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指引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指引

来源:华佗养生网
绽盒查运壑丝查屋规 蔓 编 指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JII邓润飞 文章编号:1009-6000(2013)10~011 5-06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小辉(1 985一).男 江苏海安人,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 向 过秀成(1 964一),男,浙江嵊州人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 理方向; 杜小川(1 984一).男.山东日照人.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 邓润飞(1974一) 男.江苏江阴人,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 指引 The Planning Points and Guidelines of the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邓润飞 ZHANG Xiaohui GUO Xiucheng DU Xiaochuan DENG Runfe 摘要: 在综合运输体系、城市化进程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对促进综合运输体 系形成、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各类枢纽规划 的管理机制,从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出发,引出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 要点,提出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市层面枢纽规划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落脚点,重点研究了 地市层面综含客运枢纽规划编制的主要框架和技术指引,并提出规划编制的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规划要点:编制指引 Abstract:In the rapid process of the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and urbanization,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layout plan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an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lso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the hub planning,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to the area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layout planning.It presented the major concerns and contents ofthe hub p】ann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city-leve1.And it pays main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planning at the city level,and in the end the pape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planning formulation Key words:comprehensive passenger hub;layout planning;planning points;compiling guidelines 0引言 运输方式枢纽场站设施尚处于快速发展 大型客运交通枢纽一般以火车站、 阶段,通过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可加强各 机场、汽车站、城市轨道站为依托,强 种方式客运场站设施的资源整合,有利 调规模聚集效应和换乘功能,将常规公 于各种交通方式以及城际交通与城市交 交车站、出租车站、停车场等集中布设 通的衔接紧密,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 甚至在同一座大型建筑体(群)内,构 接”和“零距离换乘”目标。同时,城 成一个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型 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 客运枢纽。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各种 将综合客货枢纽布局纳人规划的强制性 I15 交通I TRANSPORT 内容 。 路系统中为专指名词,是在铁路各线交 体化服务”。基于构建区域综含运输体系 在我国原有各种交通方式分离规划、 会处或与其它交通线路的连接处,以铁 和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理念,综合客运 建设和管理背景下,国家铁路部门负责 路车站、联络线和进出站线等技术装备 枢纽强调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 铁路枢纽规划,主要考虑铁路线路线位 构成的铁路综合设施。铁路客运车站是 和“一体化换乘”。区域层面,不同方式 的影响、车辆调度运输组织的要求以及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节点,汇集开往多 运输网络通过枢纽进行中转换柔,实现 车站城市服务的功能,地方在车站 个目的地的列车班次(包括直通和管内)。 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城市层面,首先 规划方面的自主性相对较弱,主要承担 铁路车站区位和开行列车班次性质的不 是城市对外运输方式与城市内部交通方 车站配套交通设施规划。