×80木方现场拼制,外楞采用单圆钢管48×3.5。

梁底支撑: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斜撑、支座组成,采用φ48×3.5钢管。

第四节 模板及支撑设计

一、大梁模板

梁底模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在胶合板下沿梁横向采用60mm×80mm@150木枋密排;梁侧模采用15mm厚胶合板,内楞采用60mm×80mm木枋间距@150mm,外楞采用双排Ф48×3.0钢管支撑,并采用Φ14对拉螺杆,使用“3”型卡固定。对拉螺杆竖向三排,沿梁纵向间距为@450mm,最下道对拉螺杆距底模高为250mm、竖向间距500。另外,梁侧沿梁高向设二道斜撑,支撑在满堂脚手架支撑上。

梁侧模板设计详见下表: 梁截面尺寸 模板设计 梁对拉螺杆布置 .

.

900×1600、 900×1700 侧模:面板为15厚木胶合板,内楞60Φ14对拉螺杆,距梁底250,×80木枋间距150,外楞双钢管。 底模:面板为15厚木胶合板,面板下竖向三排间距500、跨度方横向60×80木枋间距150。 向间距450 梁侧模板计算详计算书1。 二、梁模板的支撑系统:

1、地下室顶层KL38梁断面尺寸为900×1700,梁底支模架设计如下:

梁下支模架俩侧立杆间距为1600mm,在俩侧立杆之间增加三根立杆,增加的立杆距俩侧立杆间距为500mm,增加的三根立杆之间的间距为300mm,梁下立杆纵向间距均为630mm;在立杆离地面250mm处设双向扫地杆,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在竖向每隔1500mm设一道双向水平拉结杆,纵横向各设二道剪刀撑。梁与板支模架连接在一起,组成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梁支模及支撑示意图详见附图1:

2、地下室顶层KZL1、KZL2梁断面尺寸为900×1600,梁底支模架设计如下:

梁下支模架俩侧立杆间距为1600mm,在俩侧立杆之间增加三根立杆,增加的立杆距俩侧立杆间距为500mm,增加的三根立杆之间的间距为300mm,梁下立杆纵向间距均为630mm;在立杆离地面250mm处设双向扫地杆,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在竖向每隔1500mm设一道双向水平拉结杆,纵横向各设二道剪刀撑。梁与板支模架连接在一起,组成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梁支模及支撑示意图详见附图2:

重要提示:为确保大梁施工安全,大梁以下一层支模架(即地下室负三层)不能拆除,并在地下室负三层相对应大梁位置梁板下增加钢管支撑(每根梁位置下增加3根立杆、横向间距300、沿梁跨度方向间距630),以确保大梁荷载垂直传至地下室底板。

梁模板支撑计算详计算书2。 三、模板施工要点

.

.

梁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并垫垫块;

(2)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3)根据梁跨度,决定梁底模板起拱:15mm;

(4)梁侧设置斜向支撑,采用钢管+U型托,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

(5) 承重立杆抗滑设双扣件。

第五节 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以下要求: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100%设计强度要求方可拆模。

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第六节 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相关要求搭设支模架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立杆长度根据每根梁的高度选定;

.

.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d.梁底U型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支撑架步距小于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6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200mm;

b.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

.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采用定尺钢管,不存在接头,水平杆的接头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采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100处进行固定;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下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上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分层浇筑,分层厚度400mm;

b、支架搭设作业前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让班组掌握搭设要求和质量标准; c、严格控制钢管、扣件、木模的材料质量,防止劣质材料进场而不能满足方案设计要求;

d、支架验收时采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扣件力矩,及检查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情况,以确何支架体系抗变形整体稳定性;

e、在砼浇捣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调整梁底有空隙的顶托松紧,以均衡顶托受力,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f、留置同条件砼试块,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时方可拆除模板支撑体系。 g、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第七节、质量、安全措施

.

.

