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华佗养生网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药鉴定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现状的不足,从标本馆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药材市场实践、上山采药、参观药园和中药种植基地、医院药房实习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标签: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1],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因此,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灵活运用理论课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过程。

1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中药鉴定实践教学项目单一,内容不全面 目前鉴定实践基本以性状鉴定实验为主,显微鉴定实验为辅,性状鉴定实验主要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鉴别课上所学的300种常用中药饮片。显微鉴定实验则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理论课所讲的中药粉末特征。

1.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学生不能很好的将鉴定术语与药材实物特征进行联系,如黄芪在课上看到的是横切片,在见到纵切片时很多学生就含糊了,不知道是什么。正品药材也有质量优劣之分,平时看到的百合个比较小,肉质薄,当看到个大,肉厚的百合时也不敢认了。再有实验室的伪品有限,很多都只能局限于图片进行讲解,看不到实物,无法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

2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2.1加强中药标本馆建设 我校标本馆内设有生药标本区、人参标本区、浸制标本区、经典方剂区、动植物、矿物标本生态园区等十二个展区。其中有生药标本1200余种,生药伪品200余种,蜡叶标本50余种,动物药标本20余种,经典方剂60套。有些药材除有正品、伪品外,还有地方代用品,如川贝母,除有不同性状的松贝、青贝、炉贝外,还有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等。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药材进行展示,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如讲到人参时,引导学生参观标本馆不同年份的园参和野山参,了解相关术语,比较正品药材和伪品的性状特征,找出二者的性状区别,理论联系实践,增强鉴别药材的能力。标本馆建设是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中药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应与时俱进,做好正品、伪品、地方用药等的收藏。

2.2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4]。改善现有实验室条件,如使用专业显微数码的显微镜和电脑的连接系统,把在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结构特征,通过主电脑屏清晰地显示出来,并投影到大屏幕上[5]。教师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生动形象易于掌握。积极开展理化鉴定实验,购买仪器设备,适当将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薄层色谱等引入鉴定实验中,开展灰分測定、含量测定,如槐米中芦丁的含量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实验、微量升华实验等定性实验,使学生会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中药理化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3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中药文化以数字化方式展示出来,采用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为学习中药知识提供一个新途径[6]。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网络中药标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快捷,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药性状特征的平台。

2.4药材市场实践 目前中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多,地方习用品、代用品各异,中药混淆问题普遍。不法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硫磺熏制枸杞子、西洋参;以水半夏充半夏、以芍药根充牡丹皮、以生晒参加工后冒充西洋参、以光皮木瓜冒充木瓜,将未成熟的杏、山杏、桃等加工做乌梅用。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加强学生对伪品、混淆品的鉴别能力,弥补了学校现有药材伪品有限的不足。了解不同商品规格的药材,如三七、西洋参,加深了对中药商品规格的认识,巩固中药商品规格知识。不同来源的药材,如花鹿茸和马鹿茸的饮片,根据其性状特征判断质量优劣,学生可以获得形象直观的认识。还可以了解书本上学不到了一些冷背药材,如一叶萩、七里香、一碗水、百草霜、九层塔、玉蝴蝶、西河柳、过江龙、桃胶、刀豆壳、积雪草等。药材市场的药种类多,进行教学实践,丰富了学习内容,弥补了学校实验室、标本馆药材有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鉴定药材的水平。

2.5参观药园,上山采药实践 常用中药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类药材,叶类中药、草类中药如紫苏叶、艾叶、蓼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豨莶草、墨旱莲、薄荷等干燥后都比较皱缩,性状特征不明显,学生鉴别时容易混淆。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药园,引导学生将叶类、草类药材与原植物进行对比,提高鉴别药材的能力。北京地区车前草、地黄、败酱草、黄芩、桔梗、丹参、柴胡、苍术等药材较常见,上山采药,使学生对药材生长环境、原植物特征、个子货有形象认识。学生经过采药、观察特征、制作标本,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7]。

2.6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保证中药的质量,我国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实行规范化管理。如西洋参、太子参、三七、人参等种植基地,中药鉴定的任务是鉴别真伪优劣,通过对药材GAP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走进中药生产的第一线,了解中药的种植、采收、质量控制等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7医院中药房实习 中药房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直观的教学方式[8]。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其指导下,熟悉上药、审方、调配、复核等环节,对中药炮制品、毒性药材、贵重药材的鉴别技术及理论知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3 小结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和中药专业岗位培养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钦德.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峰,刘丽,张元桐,等.《中药鉴定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8-99.

[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9-120.

[4]刘丽,翟延君,康廷国.《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53-254.

[5]王海燕,袁艺.数码互动多媒体系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53-54.

[6]孟凡红,万芳,张早华,等.关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2011,13(3):461-4.

[7]郑岩,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中建立实践基地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90-91.

[8]梁文能,肖毓芳.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药房带教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2,18(1):115-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