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l8卷第2 ・ 123 ・ ・临床报道・ 红细胞冷凝集对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王长翠郝建春 【关键词】 红细胞冷凝集;自动血液分析仪 【中圈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l(2008)02・0123・02 先进的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37.2~37.9℃,伴周身肌肉酸痛。胸部正位x光片显示,肺部 许多有价值的检测,但日常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则不容忽视 纹理增粗,左肺下叶可见斑点状模糊阴影。临床以支原体 的 红细胞冷凝集是常见的干扰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因 肺炎收入院,住院后冷凝集试验l:256倍阳性,入院前血常 素之一,现就我们发现的l例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计数 规示红细胞直方图明显异常,且RBC与HGB之间结果明显 的干扰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不符。血涂片发现血膜上有细小颗粒,观察试管内抗凝血, 管内有许多细沙样凝集颗粒。血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可 1病例资料 见红细胞凝集。将该标本置37℃水浴30 min,取出观察试 患者,女,l4岁,咳嗽、发热、咳痰,在家口服抗感冒药物 管内抗凝血,未发现管内有凝集颗粒;混匀后立即在自动血 及阿莫西林7 d无好转,遂来医院就诊。主诉7 d前在校打 液分析仪(KX.2lN)上测定,红细胞直方图和结果恢复正常, 球后受凉,第2 d开始发热、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体温 水浴前、后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见表l。 表1 37℃水浴前后血常规结果 2讨论 RBC减少。尽管凝集的RBC体积大于单个RBC,在通过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支原体、EB病毒 血液分析仪微孔计数时MCV增大,但此时以RBC减低为 感染及某些肿瘤可导致其滴度明显升高 0。冷凝集抗体可以 主要特征,使HCT结果仍然降低,并由此造成根据RBC、 为多克隆或单克隆自体抗体,绝大多数单克隆冷凝集抗体存 HGB、HCT计算得到的MCH、MCHC值异常升高。由于 在于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瘤患者体内,多克隆冷凝集抗体则由 KX.21N血液分析仪在检测血常规时分两通道进行,WBC 感染引起,特别是支原体肺炎或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冷 和HGB经溶血剂溶解红细胞后从另一通道检测,但在电 凝集素几乎均为IgM型,对人红细胞I类抗原有特异性, 阻抗法计数WBC的这类仪器,由于凝集的RBC在仪器特 30℃以下可使红细胞凝集,温度提高后凝集消失,健康人的 定的时间内不能被溶血剂完全溶解,而被当作WBC汁数, 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不高,一般在16"(2以下可发生凝集, 导致WBC结果表现为假性增高【51。 30℃以上一般不发生凝集反应【4】。 因此,在做血常规检测时,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RBC冷 支原体肺炎和某些含冷凝集素的患者,血清中常含有 凝集现象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必须使实验室保持在合 较高滴度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在低 适的温度(18---22℃),低于l5℃或高于30℃均对正常血常规 温下产生凝集现象,干扰血液分析仪检测。笔者观察到的 结果有影响【l】,对有冷凝集的标本影响更大。血常规检测实 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验室应有恒温装置,这一点,对没有暖气或空调的实验室要 RBC、HCT和PLT假性降低,以RBC和HCT降低最显著: 特别注意。对怀疑有冷凝集的标本,应将血样置37"(2水浴 WBC、MCV、MCH和MCHC假性增高。这种现象是由于 30 min,待冷凝集消除后,再立即上机测定。重视和坚持做好 冷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多个红细胞聚积后一并通过计数 分析和质量控制工作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因此 小孔,引起脉冲加大和实际通过小孔的数目减少,导致 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地按实验要求对每份血细胞检测结果 仔细分析,发现结果或细胞分布图形异常时,应立即查明原 作者单位:441300湖北随州,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因,排除干扰,防止检验报告出错,影响临床诊断治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4・ 2oo8年第l8卷第2 参考文献 4 Inc.1984:l864-l866. 1 丛玉隆,乐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I临床【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05:60-65. 2陈永辉.血细胞仪器分析时冷凝集现象影响的处理【J】.