1、质量措施

1.1模板质量:模板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质量合格。 1.2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及相关规范要求。即\"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1)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2) 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2)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模板安装其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轴线位移:≤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5mm; 截面模内尺寸:±5mm; 垂直度≤3mm;

.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 表面平整度≤5mm; (4)模板垂直度控制

1)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

2)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

3)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5)模板的变形控制

1)浇筑混凝土时,分层浇筑,高控制在500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 2)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跑位; 3)浇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 4)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6)模板的拼缝、接头:模板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 (7)与安装配合

合模前与钢筋、水、电安装等工种协调配合,合模通知书发放后方可合模。 (8)混凝土浇筑时,所有墙板全长、全高拉通线,边浇筑边校正墙板垂直度,每次浇筑时,均派专人专职检查模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安全措施

a、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安全带。

b、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不懂电器机械的人员使用玩弄机电设备。 c、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上岗、穿拖鞋或赤脚操作。

d、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

.

.

攀登上下。

e、搬运钢筋时要注意附近有无障碍物,架空电线和其它临时电器设备,防止碰撞或发生触电事故。

f、用塔吊吊运模板时,必须由起重工指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模板安装就位前需有缆绳牵拉,防止模板旋转撞伤人;垂直吊运必须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且必须使用卡环吊运,不允许一次吊运二块模板。

3、临时用电及防火措施

3.1电缆在室外、道路侧直接埋地敷设时,其深度不小于0.7M,并在电缆的上、下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沙。然后覆盖红机砖保护。过马路时穿钢管保护。

3.2施工时,设置专用配电箱,由电工进行值班,所有临时配电箱均为防雨型。 3.3护栏等非带电的金属物均作接地连接。非专业电工人员不得进入防护栏内。 3.4 用电消防措施

3.4.1线路敷设时应尽量远离易燃易爆等物品,必须经过时不应有接头或穿钢管地埋敷设。

3.4.2在有易燃易爆等物品场所安装开关,灯具要有防火花灭弧隔离措施。 3.5电工巡视检查制度

3.5.1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由专职电工每星期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3.5.2 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除隐患,并作好维修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名称、维修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参加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3.5.3 经常做好配电箱内的清理工作,保持箱内的清洁卫生。

3.6 雨季前作一次绝缘电阻测试记录。如遇风、雷、雨、水、火等自然灾害天气,应及时关闸断电、切断电源。

.

.

3.7 雨天在室外施工时,尽量避免使用三级移动配电箱,如非用不可时,必须搭设防雨棚、其电源线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橡套绝缘电缆。

3.8 接线操作时必须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注意脚下等周围环境,如地面潮湿时必须加垫塑料绝缘垫或干木板与潮湿地面隔离。

3.9 使用的电动工具或电气设备必须绝缘良好、接地良好,并作好防雨防水保护。

第八节 计算书

1、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900mm,高度1700mm,两侧楼板厚度2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间距150mm,内龙骨采用50×7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 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600+6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50mm,直径14mm。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25.0N/mm2,弹性模量3500.0N/mm4。 木方剪切强度1.2N/mm2,抗弯强度11.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900mmmm0071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

20600600.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4.44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3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700m;

1

——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8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40.800=36.72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600kN/m2。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0.15m。

荷载计算值 q = 1.2×36.720×0.150+1.40×3.600×0.150=7.366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5.00×1.50×1.50/6 = 5.63cm3;

I = 15.00×1.50×1.50×1.50/12 = 4.22cm4;

7.37kN/mA 150 150 150B

计算简图

0.017

弯矩图(kN.m)

0.440.550.660.013

.

0.660.550.44

.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5.51kN/mA 150 150 150B

变形计算受力图

0.0100.128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442kN N2=1.215kN N3=1.215kN N4=0.442kN

最大弯矩 M = 0.016kN.m 最大变形 V = 0.128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16×1000×1000/5625=2.84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2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662.0/(2×150.000×15.000)=0.44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2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250,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15×36.72+1.4×0.15×3.60=7.366kN/m 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15×36.72=5.508kN/m 内龙骨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

.

7.37kN/mA 200 600 600 100B

内龙骨计算简图

0.285

0.182

内龙骨弯矩图(kN.m)

1.982.620.740.000.001.472.44

内龙骨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5.51kN/mA 200 600 600 100B1.80

内龙骨变形计算受力图

0.0110.301

内龙骨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285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5.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301mm

内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7.00×7.00/6 = 40.83cm3;

.

