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历史中考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中考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来源:华佗养生网
(三)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8课 辛亥(1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7.主要经过:

(1)兴起:1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团体兴中会

(2)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3)高潮:

①武昌—1911年10月10日,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到11日,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

②中华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元年。

8.结束:袁世凯窃取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9.历史意义:

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权:(核心)建立 民生:(补充)平均地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背景:西方民主思想、科技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6.主要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被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1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8.评价

(1)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

(2)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2)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开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

(4)口号:① “外争主权,内除”;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曹汝霖等人

(5).主力与运动中心:

①1919年5月4日以后,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②1919年6月3日以后,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6)结果:北洋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位,拒绝在队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7)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启蒙 (8)中国近代史: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方 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新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魏源

(1)思想主张: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

(2)著作:《海国图志》

2

内容: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德历史地理 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

思想主张: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译著:《天演论》

(1)进步观点: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2)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3.20世纪初清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

4.1905年,清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一千三百多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2.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 (1)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工业基地

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沿海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立了工业基地。 (3)交通运输业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6.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召开: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3)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 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开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现在农村改革日益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启示:农村经济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