铁路枢纽规划 由铁路部门主导,与地方相协 调。地方交通部门负责公路运输枢纽规 划,根据枢纽城市级别分别由国家和省 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审查,报 当地审批并反馈至城市总体规 划。国家民航总局负责全国民航机场规 划,并报送审批。另外,地方人 民负责城市轨道及公交场站设施的 规划建设,分别由地铁公司、城市规划 建设部门组织。综合客运枢纽规+/tJ涉及 多方式、多部门,现阶段其规划多依托 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规划的常 态性和长远性较为缺乏。规划技术层面更 是缺乏相对系统、成熟的规划编制体系与 方法。因此,本文探讨性地分析了综合客 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及编制指引。 1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及特征 1.1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 辞海对“枢纽”的解释为“指重要 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客 运枢纽是指旅客运输网络中的中心环节 和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功能是实现不同 客运线路的衔接,以满足旅客出行中转、 换乘需求。 由于依托运输网络的差异性,客运 枢纽通常为某~种运输网络内部多条线 路交汇的场站服务设施,即单一型枢纽, 如民航机场是指航空旅客运输组织的终 点和起点,汇聚通往各地的航线和航班 (包括国际、国内航线)。铁路枢纽在铁 116 同,枢纽可分为国家铁路枢纽和区域性 铁路枢纽。公路客运枢纽是公路旅客运 输组织的场所,汇聚各类公路客运王4壬线 和班次(包括省际、市际、县际和县内 班线)。根据服务性质、服务范围的不同, 公路运输枢纽可划分为国家公路运输枢 纽、地区性公路运输枢纽以及集散性公 路运输枢纽 ”。 在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要求下,不同 方式运输网络之间应相互协调并通过枢 纽实现有效衔接。如铁路客运网络与公路 客运网络的衔接,需结合铁路车站和公 路客运站的一体化规划建设达到旅客零 换乘的目标。但各方式运输枢纽叉具备 自身的经济技术和服务功能特性,且不 同方式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同,如 民航机场需与城市建成区保持一定距离, 主要服务于长距离点到点的出行:铁路 枢纽位于城市边缘区,铁路线路对城市 发展具有阻隔作用,运输功能主要服务 于通道内“线”上的大运量客流:公路 枢纽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小,主要服务短 距离“面”上的客流,站址靠近城市对 外出入口道路。因此不同方式枢纽联合 布局应考虑功能衔接的需求特点,综合 客运枢纽的综合首先应该分析功能上的 综含,在此基础上研究设施的联合布局 ]。 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内涵不仅要求 不同运输方式场站设施在物理上的衔接, 而且要从功能上分析不同运输方式间的 客流衔接,达到物理和逻辑上的双重衔 接,以满足旅客出行“零距离换乘”和“一 式的衔接,满足集散客流的需求;其次 是城市内部交通方式趋于多元化,不同 城市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和衔接要求越来 越迫切。 由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反馈作 用,客运枢纽对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具 有引导促进作用。在公共交通 I导发展 (TO D】和站点综含开发(SID)的发展 理念下,客运枢纽开始由交通功能向城 市商业功能、城市中心功能演变。综合 客运枢纽具备多种运输方式的汇聚效应, 其综合开发和城市功能更为明显。综合 客运枢纽还应兼顾商务办公、休闲娱乐 等城市功能 。 笔者认为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为: 具备两种及以上对外运输方式与城市公 共交通相交汇、衔接,或一种对外运输 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 通相交汇、衔接:达到一定规模,力旅 客提供运输组织、中转和集散、信息服 务功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在物理和逻 辑上的“无缝”衔接:并兼顾商务办公、 休闲娱乐等综合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型 客运场站 。 广义上综合客运枢纽应该是一种规 划建设理念,即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 紧密衔接。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重构以 及不同层面的旅客运输组织发生剥离背 景下,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和紧迫性不断增强。 1 2综合客运枢纽的基本特征 1.2.1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节点,区域及 绽合查运 纽查旦规 蔓 绚剑指引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邓润飞 城市发展引导功能突出 级和技术特征逐步回归到其优势范围内。 合客运枢纽布局应从枢纽在国家综合运 综合客运枢纽对区域和城市发展 通过枢纽实现各方式系统间的中转和换 输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城市 具有显著影响,汇集众多交通运输线路, 乘,枢纽的布局和相互间的交通衔接将 经济、人口的聚集程度以及经济辐射能 是运输网络集散和转换的节点,同时枢 关系到整个区域运输网络的运行效果。 力,这种聚集程度和辐射能力决定了综 纽具有城市服务功能,是城市公共活动 集聚的主要场所之一。 区域层面,枢纽通过发达的交通网 在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和交通网络重构时 合客运枢纽布局的规模、层次和衔接要求。 