临 床检验杂志,2000,18(3):190. 3 Cooper R A,Bunn H F.Hemolytic Anemias//:Petersdorf 陈忠,张莉尼.7例抗IgM国内文献综合分析….I临床检验 杂志,2002,20(2):93. 【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3):237. (收稿日期:2007.12.17) 5 贺妹慧,赵学礼.冷凝集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 R G,Adams R D.Braunwald E.et a1.Harrison S (编辑:陈捷)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M].Paris:Mcgraw Hill 肥颈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王和平【关键词】肥颈综合征;手术治疗 孙小平 【中圈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 1(2008)02.0124.01 般40岁左右起病【IJ。初起时衬衣领扣渐紧,即为不明原因 的颈周围肿大,颈后有大块弥漫性肿块;然后颌下出现对称 性包快,继而累及颏部、胸锁乳头肌区、腮腺、肩背部、双侧 锁骨上窝等。瘤体组织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也可发生呼 肥颈综合征又称Madelung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颈周 围弥漫性、对称性的颈脂瘤病,l864年由Brodi首次报道。 此病罕见,国内极少报道。1990 ̄2005年,南方医科大学珠 江医院口腔科收治l5例肥颈综合征,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 如下。 吸困难及咳嗽。触诊脂肪瘤呈圆形,坚若面团,鸡蛋或甜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39 ̄69岁。主要 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大并进行性加重,严重者伴呼吸困难。 颈部肿大表现为双侧颈部对称性肥厚,呈多个不均匀的团 块样物。肿物连成片,界线不清,质中,无硬结,无压痛。表 面皮肤色泽正常,仰卧时感呼吸不畅。肿物范围上至下颌 骨下缘、双侧耳后及发际下,下至锁骨、胸骨和肩胛骨上。 大小,边界不清,与表面及基底部组织无粘连。根据病史、症 状、体征、病理检查,诊断肥颈综合征并不困难。本组l5例 习惯一日三餐饮广东30。米酒,量约1.25—1.50kg/d。有报道 认为肥颈综合征的病因可能与长期大量饮用低度酒有关【2】。 对肥颈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肿物。 由于手术面积大,范围广,部位深,术中应注意保护颈总动 脉、颈内静脉及面神经下颌缘支等重要的血管神经。当分 15例均有饮广东30度米酒的习惯,量1.25 ̄1.50 kg/d。 1.2治疗方法 15例均在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物。分别切 除颈前区(颌下、胸锁乳头肌前部及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离至颈内、外动脉分叉部位时,必要时可注射1哆 2%普鲁 卡因l ̄2ml,以防颈动脉窦综合征的发生。当结扎颈内静脉 下端时,不要误伤迷走神经。断离颈内静脉时,必须夹持完 全后再切断,以免发生气栓。 本组1例术后发生部分皮瓣坏死,原因是该患者肥大 的颈部皮下血管网较正常少,因血供不足使皮瓣尖端组织 发生坏死。这可能是由于增生的脂肪组织压迫血管所致。 颈后区(枕部发际以下、耳后和肩背部)和两侧腮腺。因病 变部位深、范围广,不能完全切除肿物。术中见增生的脂 肪组织呈蟹形生长,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 2结果 术后患者颈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病检报告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呈分叶状,其间有少许纤 维组织间隔,无包膜。l0例获随访1 ̄10年,无复发。术后1 例出现颌下皮瓣坏死,约7.0cmxO.3cm,20d后切口呈疤痕愈 为防止皮瓣坏死,应保证皮瓣的蒂有足够的宽度,使血供充 足。对出现症状的皮瓣,可采用远红外线照射,保持皮温, 并注意保持皮瓣清洁、干燥,换药、抗炎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莫立根,许坚,杨荣宁,等.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28例报告 [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2,l0(10):537.538. 2 ujpal M,Nemeth Z S,Reichwein A,et a1.Long-term results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benign symmetric 合。该患者第2次手术后,又发生肩背部皮瓣远端坏死,1个 月后切口呈疤痕愈合。 3 讨论 肥颈综合征的发病率低,病因不明。患者均为男性,一 作者单位:433200湖北洪湖,洪湖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王和平)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口腔科(孙小平) lipomatosis(BSL)f 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1,30: 479.483. (收稿日期:2007.10-22) (编辑:朱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