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DTM-系列全站仪说明书

DTM-系列全站仪说明书

来源:华佗养生网


DTM 系列全站仪测

1.仪器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

1.1 部件名称

1 左侧板 2 横轴中心 3 仪器号码 4 下对点器 5 显示器 6 功能按键 7 圆水准器 8 基座调整旋钮 9 基座 10 基座联接旋钮 11 RS232 接口 12 长水准器 13 竖盘微动手轮 14 竖盘制动手轮 15 物镜

16 提手 17 调焦护罩 18 粗瞄器 19 提手螺钉

1.2 显示屏

20 主架 21 电池卡钮 22 电池 23 调焦手轮 24 目镜 25 右侧板 26 水平微动手轮 27 水平制动手轮

显示屏采用点阵图形式液晶显示(LCD),可显示 4 行汉字,每行 10 个汉字;测量 时第一、二、三行显示测量数据,第四行显示对应的测量模式中的按键功能。

仪器显示分测量模式与菜单模式两种。

◆显示界面示例:

V↑:81°54′21″ HR :157°33′58″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V↑:81°54′21″ HR :157°33′58″ SD:130.216 m (精测)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角度测量模式 距离测量模式 1

天顶距: 81°54′21″ 天顶距: 81°54′21″

水平角:157°33′58″ 水平角:157°33′58″

斜 距: 130.216 m

HR:157°33′58″ HD:128.919 m VD:18.334 m (精测)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水平角:157°33′58″ 北向坐标(N/X): 5.838 m

平 距: 128.919 m 东向坐标(E/Y): -3.308 m

高 差: 18.334 m 高 程 (Z/Z): 0.226 m

◆菜单模式示例

菜单 3-1 F1: 数据采集 F2: 放样 F3: 内存管理 页↓ 主菜单(第 1 页 共 3 页) 设置子菜单(第 2 页,共 3 页)

按 F1键进入“数据采集” 按 F1 键进入“角度单位”

N:5.838m E:-3.308m Z:0.226 m 测量 设置 条件 发送 距离测量模式 2 坐标测量模式

按 F2键进入“ 放样” 按 F2 键进入“最小读数”

按 F3键进入“内存管理” 按 F3 键进入“测距单位” 参数设置菜单 3-2 F1: 角度单位 F2: 最小读数 F3: 测距单位 页↓ 设置子菜单(第 2 页,共 3页)

按 F1 键进入“角度单位”

按 F2 键进入“最小读数”

按 F3 键进入“测距单位”

◆显示符号 显示符号 V V↑ V→ % HR HL SD 内容 垂直角 垂直角天顶为 0 模式 垂直角水平为 0 模式 坡度 水平角(顺时针增) 水平角(逆时针增) 斜距

HD VD N E Z dSD dHD dVD (精测) (跟踪) (单次) OUT °’ “ GON(g) MIL P1/P2/P3 m ft SING:150

平距 高差 北向坐标 东向坐标 高程 斜距放样差值 平距放样差值 高差放样差值 精测模式 跟踪模式 单次模式 垂直角超出补偿范围或坡度超过±100% 以 360 度为角度单位 以 400 哥恩为角度单位 以 00 密位为角度单位 第一/二/三页 以米为单位 以英尺为单位 测距光强值为 150 1.3 按键说明

5

按键 第一功能 第二功能 功能参见所显示的信息 输入字母以及特殊符号 向右移动键 向左移动键 平距/斜距/高差切换、向上移动键 向下移动键

1.4 功能键(软键)

F1~F4 对应第四行显示的功能 0~9 - . ESC ENT ★ 输入相应的数字 输入负号 输入点号 退出各种菜单功能 确定功能 夜照明开/关、对比度调节 POWER 开/关机 MENU ANG 进入仪器主菜单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

软键功能标志在显示屏的第四行.该功能随测量模式的不同而改变. 角度测量模式(二个界面菜单)