期,从物理和逻辑层面分析不同运输方 其次,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发展关系 式枢纽的布局和衔接,可提高综合运输 方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宜充分结合城 络辐射四面八方,成为联系不同地区和 城市间的纽带。综合客运枢纽可促进区 域一体化和综合运输网络的发展,提升 城市在区域中的交通地位和竞争力,强 化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吸引力。 城市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区 位条件、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要 影响,是对外交流的门户,触媒效应和 TOD引导功能明显 。依托大型枢纽规划 塑造城市CBD和片区中心,带动和引导 土地利用综合开发。枢纽是城市交通可 达性和客流、车流吸引发生强度较高的 地区,道路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网络发 达,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突出 。 1.2.2综合运输体系衔接的纽带,客流中 转换乘功能突出 综合客运枢纽是以响应综合运输 体系构建为主要切人点,实现旅客区域 层面出行顺畅的目标,同时在能源、环 境、土地等对发展约束性不断增强背景 下,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可提升区 域综含运输的效率。运输方式的协调发 展体现在各种运输方式根据其技术特性 应用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运输职能分 工和衔接。当综合运输网络呈现多方式、 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时,协调和分工显得 尤为重要。当前综合运输发展的一个重 要趋势是:随着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的复 杂化,不同运输距离和速度的客运组织 正逐步分离,长距离快慢速交通、短距 离快慢速交通在运输线路和空间组织将 更专门化。不同运输方式根据功能、层 的整体效益 。 1.2.3枢纽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旅客运 输服务功能突出 由于发展的阶段性,交通运输已由 最初关注运输效率为主,向运输效率和 运输服务并重转变。枢纽作为旅客运输 组织的主要场所,是影响旅客出行服务 水平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区域长距离 出行过程中,乘客旅途奔波对体力消耗 较大,应尽可能降低旅客出行过程中的 辛劳程度。综合客运枢纽完善了各种交 通方式间在功能和空间上的衔接,减少 换乘次数和换乘距离。通过综合化、立 体化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 的理念,强调“换乘高于候车”,打破原 有各方式场站设施物理分隔的现象,革 新了枢纽规划设计理念。 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公共基础设施, 突出显现在公益性和服务性功能不断增 强。通过向旅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 服务,在“硬件设施”和“软环境”改 善的同时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和旅客出 行服务水平 。 2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要点 2.1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范畴 结合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内涵和特 征分析,其布局主要涉及综合运输体系 的构建、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且枢纽具有一定 的层次性。 首先,综合运输体系构建方面,综 市及城镇空间发展要求,发挥土地与交 通相互协调反馈的作用,有效促进城镇 和城市空间体系的形成。 最后,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方面,综 合客运枢纽布局应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 式的技术特性和功能定位,分析不同方 式间的客流衔接关系,从综合客运组织 角度提出方式组含的模式和衔接要求。 由于综合客运枢纽涵盖不同方式的 组合,包括城市对外和城市内部各种客 运交通方式,同时涉及到不同层次的综 合运输网络分析,因此如何明确当前综 合客运枢纽规划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梳 理出规划的范畴、层次显得尤为迫切。 在载运工具、交通线路、场站设施 的技术特性及运输组织集中度方面,区 域性运输枢纽要求较高,其场站设施通 常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区域性运 输枢纽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功能层次、 运输组织、用地规模、枢纽特性最为明显。 另外城市内部公共交通客流组织的灵活 性和均衡化,枢纽特性和场站设施要求 偏低。当前由交通和建设主管部门共同 推进的综合客运枢纽是指以区域性运输 方式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以加强不 同地区和城市间的旅客出行服务。也有 学者建议使用区域性综合客运枢纽或城 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的提法 。 枢纽的层次性更是关系到布局规 划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技术方法、 分析的重点问题的不同。如在全国综合 运输网络中,综合客运枢纽是以衔接最 117 交通 TRANSPOF}T  高层级运输网络,同时兼顾区域平衡发 种方式枢纽的技术经济特点、客流属性 配套交通衔接设施问题。展的问题。结合行政管理和枢纽研究的 和辐射范围,构建全省客运枢纽“层层 各层面规划应遵循上位规划,从国 特性,可将枢纽布局规划分为国家层面、 集散”的运输组织体系,如江苏省提出“结 家、省级和地市层面逐层完善以构建顺 省级层面和地市层面三级。