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

谈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

来源:华佗养生网
第20卷第2期 2010年7月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Lincang Teachem'College V01.2O NO.2 July.2010 谈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 何娟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四川 内江641 11 2) 摘要:文学经典以其深刻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聚着先贤圣哲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 和深度思考,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精髓,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 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以电视和电脑为主要媒介的“读图时代”,中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少了,不 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章从文学经典的教育性、人文性、工具性等方面论 述了文学经典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及人文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教育性;人文性:工具性 文学经典以其深刻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 聚着先贤圣哲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 和深度思考,在波涛沉浮的人类文化发展长河 中经过历史的锤炼、文化的积淀而生成。它浓 畅现象突出,并且由于“读图”时代重感官刺 激,轻内心的反思,学生的心态也变得浮泛躁 动、追潮逐浪、急功近利。所以今天我们有必 要重提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性,有必要 重新认识文学经典教育在当今语文教育及人文 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缩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是被历史证明最 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是超越时空的一 种恒久性的精神存在。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 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 的构建。 、文学经典的教育性 无论是中国文学经典还是西方文学经典, 其核心内涵之一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阅读文 学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教育过 但到了上个世纪末,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 发展,荧屏与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进入了以 电视和电脑为媒介的“读图时代”。中学生 “读图”时间多了,读书时间大大减少了;获 取的信息多了,实际获得的知识却少了,另一 方面,由于高考的压力,教育变得功利化,中 程,这个过程中,文学经典用形象的情感的方 式去感染读者,唤醒读者的生命感、价值感;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使人在充分认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体验人类情感的丰富性与细致性,领悟思想认 学生陷入“题海”,没时间阅读文本,在有限 的文本阅读中又以“流行阅读”、“快餐阅 识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的同时,滋养人的思想情 感,提高人的品位修养,全面提升人的道德境 界,完善人的个性品质。伊塔洛・卡尔维诺在 <为什么读文学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文 学经典有别于非文学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 读”为主,文学经典只是作为思想、审美和语 言艺术的制高点和颠峰而存在于人们的遥望、 沉思和景仰中,阅读者廖廖无几。因此现在不 少学生知识面狭窄,逻辑思维能力弱化,论述 问题往往就事论事,词汇匮乏,语言表述不流 术收稿日期:2010-07-01 是这样概述的: “文学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 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 作者简介:何娟(1973-),女,四川内江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教研。 93 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 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卡尔维诺 进一步解说道: “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 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记忆,却把种子留在我们 身上。”文学经典作品的种子能量,能为个体 乃至民族打好“精神底子”。这种教育方式不 是说教,而是像种子一样植入在我们的精神世 界,慢慢生根,发芽,并能在一定的条件下, 促使我们内在的优秀因子喷涌而出。日本学者 池田大作也说过: “优秀的书籍并不是把外在 的东西轻易交给我们,而是促使我们内在的东 西喷涌而出。”例如文学经典小说《红楼梦> 中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 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读者在一个朝代和 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故事中,在宝黛的爱情 故事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看到自己期 待的任何内容,关于处世、关于情感、关于艺 术、关于养身等等。阅读主体从中获得的不是 单纯的知识,也不是瞬间即逝的刺激,而是生 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能和勇气等精神养 料。这些精神养料毫无痕迹地渗入到读者的心 灵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漂洗、提升人们的 志趣。阅读主体与文字之间互动过程所带来的 精神愉悦是诉诸人的理性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 教所难以企及的,也是“读图”为特征的影 视、动漫、游戏所不能企及的。 阅读文学经典,了解名人,是激励青少年 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正处于建构人格 理想的关键时期, “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 好的意志品格”是中学教育的育人目标。通过 阅读文学经典与伟大心灵交流沟通,伟人的优 秀品质会不知不觉的渗入到青少年心间,漂 洗、提升人格理想。“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 子,远胜于一切教育。”(培根)拿破仑由对民 族英雄加利了解,进而到仰慕学习,而一步步 成为闻名世界的政治家;华盛顿心仪能文能 武 、军功卓著的托马斯勋爵,为美国建立 赫赫功勋,被称为“美国之父”;诸葛亮在隆 中熟读“四书五经”常以管仲、乐毅自律,终 成为千古名相。文学经典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 真实境界的一盏灯烛,尤其是当青少年遇到挫 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与其告诉他“该怎么 做”不如引导他去读文学经典,在文学经典中 94 去感知该“怎么做”。罗曼・罗兰创作于2O世 纪初期的<名人传>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 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 托尔斯泰三位伟大艺术家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 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鼓舞着一代 代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洗掉疲惫,抹去忧 伤,重新上路。“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 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 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 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 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 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二、文学经典的人文性 文学经典传达着人类共同的生命体验,具 有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文学经典是具 有大智慧、大悟性的先贤圣哲以人类自身及人 类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精辟见识,可以唤 起现代人共同的情感体验。无论昨天还是今 天,我们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样能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读到“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样能体验到陈子昂对 自然、生命发展的思考;读到“细雨湿衣看不 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之类佳句,往往更是情 思俱至、于涵泳玩索中各自生成胸中境界。一 个民族的文学经典中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 重生命、思亲念友等共同的生命体验是没有时 空的,甚至超越种族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全 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永远都不会过时。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文学经 典一般都以较为完善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一个民 族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 和审美理想。其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 感、崇高的理想追求、执着的生命意识、彻底 的自由精神、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至善至 美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崇高思想的记 录,具有普遍永恒的启迪作用。