V↑:90°16′00″

HR :156°16′18″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 ↓ ↓

F1 F2

页数 软键 能

符号

第 1 页 F1 0°00′00″

F2 锁定

↓ F4 显示 置零 水平角读数锁定 功水平角置为 F3

(页 1) F3 置盘 通过键盘输入数字设置水平角

F4 页 1↓ 显示第 2 页软键功能

第 2 页 F1 开或关,若选择开则显示倾斜改正

F2 坡度

(页 2) F3 右计数方向的转换

F4 页 2↑

6

距离测量模式(两个界面)

V↑: 122°09′23″

补偿 设置倾斜改正垂直角与百分比坡度的切换 左/右 水平角左/ 显示第 1 页软键功能

HR : 22°09′23″

SD : 50.000m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F1 F2

页数 软键

符号

第 1 页 F1 离测量

F2 单次

(页 1) F3 温度、气压、棱镜常数

模式 ↓ ↓ F3 F4 显示 内容 测量 启动距 设置测距模式为精测/跟踪/ 条件 设置↓

F4 页 1↓ 显示第 2 页软键功能

第 2 页 F1 偏心 偏心测量模式

F2 放样 距离放样模式

(页 2) F3 发送 将测量数据传出

F4 页 2↑ 显示第 1 页软键功能

坐标测量模式 N:122.347 m E:500.256 m Z:35.686 m 测量 设置 条件 发送 软键 显示符号 内容

F1 测量 启动测量

F2 设置 设置测站点、后视点、棱镜高

F3 条件 设置温度、气压、棱镜常数

F4 发送 将测量数据传出

3.9 垂直角倾斜改正开/关

当启动倾斜传感器功能时候,将显示由于仪器不严格水平而需对垂直角度添加的 改正值。

为保证垂直角的精度,必须启动倾斜传感器。倾斜量的显示也可用于仪器精密整 平。若显示(OUT),则表示仪器倾斜已超出自动补偿范围,必须人工整平仪器。

若仪器位置不稳定或刮风,则所显示的垂直角也不稳定。此时可关闭垂直角自动 倾斜改正的功能。但可能影响垂直角精度。

用软件设置倾斜改正(两种方法)。

[例一]设置垂直角倾斜改正关闭/开启(此设置关机后保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 在 角 度 测 量 模 式 下 , 按[MENU]键进入主菜单 3-1 菜单 3-1 [MENU] 页 F1:数据采集 [F4] 按[F4]键进入主菜单 3-2 页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F4:页↓ 页↓ 菜单 3-2 F1:应用程序 F2:参数设置 F3:照明 页↓ 13

[例二]设置垂直角斜改正关闭(此设置关机后不保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V↑:90°16′00″ ①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按[F4]键进入角度测量模式第 2 页 HR :156°16′18″ [F4] 补偿 坡度 左/右 页2↑ 补偿器[关闭] ②按[F1](补偿)键 补偿器: [F1] 开启 关闭 ---- 确定 补偿器[关闭] ③按[F1]或[F2]键,选择补偿器[开启]或[关闭]。若已经选定开启,则会显示倾斜值。 补偿器:[F3] 0°00′30″ 开启 关闭 ---- 确定

V↑:90°16′00″ ④按[F4](确定)键,返回 HR :156°16′18″ [F4] 补偿 坡度 左/右 页 2↑ 角度测量

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V↑:82°09′30″ ①照准第一个目标A: 照准A HR :0°00′00″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水平角置零] >设置? --- --- [是] [否] V↑:82°09′30″ HR :0°00′00″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V↑:82°09′30″ ②设置目标 A 的水平角读数为 0°00′00″; 按[F1](置零)键和[F3] (是)键 [F1] [F3] ③照准第二个目标 B,显示目标 A 与 B 的水平照准目