不同层次的 点分级、客流分层、枢纽分类”的分析 畅的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运输效率、服 12]0区域出行层次分为国际、 务水平和综合社会经济效益。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是以响应其相应 思路和方法[ 层级综合运输体系构建为目标,研究的 国内中长途和中短途城际三个层次,应 视角由国家层面至地方层面,从战略布 分析承担相应层次运输组织的枢纽类型 3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编制指引 局、规模结构到空间落地,至上而下分 别由不同层次的枢纽规划指导。 2 2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层次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分为国家层 面、省级层面和城市层面三个层次。 2.2.1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是从全国综合运输网络角度出发,研究 对象以城市为单位,根据城市在国家综 合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在城市 行政级别、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 多因素,进行选择、分析和比较,布局 国家层面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满足国 家生产力战略布局、国防以及区域一体 化发展要求。研究成果为枢纽城市节点 选取,如为省会城市、交通枢纽、重要 旅游景点和经济发达城市等,明确枢纽 城市的交通功能,但不具体落实到场站 和枢纽选址问题。此层面综合客运枢纽 布局规划主要关注区域平衡发展的问题, 如统筹考虑东部沿海和西鄯内陆地区的 基础设施配置的公平发展,同时考虑综 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与综合运输网络的 匹配性问题。 2.2-2省级层面 省级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是从区域及省级综合运输网络角度出发, 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和枢纽两个方面。结 合上位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地理空间 及交通资源条件,分析城市的枢纽层次、 性质和功能属性。从供需两个角度,分 析客流的出行层次和规模比例,研究各 118 和不同层次客流间的转换关系,明确综 合客运枢纽的方式衔接要求。此层面综 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需主要关注全省综 合客运的总量规模、方式结构和衔接要 求,明确重大枢纽设施的布局、规模等 级和衔接方式。 2-2_3地市层面 地市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是 枢纽场站设施落地层面的规划。在上位 规划功能定位、总量规模和方式结构的 指引下,分析全市综合客运枢纽体系的 构建,明确枢纽数量、用地规模、场站 选址和衔接方式等。从城市中心体系和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要求,剖析不同类 型枢纽的城市引导和促进功能,包括枢 纽在交通、商业、景观和文化等方面的 作用。根据枢纽在城市和交通方面的综 合功能,划分枢纽的类型和层级,构建 综合客运枢纽体系。预测远期枢纽客流 需求总量、出行层次和方式结构,测算 枢纽总体发送能力和用地规模。在布局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土 地利用、主要客源地分布、区域交通网络、 城市交通网络等方面,研究枢纽的场站 选址和落地问题。同时从枢纽周边用地 开发和枢纽集散客流双重需求角度,研 究枢纽配套交通衔接设施的衔接。规划 编制涉及、规划局、交通局、市 政局、局、轨道公司等多部门,应 研究相应的规划编制组织机制,确保规 划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执行。此层面规 划主要重点关注场站设施的空间落地和 从技术方法上看,综含客运枢纽 布局规划编制有别于单一方式枢纽规划, 强调运输方式的协调性、土地开发的引 导性、客流规模的集聚性、服务功能的 多样性以及中转换乘的高效性。综合客 运枢纽是区域和城市综合运输网络的关 键环节,对城市空间发展、综合运输网 络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3.1规划内容的主要框架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编制分为不 同的层次,其规划目标和内容深度具有 差异性。国家层面和省域层面规划以枢 纽城市节点、与区域运输网络的匹配性、 规模总量和方式结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地市层面布局规划则在上位规划指导下, 侧重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体系构建以及 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角度,提出综合客 运枢纽的具体布局方案,重点关注场站 设施的空间落地问题。下文主要分析地 市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编制的主 要内容和技术指引,从发展战略、体系 构建和设施布局三个方面展开。 (1)发展战略。 综合客运枢纽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 施,其规划建设是以交通支撑和引导发 展为出发点,响应运输服务与人口、产 业布局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 上提出枢纽与城市(城镇)协同发展的 战略。从城市(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 布局的角度分析枢纽与城市(城镇)中 心体系的耦合关系。综合客运枢纽具有 运量大、服务能力强等特点,易成为城 筮盒查运 查昼规 要 编剑指引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邓润飞 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城市客运服务和生 产、生活组织的重要载体。 (2)体系构建。 