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是幼儿智慧的源泉。欢快、柔和、优美的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而美化其心境、陶冶其情操、促进其发展。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尊重幼儿特点,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卡尔 奥尔夫)不同年龄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音乐教材。小班可选用游戏歌曲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头发 肩膀 膝盖 脚》,让幼儿在拍手跺脚的全身运动中领悟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完成游戏的过程。
选取音乐教材时,还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音乐教材的趣味性及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如歌曲《走路》,
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呀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慢吞吞”节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减弱。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活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歌曲和童话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如:《小老属上灯台》、《小兔乖乖》、《两只老虎》、《猫捉老鼠》等,歌词口语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望的发展,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如《山羊踩痛小公鸡》、《李小多分果果》是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遇事要互谅互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还可选一些有疑问的歌曲,增添趣味性,如《幼儿园里好事多》,前面提出疑问,后面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不但歌曲引人入胜,还对孩子进行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张扬的教育。《小海军》,《学做》等歌曲旋律雄壮有力,孩子听了自觉地说“敬礼”,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二、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增添音乐的情趣,尽情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教《小老鼠打电话》一歌时,事先划出节奏图谱,把每句话歌词内容分别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就把孩子不认识的乐谱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图画,再加上老师有趣的表演唱,孩子马上喜欢上了这首歌,有了想学会它的强烈愿望,而且孩子们确实学得非常快,表现得也很充分。
在学习中班歌曲《我叫轻轻》时,我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轻轻小朋友”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清唱歌曲时,运用夸张的表演唱,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当歌曲每次唱到“轻轻”时,我故意唱得特别轻,小心翼翼,习惯了放声歌唱的孩子们马上进入了学习歌曲的情景,睁大眼睛,一边认真地听一边入神地看,欣赏着老师的表演。
在给小班幼儿上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时,先用儿歌朗诵和打击出象征大雨小雨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强弱的基本节奏。又如在《小鸭小鸡》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
对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小鸭,另一部分幼儿当小鸡,配上头饰,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这种歌唱方法。例如大班的《幼儿园毕业歌》,我在教唱之前,运用了“谈话法”,先和孩子们回忆在幼儿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说一件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情,勾起他们对在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起热爱、留恋幼儿园的情感,然后在教唱时,庆祝我对他们的感情,首先感动我自己,再启发他们带着对教师、对同伴的感情去唱,孩子们在演唱时都流下了眼泪,师生共同感受着彼此的依恋之情,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唱《大公鸡》 《郊游》 《好娃娃》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表现歌曲,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所以,我们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课后,饭前,游戏中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班内开辟音乐角,孩子们亲自布置舞台,每天推出小演员为大家表演;和爸爸
妈妈一起用废旧瓶罐儿制作出不同乐器,然后用他们来演奏,——孩子年纪小,但他们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我们班的高珊珊对我说:“老师《春天在那里》是不是应该跳快乐些,可徐一琳非要慢慢跳……”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应该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称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陶保平编著:《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3.网络上的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