夹角和 B 的垂直角 标 B HR :57°13′48″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4.2 水平角(右角/左角)切换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1↓ 操作 显示 V↑:90°16′00″ ①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按[F4](页 1↓)HR :156°16′18″ [F4] 键,进入角度测量模式第 2 页 坡度 左/右 页 2↑ 补 偿 V↑:②按[F3](左/右)键。右角模式(HR)切换到左角模式(HL)。 ③以左角 HL 模式进行测量 [F3] 122°09′23″ HL :269°50′17″ 补偿 坡度 左/右 页 2↑ ※每次按[F3](左/右)键,HR/HL 两种模式交替切换 4.3 水平角的设置

1.利用锁定水平角法设置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显示 角度 V↑:122°09′30″ HR :90°09′30″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①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到所需的水平角 2、利用数字键设置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V↑:122°09′30″ ①照准目标 HR :90°09′30″ 照准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水平角设置 ②按[F3](置盘)键 [F3] HR: = 删除 --- 123 确定 ③按[F1](输入)键输入所要求的水平角(※1). 例:150°10′20″ (正确输入数字为 150.1020) ※2 数字输入完成后,按[F4](确定)键,显示返回到正常的角度测量模式。 5.距离测量

[F1 F4] 水平角设置 HR: = 删除 --- 123 确定 V↑:122°09′30″ HR :150°10′20″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在进行距离测量前通常需要确认大气改正设置和棱镜常数设置,再进行距离测量。

5.1 大气改正设置

温度常数预置为 15°C,若需修正,请手工输入(范围-20°C~+50°C) 气压常数预置为 1013hPa,若需修正,请手工输入(范围 533 hPa~1332 hPa)

1hPa=0.75mmHg

此设置关机后仍保存在仪器中。

5.2 棱镜常数设置

棱镜常数预置为-30,如使用其他常数的棱镜,则在使用之前应先设置一个相应的 常数,常数设置范围-999mm~+999mm。此设置关机后仍保存在仪器中。

确认处于测角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在测角模式下,按 (测距)键进入测距模式第 1 页 HR :157°33′58″ SD: (精测) V↑:81°54′21″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F1:棱镜常数= -30mm ②按[F3]键 [F3] F2:温度= 15°C F3:大 气 压=1013hPa ③按[F1]键进入设置棱镜常数界面,参见 3.8 输入[F1] F1:棱镜常数=| mm

按[F2]键进入设置温度常数界面,参见 3.8 输入数F3:大 气 压 字后,按[ENT]或[确定]键 =1013hPa 删除 --- 123 确定 F1:棱镜常数= -30 mm F2:温度=| °C F3:大 气 压=1013 hPa 删除 --- 123 确定 数字后,按[ENT]或[确定]键 [F2] F2:温度= 15°C

F1:棱镜常数= -30 mm F2:温度=15°C [F3] F3:大 气 压 =|hPa 删除 --- 123 确定 按 [F3] 键 进 入 设 置 大 气 压 界面,参见 3.8 输入数字后,按[ENT]或确定键 修正完成后,按[ESC]键返回测距模式第 1 页 5.3 距离测量(斜距模式)

确认处于测角模式

操作过程 ①按 键,进入距离测量模式界 面 操作 显示 V↑:122°09′30″ HR :90°09′30″ (精测) SD : 光强:155 置零 锁定 置盘 页 1↓ ※1)当仪器在检测光强时,“光强:***”标志就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2)测量结果显示时伴随着蜂鸣声。 ※3)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模式设置的不同而改变:

当模式设置为单次的时候,测量结果显示为当次测量结果; 当模式设置为精测的时候,仪器最后显示为每次测量结果; 当模式设置为跟踪的时候,仪器显示的测量结果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cm)。

※4)按

键,测距结果可改为平距、高差显示。 ※5)若目标被树枝等物体挡住不超过 5 秒,仍能继续测距;也可能导致仪器测距

结果为遮挡物的距离,因此,最好保证测距时仪器与棱镜间无遮挡。

5.4 距离测量(平距、高差模式)