系统层次核心内容 表1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技术框架 技术理念 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枢纽体系功能定位 空间形态 引领城市片区中心发展 支撑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功能明确化、强调分工协作 分散向集中,与城市用地结合度更高 集约化、立体化,强调交通设施的共享陛 充分用地、交通和工程实施条件 以公共交通为主要集散方式,构建集疏能力相当的 城市综合客运体系构建是明确城市 对外客运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和发展模 设施布局用地规模 场站选址 式,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优 集疏运交通 化客运出行方式结构。划分综合客运枢 纽的类型、规模等级,构建枢纽层次体系。 在城市综含交通网络中,综合客运枢纽 是客运枢纽体系的骨架与核心,衔接多 衔接交通系统;枢纽地区路征满足车辆快进快出 在功能定位和组合方式上,应从全 对旅客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 种交通方式,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明显。 局角度和发展角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 考虑一定冗余度测算枢纽设施特征年发 按照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特性,梳理其 的功能特性将方式间相互衔接关系密切 送能力和枢纽场站设施等级和规模。同 功能层级和服务要求,构建层次清晰、 的场站设施实现空间上的有机结合。从 时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流中转、换乘量 功能明确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3)设施布局。 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分别分析不同层次 需进行相应测算。不同运输方式场站设 客流出行的需求特点和不同运输方式的 施,可结合中转换乘关系考虑部分用地 和设施【如广场、换乘通道)的共享等0 。 设施布局以响应综合客运枢纽发展 服务功能,研究枢纽构成方式间的衔接 战略和体系构建要求,落实各类综合客 关系,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由于地 场站选址是枢纽布局规划重点分析 的研究内容。由于综合客运枢纽是多种 运枢纽的方式组合、用地规模、布局选 理区位、重大交通设施的独占性、客流 址、集疏运系统等。分析综合客运枢纽 (班线)的集聚程度和规模效应等因素 运输方式的集合,其客流规模、服务功 能以及对城市空间和周边用地开发的引 交通要素的组成和功能定位。在对外客 枢纽的运输和服务功能、辐射范围和层 运量及不同方式换乘客流量预测基础上, 次等级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大型枢纽在 导效应较单一方式枢纽突出。在布局选 基于集成和共享的理念,测算各类交通 区域运输网络层面承担着客流中转功能 址过程中,首先布局层面应考虑枢纽对 设施的用地需求规模。研究综合客运枢 辐射范围较广,且这种中转往往涉及跨 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纽布局选址的影响因素,如地区发展的 运输方式间的中转,主要研究区域性旅 枢纽与周边土地开发的相互关系,以实 定位、主体场站选址、建设实施的制约 客出行过程中的中转与换乘衔接,注重 现枢纽与城市土地开发的相互反馈和综 合效益最优 ]。其次选址层面需分析综 条件(用地、轨道线位接人条件较 于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方式之间的设 合枢纽场站的用地实施条件,预留和规 差等)。剖析枢纽地区交通集疏运网络, 施衔接;二是枢纽服务所在城市区域客 划未来进行改造的空间,同时应积极利 明确枢纽的集疏运方式及集散功能,分 流的集散交通功能,即区域性运输方式 析集疏运系统供给容量及组织策略。对 枢纽核心区的铁路客运站、汽车客运站、 和城市内部客运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和换 用枢纽地下空间开发,以集约城市土地 乘。城市是区域性旅客出行的主要吸引 资源。还需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特 公交场站、出租车停靠站、公共停车等 和发生地,应着重干城市内部客运集散 性以及城市内部交通集疏运系统,实现 不同方式场站设施在空间上的结合。 交通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具备城市轨道 交通方式与区域性枢纽的无缝衔接,提 交通、快速公交的城市,还应优先考虑 高长距离出行的旅客在起终点两端的舒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应以引导  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综合客运枢纽的 适性和便捷性。通过综含客运枢纽布局 城市空间发展,提升旅客运输服务水平,衔接。 零 规划,梳理和整合区域运输方式之间和 满足旅客出行过程中的“无缝衔接”和“城市内外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优化、协 距离”换乘,实现枢纽在物理和逻辑上 调和衔接 。 的有机结含为原则进行公共设施资源配 3.2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引 结合规划要求,综含客运枢纽布局 规划应明确枢纽的功能定位、方式组合、 规模等级、站址位置、集疏运系统等。 规模和等级方面,应结合枢纽服务 置的决策。 和影响范围区内人口、出行频率等因素 119 交通J TRANSPORT 4保障措施 程的发展,运输方式趋于多元化,如何 [4]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巩建国.综含客 4.1尽快出台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编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不同运输方式 运枢纽内涵及属性特征分析[J].现代城市研 制办法和导则 201 1(4):78—82. 间的便捷转换,充分发挥枢纽的城市服 究。