.

I = 5.00×7.00×7.00×7.00/12 = 142.92cm4; (1)内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85×106/40833.3=6.98N/mm2 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1.0N/mm2,满足要求! (2)内龙骨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623/(2×50×70)=1.124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20N/mm2 内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内龙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301mm

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 5.06kNAB 450 450 450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608

0.557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3.713.715.065.060.000.001.351.356.416.411.351.35

6.416.41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5.065.063.713.71.

.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 3.79kNAB 450 450 450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090.149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07kN.m 最大变形 vmax=0.149mm 最大支座力 Qmax=16.542kN

抗弯计算强度 f=0.607×106/82000.0=67.58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105.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17.85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6.542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2、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9m,

梁截面 B×D=900mm×17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63m,立杆的步距

.

.

h=1.50m,

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2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60×80mm,剪切强度1.2N/mm2,抗弯强度11.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梁两侧立杆间距 1.6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5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载4.00kN/m2。 梁两侧的楼板厚度0.20m,梁两侧的楼板计算长度0.50m。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9000585575225225575150017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25.000×0.200×0.500×0.630=1.0kN。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

.

q1 = 25.000×1.700×0.630=26.77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630×(2×1.700+0.900)/0.900=1.5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4.000)×0.900×0.630=2.268kN 均布荷载 q = 1.20×26.775+1.20×1.505=33.936kN/m 集中荷载 P = 1.40×2.268=3.175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3.00×1.50×1.50/6 = 23.63cm3;

I = 63.00×1.50×1.50×1.50/12 = 17.72cm4;

3.18kN33.94kN/mA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B

计算简图

0.080

0.092

弯矩图(kN.m)

3.771.702.391.832.531.591.972.66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8.28kN/mA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B2.661.971.592.533.771.832.391.70

变形计算受力图

.

.

0.0020.047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704kN N2=5.048kN N3=3.807kN N4=6.300kN N5=6.300kN N6=3.807kN N7=5.048kN N8=1.704kN

最大弯矩 M = 0.092kN.m 最大变形 V = 0.047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92×1000×1000/23625=3.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2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769.0/(2×630.000×15.000)=0.598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4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28.6/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6.300/0.630=10.000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0.00×0.63×0.63=0.397kN.m 最大剪力 Q=0.6×0.630×10.000=3.780kN 最大支座力 N=1.1×0.630×10.000=6.930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0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97×106/000.0=6.20N/mm2

.

.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1.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780/(2×60×80)=1.18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2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6.544kN/m 最大变形 v =0.677×6.544×630.04/(100×9000.00×2560000.0)=0.303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3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1.kN 1.70kN 5.05kN 3.81kN 6.30kN 6.30kN 3.81kN 5.05kN 1.70kN 1.kNAB 575 225 225 575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630

0.395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7.78.91.341.344.094.092.221.217.307.302.262.260.505.551.341.34

0.505.552.262.262.221.214.094.097.307.307.78.9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

.

1.58kN 1.43kN 4.12kN 3.51kN 3.66kN 3.66kN 3.51kN 4.12kN 1.43kN 1.58kNAB 575 225 225 575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280.388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30kN.m 最大变形 vmax=0.388mm 最大支座力 Qmax=15.198kN

抗弯计算强度 f=0.630×106/4491.0=140.28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7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5.20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R≤8.0 kN时,可采用单扣件; 8.0kN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5.20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0.119×5.850=0.839kN N = 15.198+0.839=16.037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

.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7;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l0=1.167×1.700×1.50=2.976m =2976/16.0=186.574 =0.207

=16037/(0.207×424)=182.47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500+2×0.100=1.700m =1700/16.0=106.583 =0.545

=16037/(0.545×424)=69.46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1.167×1.007×(1.500+2×0.100)=1.998m =1998/16.0=125.253 =0.424

=16037/(0.424×424)=.29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

步距 h(m) h≤0.9 0.9———————————————————————————————————————

.

.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h+2a或u1h(m)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