确认处于测角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HR:122°09′23″ ①按两次 键,进入平距、高差测量模式界面 HD: (精测) VD: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②照准棱镜中心 ③按[F1](测量)键开始测量※1) 再按[F1](测量)键,可停止 测距 显示测量结果 ※2)~※4) HR:122°09′23″ [F1] HD:235.343 m (精测) [F1] VD:36.551 m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HR:122°09′23″ ④按任意键,测距值被清空 任意 HD: (精测) VD: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1)当仪器在检测光强时,“光强:***”标志就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2)测量结果显示时伴随着蜂鸣声。 ※3)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模式设置的不同而改变:

当模式设置为单次的时候,测量结果显示为当次测量结果; 当模式设置为精测的时候,仪器最后显示为每次测量结果; 当模式设置为跟踪的时候,仪器显示的测量结果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cm)。

※4)按

键,测距结果可切换为斜距。

5.5 测距模式设置

距离测量可设置为精测、跟踪、单次三种模式,此项设置关机后不保存,仪器默 认设置为精测模式。

精测模式:最常用距离测量模式,精度高但时间长 测距时间:<3 秒(初次) 显示单位:0.001m 或 0.001ft

跟踪模式:此模式测量时间短但精度低,只精确到厘米位 测距时间:<0.8 秒

显示单位:0.01m 或 0.01ft

单次模式:此模式为不连续的精测模式,测量次数为一次 测距时间:<3 秒

显示单位:0.001m 或 0.001ft

仪器处于测距模式第一页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V↑:90°09′20″ ①按[F2](模式)键。※1) [F2] HR :172°17′23″ (精测) SD :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V↑:90°09′20″ ②按[F1](精测)键,选择精测 模式 按[F2](跟踪)键,选择跟踪 模式 按[F3](单次)键,选择单次 模式 [F1] [F2] [F3] V↑:90°09′20″ HR :172°17′23″ (精测) SD :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HR :172°17′23″ (精测) SD : 精测 跟踪 单次 ---

5.6 偏心测量

当棱镜直接架设有困难时,此模式是十分有用的,如在花木的中心。只要安置棱 镜于和仪器平距相同的点 P 上。在设置仪器高度/棱镜高后进行偏心测量,即可得到被 测物中心位置的坐标。

当测量 A0 的投影——地面点 A1 的坐标时,设置仪器高/棱镜高 当测量 A0 点的坐标,只设置仪器高(设置棱镜高为 0)

确认在测距模式下 显示 操作 ①在测距模式下按[F4]键,进入测距模式第二页。 [F4] V↑:122°09′30″ 操作过程

HR :90°09′30″ (精测) SD :336.551 m ②按[F1](偏心)键 偏心 放样 发送 页 2↑ 偏心测量 HR :90°09′30″ [F1] HD : 测量 --- ---- 确定 照准 ③照准参考位置 P(在该点放置棱镜)。 P 偏心测量 ④按[F1](测量)键测量仪器到棱镜之间的水平距HR :90°09′30″ [F1] 离 HD :35.665m 测量 --- --- 确定 照准 ⑤照准目标位置 A 点(立柱中心点)。 A 角度偏心 ⑥按[F4](确定)键。 HR:122°09′23″ 显示 A 点的角度和距离。 [F4] VD:7.339m ※1)※2) 下点 ----- ---- -- -

※1)按[F1](下点)键,进行下点的偏心测量,按[ESC]键退出 ※2)按

键,可依次显示 VD、SD、HD(第三行);

键,可依次显示 N、E、Z(第三行)。

5.7 放样(距离)

该功能可显示出测量的距离与输入的放样距离之差。

测量距离-放样(预置)距离=显示值

●可进行各种距离测量模式如平距、高差或斜距的放样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V↑:122°09′30″ ①在距离测量模式下按[F4]键,进入距离测量模式第二页 HR :90°09′30″ [F4] (精测) SD :336.551 m 偏心 放样 发送 页 ②按[F2](放样)键,显示出上次设置的数据 放样 [F2] HD:50.000m 平距 高差 斜距 --- ③通过按[F1]~[F3]键选择测量 模式。 F1:平距 放样 [F1] HD:50.000m 输入 --- --- 确定