目前,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 务功能,引导城市空间开发和综合交通 [5]朱彦东,单晋,李旭宏.面向交通资源整合 交通运输厅已出台《江苏省铁路综合客 体系的健全,是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的大城市公铁枢纽联合布局模式[J].交通运 2008,8(3):86—1 O8. 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包括铁路综合客 应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从综合运输体 输工程,运枢纽布局规划、枢纽所在地区及周边 系构建、城市发展以及出行服务水平提 [6]樊钧。过秀成,訾海波.公路客运枢纽  地区规划和枢纽建设实施方案三个阶段 升方面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内涵和特 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规划师,,23(1 1):71—73. 已指导全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 征,提出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要点 2007。划编制。但缺乏从综合客运枢纽体系角 和编制指引,并给出规划编制的相关保 [7]李铭,李旭宏.吕恒.基于城市T0D发展模 度指导不同层面的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 障建议。当前,由于城镇体系及城市化 式的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研究[0].公路交 编制技术办法,特别是地市层面的不同 方式整合、协调和场站落地问题。 2006,23(i 1):100—1 10. 进程尚未稳定,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仍处 通科技,在重构发展期,运输组织方式面临变革 [8]晏克非,于晓桦.基于SID开发高铁枢 因此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 纽车站建设条件及其影响[J].现代城市研 4.2及时将布局方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保障枢纽用地的预留预控 定性,亟需出台相关规划指引,以枢纽 究。201O(7):1 3—19.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应在城市总 锚固网络的思路,进一步推进综合运输 [93何小洲.杨涛.於昊.基于功能整合的大 体规划修编中及时纳入,保障枢纽用地 体系的构建。同时,针对部分城市外围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J].规划师, 0.8(26):49—54. 的预留预控。同时枢纽周边地区的综合 综合客运枢纽未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 201 0]黄志刚,荣朝和.国外城市大型客运交通 开发,应将枢纽周边地区及时纳入城市 的情况,有待研究相关土地配套的 [1 建成区范围内,增加相关土地控制性指标。 和措施,以满足枢纽带动周边土地开发 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原因[J].交通运输系统工 4.3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综合客运枢纽规 的作用,实现枢纽与城市相互发展。 划编制组织机制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涉 参考文献: 程与信息。2007。7(2):1 2-1 7. [11]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国家公路运输 枢纽布局规划研究报告[R].2005. 及规划、交通、国土、、铁路部 [1]杨涛,张泉.公交优先导向下的城市总体 [1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住房与城 门等相关部门,为保障规划编韦0的顺利 规划:构建公交都市的空间框架[J].城市规 乡建设厅.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开展,应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编制组织机 划,201 1,35(2):22—25. [R].201 2. 制,建立健全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经费 落实,推进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工作 的开展。 [2]段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 发展应对:以高铁与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J].城市规划汇刊.2009(i):33—37. [3]过秀成.马超。杨洁,李星,龚小林.高速 [13]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交通 运输厅.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 点[R].2009. 5结语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配置指标研 随着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及城市化进 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 0(7):20—24. 启 事 本刊今年第9期所刊载《基于“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的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研究》一文作者更新为:马涛、 王佳祥。第二作者简介为:王佳祥,未来都市(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规划师。特此说明。 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