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戏剧阅读指导
理清戏剧冲突(如同小说) 人与人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剧中人物由于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也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运动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的决定性依据。
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
如何理清戏剧冲突呢? 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同小说一样,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进行分析。
可把一场戏切分为若干小单位
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
仔细研究主要事件的描写,形成一个故事流。
如《智斗》选段:登场寒暄——叙旧情——智斗(试探)。
品味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
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
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 如《智斗》10题(“上下打量”“泼茶”两个动作细节)
再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一段舞台说明,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②奠定了悲剧情调,③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④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总爆发做好了铺垫。(剧首的舞台说明如小说开头的环描)
品味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 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
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潜台词两方面入手。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所谓潜台词,是指人物的言外之意,话中有话。
例如《智斗》中阿庆嫂和德一的语言都极富有个性化和潜台词。
欣赏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
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栩栩如生。
形象分析要综合考虑: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等等。
《智斗》中的阿庆嫂,短短一场戏,其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我地下工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