F2:高差 F3:斜距 例:水平距离 [F1] ④输入放样距离(※1)50m 输入 50 [F4] 放样 HD:50.000m 输入 --- --- 确定 ⑤照准目标(棱镜), 按[F1]键,测量开始,显示出 测量距离与放样距离之差。 HR:120°09′23″ 照准 dHD: P VD: 光强:152 [F1]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HR:120°09′23″ dHD:-88.652m VD:0.225m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⑥移动目标棱镜,直至距离差等于 0 m 为止 1↓ HR:120°09′23″ dHD:0.000 m VD:0.000 m

测量 模式 条件 页 1↓ (※1)参见 3.8 输入数字和字母的方法 若要返回到正常的距离测量模式,可按[ESC]键

25

6.坐标测量

6.1 坐标测量的步骤

通过输入同一坐标系中测站点和定向点的坐标可以测量出未知点(棱镜点)在该 坐标系中的坐标。

1.要设置测站点坐标值,参见“6.2 设置测站点坐标” 2.要设置仪器高和目标高,参见“6.2 设置测站点坐标”和“6.3 设置棱镜高”。 3.要设置后视,并通过测量来确定后视方位角,方可测量坐标。

6.2 设置测站点坐标

设置仪器(测站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仪器可自动转换和显示未知点(棱 镜点)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

测站点 (n. e. z)

原点 (0. 0. 0)

1)使用键盘直接输入坐标(仪器显示角度测量显示)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测 量模式. ②按[F2](设置)键 ③按[F3](取消)键,进入设置 界面 操作 N: E: Z: 测量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列表 设置 显示 0.000m 0.000m 0.000m 设置 条件 发送 取消 确定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3]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26

输入仪器高 ④按[F1]键,进入输入仪器高界 面 [F1] 仪器高: 输入 -0.001m ---- ---- 确定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m 确定 ⑤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删除 ---- 123 [F1]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22.000 m 输入 ---- ---- 确定

测站点坐标设置 ⑥按[F4](确定)键 工作文件:DAD [F4]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据 C/0523 M/0599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标 查找 数据 ⑦按[F4](坐标)键 ⑧按[F1](输入)键,进入 N 坐 标输入模式,参见 3.8 输入 N 坐标,完成后光标自动转到 E:。 N:* [F4] E: Z: ---- ---- 坐标 0.000m 0.000m 0.000m ---- ---- 确定 m 输入 N:=| E: [F1] [ ] [ ] Z: 删除 N: E:* 0.000m 0.000m ---- 123 确定 5322.332m 0.000m 依次输入 E 坐标和 Z 坐标。(也 可按[ ]或[ ]键移动光标直接

选择所要输入的坐标) Z: 输入 27

0.000m ---- ---- 确定

⑨按[F4](确定)键,返回 坐标输入范围: 设置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4] F2:设置后视 点 F3:棱镜高 -999999.999m≤ N、E ≤+999999.999m -9999.999m≤ Z ≤+9999.999m -999999.999ft≤ N、E ≤+999999.999ft -9999.999ft≤ Z ≤+9999.999ft 2)调用内存中坐标文件设置测站(仪器显示角度测量显示)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测 量模式. ②按[F2](设置)键 ③连续按[F2](列表)键,选择 操作 N: 显示 0.000m 0.000m 0.000m 设置 条件 E: Z: 测量 发 送 确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列表 取消 定 确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3] ---- DAD[工作] 列表 取消 将 要 使 用 的 坐 标 所 在 的 文 件 名; 按[F4](确定)键,进入设置 定

界面 ④按[F1]键,进入输入仪器高界 面 [F4] 设置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 点 F3:棱镜高 输入仪器高 [F1] 确 定 仪器高: -0.001m ---- ---- 输入 28

确定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m 删除 ⑤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F1] ---- 123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⑥按[F4](确定)键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 据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 标数据 ⑦按[F1](查找)键,进入查找 坐标数据界面 ⑧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22.000 m 输入 ---- ---- 确定 测站点坐标设置 [F4] 工作文件:DAD C/0523 查找 M/0599 ---- ---- 坐标 查找坐标数据 [F1]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 据 F3:查找点号 输入坐标点号查