古语云:“亡 人之国,必先亡其史。”一个人对民族的文学 经典毫无感情也毫不了解,是很难谈得上民族 精神的培养的。朱自清在(治国学杂话>中 说: “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 的分子,总该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 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 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 哲格言早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 们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 和共同意识生隔阂。用文学经典濡染出来的学 子,不仅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而且对现实 会有深度的体察。他们不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迷失自己,因为他们在与文学经典的对晤中建 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他们不但会是民族文 化的忠诚守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而且将 是我们时代精神最活跃的创造者。正像尼克松 总统所说的“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人,几 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 的读书者。”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启迪智慧。无论《论 语>、(左传>、<孙子兵法>还是<红楼 梦>、<三国演义>、 <阿Q正传>,对生 活的洞见,对人生的高度凝练,对历史的客观 呈现至今仍能增长现代人的见识,仍能给现代 人许多启迪。如《论语>中“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人生观, “见贤而思齐,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 “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以及“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都那么深入 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行为方式,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也正产生着巨大的影 响。著名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 秀树指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他早在 中学时代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说: “早在 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 明的情况,甚至预见到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 的情况。”阅读文学经典,可以更深入的认识 社会,把握历史的脉搏,从而开启智慧之门, 在时代的浪尖,激流勇进。 阅读文学经典能为现代人寻找精神的家 园。人总是不安于命运的安排与现状的支配, 总是试图超越现实。尤其是生活在快速发展变 化的时代,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人们的生活 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真情,人际关系越来越 冷漠,越来越少沟通。在社会群体心态日渐浮 躁的时候,文学经典阅读可以说是干渴中的滋 润,尘嚣中的清凉,疲惫中的小憩,带给人们 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温馨期待和宁静抚慰。文 学经典中融入了先哲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 思考与探索,体悟先贤圣哲真善美的思考,可 以慰藉现实社会中受侵害与挤占的心灵,敦行 先贤圣哲的思想能引领人们超越现实与伟大心 灵交流沟通,能升华精神,步出困惑,走向身 心和谐。阅读文学经典,站在先贤圣哲为我们 奠定的高度审视人生,以对抗、消解外部世界 的喧哗与浮躁,让我们的心灵渐渐归于宁静安 详,变得坚韧而顽强,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活的 重负和惯性,能更加从容、更加真诚对待生 活,进而寻找理想的人格与人生方式。 三、文学经典的工具性 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感悟,提高 鉴赏力。语感、感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学 生在广泛的阅读文学经典过程中,学生的大脑 皮层不断受到优质信息的刺激,词汇不断丰 富,语感不断增强,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 提升,从而达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 高鉴赏能力的目的。歌德曾在与爱克尔曼谈话 时指出: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 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鉴赏 力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 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鉴 赏力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同 时,对语文学习而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但 语文的积累仅有生活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还 要来自于阅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如儿童启 蒙文学经典<幼学琼林>,语言多为对偶形 式,简明扼要,文辞优美,琅琅上口,文学价 值极高,加之全书典故繁多,且都用精练的语 词归纳出来,阅读这类书籍自然有利于儿童语 言的积累。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 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 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 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 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 义,体会到词句的奥妙。” 其次,阅读文学经典可以有效地提高写作 能力。中外古今的文学大家们所创造出的气象 宏阔、艺术品位极高的文学名著,既为人们提 供了理想的审美对象,同时又在选材立意,思 路章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写作范本。 “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胸藏万汇,写时方 能笔下生花。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大学 95 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 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滋润着时代,滋润着历 “好文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 史,也滋润着全人类。新时代的中学生如果养 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涌心维,不知不 成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终身以之,那么整个 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可能,我们就能 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 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肩头上,面向世 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 界,继往开来。 又可层楼更上。”(《碧海长城>,,山 边社)在多读、多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 参考文献: 形成一定的语言反应机制,在说写时才能引用 …1吕建福.文学经典文化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或化用在诵读中积累的优美语词,能使他们的 社,2005. 语言表达生动、隽永;引用或化用在诵读中积 【2】朱自清.文学经典常谈【Ml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淀的史料和典故,能使他们的叙事或议论时更 [3】梁启超.国学指导二种【Ml上海.中华书局,1936. 富于情思和哲理;行文构思立意谋篇时,又有 [4】陈琴.“素读”文学经典【J1人民教育,2007,21: 可资借鉴的范本,能使作文立意深邃,构思新 35~39 颖。总之,多读文学经典,勤奋于积累能提高 【5I德】歌德.朱光潜译.谈话录【Ml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功利的阅 社,1980. 读目的角度讲,也能提高语文考试成绩。 [6】王余光.论阅读传统文学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 “观今宜察古,无古不成今”,文学经典 社会科学版),2001,38(1):110~116.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Literary Classics in Middle School HE Juan (No1.Middle School of Neijiang,Neijiang 641 1 1 2 China) Abstract:Literary classics contain som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deep thinking about the u— niverse,society and life of ancestors in the language and rich content.What is beond the time and space can enlighten US,inspire US and foster our development of our personality.Now— adays,TV,Computers,as the main media,has decreased opportunities in the reading literary classics,and this will be harmful tO the language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humanity education.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value of education,humanity and implements of the literary classics. Key Words:Literary Classics:Education;:Humanity;Implement [责任编辑张汝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