找 查找界面 点号: [F3] 输入 ---- ---- 确定 ---- ---- 10.000m 80.000m 0.000m 确定 F4:设置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⑨按[F4](确定)键 ⑩按[F4](设置)键,返回。 输入坐标点号查 [F1] 找 点号:D1 输入 N: [F4] E: Z: 点号:D1 29 设置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6.3 设置棱镜高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电源关闭后,可保存棱镜高。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测 量模式. ②按[F2](设置)键 ③按[F3](取消)键,进入设置 操作 N: 显示 0.000m 0.000m 0.000m 设置 E: Z: 测量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条件 发送 列表 设置 取消 确定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3]

界面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输入棱镜高 ④按[F3]键, 进入输入棱镜高界 [F3] 面 ⑤按[F1]键,输入棱镜高并确定 棱镜高: 输入 输入棱镜高 [F1] 0.000m ---- ---- 确定 m 棱镜高=10.000| 删除 30

---- 123 确定

输入棱镜高 [F4]

⑥按[F4](确定)键,返回。 6.4 设置后视

[F4] 棱镜高: 输入 10.000m ---- ---- 确定 设置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坐标测量模式下的后视设置与数据采集和放样(坐标)中的后视设置是相似的, 后视设置有三种方法:

1. 直接输入坐标数据(NE)

2. 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点

3. 直接输入方位角

1)直接输入坐标数据设置后视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 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 测量模式. 操作 N: E: Z: 显示 0.000m 0.000m 0.000m

②按[F2](设置)键 ③按[F3](取消)键,进入设置 界面 测量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设置 条件 发送 列表 设置 取消 确定 [F3]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31

④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后视点设置 工作文件:DAD [F2]

面 ⑤按[F4]键 ⑥按[F1]键 C/0523 查找 N:* E: [F4] 输入 N:=| E: [F1] 删除 N: ---- ---- ---- M/0599 置盘 0.000m 0.000m ---- m 0.000m 123 坐标 确定 确定 55.236m 10.000m 确定 E:* ⑦参见 3.8 依次输入 N:、E:坐标 ⑧按[F4](确定)键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删除 ---- 123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设置 ---- ---- 退出 ⑨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hr 一致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F1] HR :57°13′48″ >hr :57°13′48″ 设置 ---- ---- 设置 确定 ⑩按[F4](确定)键,返回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32 2)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点设置后视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测 操作 显示

量模式. ②按[F2](设置)键 N: E: Z: 测量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0.000m 0.000m 0.000m 设置 条件 列表 取消 发送 确定 设置 ② 按[F3](取消)键,进入设置 [F3]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界面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后视点设置 工作文件:DAD ④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F2] 面 C/0523 查找 M/0599 ---- 置盘 坐标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⑤按[F1]键,进入查找坐标数据 [F1] 界面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⑥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F3] 查找界面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输入 ---- ---- 确定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D1 [F1] 输入 33

---- ---- 确定

⑦按[F4](确定)键 N: E: [F4] Z: 10.000m 80.000m 0.000m 点号:D1 F4:设置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⑧按[F4](设置)键,进入方位 角设置界面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设置 ----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hr :57°13′48″ 设置 ---- ---- 确定 设置 ⑨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F1] hr 一致

⑩按[F4](确定)键,返回 3)直接输入方位角设置后视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 (坐标)键,进入坐标测 量模式. ②按[F2](设置)键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操作 N: E: Z: 测量 显示 0.000m 0.000m 0.000m 设置 条件 发送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2] ---- 列表 设置 取消 确定 ③按[F3](取消)键,进入设置 [F3]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界面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34

后视点设置 工作文件:DAD ④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F2] 面 C/0523 查找 水平角设置 --- ---- M/0599 置盘 123 坐标 确定 HR: =| ⑤按[F3]键,进入水平角设置界 [F3] 面 输入所要设定的方位角 删除 水平角设置

HR: =57.1348| 删除 --- 123 确定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⑥按[F4](确定)键,进入方位 角设置界面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设置 ---- ---- 退出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hr :57°13′48″ 设置 ---- ---- 设置 确定 ⑦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F1] hr 一致 ⑧按[F4](确定)键,返回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棱镜高

●若在方位角计算时出现 E-29 时表明:

1. 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输入有误,无法计算方位角;

2. 测站点和后视点的距离不超过 2mm,系统视为同一点,无法计算方位角;

35

6.5 坐标测量

进行坐标测量,注意:要先设置测站坐标,仪器高,棱镜高及后视方位角。

未知点的坐标由下面公式计算并显示出来:

测站点坐标:(N0,E0,Z0)相对于仪器中心点的棱镜中心坐标:(n,e,z)

仪器高:仪高

未知点坐标:(N1,E1,Z1)

棱镜高:镜高

高差:Z(VD)

N1=N0+n

E1=E0+e

Z1=Z0+仪高+Z-镜高

仪器中心坐标((N0,E0,Z0+仪器高)

36

操作过程 ①确认测站点、后视和棱镜高已 设置,按[ESC]键,退出,进入 坐标测量第一页界面(或者由 测角界面按 键,进入) 操作 显示 设置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ESC] F3:棱镜高 N: 0.000m E: 0.000m

Z: 测量 0.000m 设置 10.000m 5.000m 123.000m 设置 条件 发送 N: ②照准棱镜中心,按[F1](测量) E: [F1] 键,进行测量并显示结果。

Z: 测量

条件 发送 ●坐标测量时模式的选择由测距模式决定。 ●温度、气压和棱镜常数的设置与测距模式相同。 ●再次进入坐标测量模式时显示值为前一次测量的坐标值。 ●按[F4](发送)键,可将当次测量值通过 RS232 接口传输给计算机或电子手薄。

7.数据采集

DTM 系列全站仪可将测量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内存划分为测量数据文件和坐标数据文件。

测量数据:被采集的数据(包括测站、后视等信息)存储在测量数据文件中。 坐标数据:仅将被采集点的坐标存储在测量数据文件中。

测点的数目:(在未使用内存于放样模式的情况下)最多可达 15000 个点。因为内 存包括数据采集模式和放样模式使用,因此当放样模式在使用时,可存储测点的数目 就会减少。

1) 关闭电源时可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 器输入、输出过程的完结,避免存储数据可能出现丢失。

2) 为安全起见,建议预先充足电池,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电池。

37

7.1 准备工作

DTM 系列全站仪内存中的文件划分为测量数据文件、坐标数据文件,因此,在进行 数据采集之前应选择一种存储方式。

例:以坐标和测量数据文件(两种文件同时保存)为存储方式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MENU]键,进入菜单 3-1 界 面 操作 显示 菜单 F1:数据采集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3-1 [MENU] 页↓

菜单 3-2 F1:应用程序 ②按[F4](页)键,进入菜单 3-2 [F4] F2:参数设置 界面 F3:照明 ③按[F2](参数设置)键,进入 参数设置菜单 3-1 界面 参数设置菜单 页↓ 3-1 F1:自动关机[关闭] [F2] F2:垂直角零位[V↑] F3:补偿器[关闭] 参数设置菜单 页 ↓ ④按[F4](页)键两次,进入参 3-3 数设置菜单 3-3 界面 ⑤连续按[F1]键,选取数据存储 模式为坐标和测量数据 坐标数据:仅存储坐标数据 F1:数据存储设置 [F4] [坐标数据] F3:保存退出 参数设置菜单 页↓ 3-3 F1:数据存储设置 [F1]

测量数据:仅存储测量数据 坐标和测量数据:存储坐标数据 和测量数据 ⑥按[F3]键,保存设置并退出

7.2 操作步骤

[坐标和测量数据] F3:保存退出 菜单 页↓ 3-2 F1:应用程序 [F3] 38 F2:参数设置 F3:照明 页↓ 1.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使其所采集数据存储在该文件中。

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当无需调 用已知点坐标数据时,可省略此步骤)

3. 置测站点。包括仪器高和测站点号及坐标。

4. 置后视点,通过测量后视点进行定向,确定方位角。

5. 置待测点的棱镜高,开始采集,存储数据。

数据采集的操作:

正常测量模式 ESC MENU 菜单 F1:数据采集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3-1 页↓ ESC F1 选择文件 文件名: 新建 列表 --- 确定 设置文件 设置测站点坐标 设置测站点,参见 7.4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设置后视点 采集 设置后视点,参见 7.5 进行数据采集,参见 7.6 39

7.3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

数据采集首先要选择一个数据采集文件,可以将测量数据存入所选定的数据文件中。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按[MENU]键,进入菜单 3-1 界 面 菜单 3-1 页↓ F1:数据采集 [MENU]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F1] 选择文件 文件名: 新建 ②按[F1](数据采集)键 ③连续按[F2](列表)键,选择 将要使用的坐标所在的文件名; ※1) 按[F4](确定)键,选定一个 文件,进入数据采集界面。※2) 列表 ---- 确定 [F3] [F4] 选择文件 文件名: DAD[工作] 新建 列表 ---- 确定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1)如果要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文件名。 ※2)如果文件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右边显示符号“[工作]”。 7.4 设置测站点

1)调用内存中坐标文件设置测站 确认数据采集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7.3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②按[F1](设置测站点坐标)键, 进入输入仪器高界面 输入仪器高 [F1] 仪器高: -0.001m 操作 显示 40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③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④按[F4](确定)键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据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标 数据 输入 输入仪器高 ---- ---- 确 定 确 定 确 仪器高:| m [F1] 删除 输入仪器高 ---- 123 仪器高:22.000 m 输入 ---- ---- 定 测站点坐标设置 工作文件:DAD [F4] C/0523 查找 M/0599 坐 ---- ---- 标

⑤按[F1](查找)键,进入查找 坐标数据界面 查找坐标数据 确 [F1]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 据 F3:查找点号 输入坐标点号查 找 点号: [F3] 输入 输入坐标点号查 [F1] 找 点号:D1 输入 41 ⑥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查找界面 ---- ---- 定 确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 ---- 定

⑦按[F4](确定)键 N: E: [F4] Z: 10.000m 80.000m 0.000m F4:设置 点号:D1 数据采⑧按[F4](设置)键,返回。 2)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 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4] F2:设置后视 点 F3:采集 确认数据采集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7.3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 点 F3:采集 输入仪器高 确定 确定 ②按[F1](设置测站点坐标)键, [F1] 进入输入仪器高界面 仪器高: -0.001m 输入 ---- ----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m ③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删除 ---- 123 [F1]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22.000 输入 m ---- ---- 确定 ④按[F4](确定)键 测站点坐标设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据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 标数据 ⑤按[F4](坐标)键 ⑥按[F1](输入)键,进入 N 坐 置 工作文件:DAD [F4] C/0523 查找 42 M/0599 坐标 ---- ---- N:* [F4] E: Z: 0.000m 0.000m 0.000m 确定 输入 N:=| E: [F1] [ ] [ ] Z: 删除 ---- ---- 0.000m m 0.000m 确定 标输入模式,参见 3.8 输入 N 坐标,完成后光标自动转到 E:, 依次输入 E 坐标和 Z 坐标。(也 ---- 123

可按[ ]或[ ]键移动光标直 接选择所要输入的坐标) ⑦按[F4](确定)键,返回 N: E:* 5322.332m 0.000m Z: 输入 0.000m 确定 ---- ----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4]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7.5 设置后视点

1)直接输入坐标数据设置后视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7.3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面 ③按[F4]键 ④按[F1]键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后视点设置 工作文件:DAD [F2] C/0523 M/0599 ---- 置盘 坐标 查找 43 N:* E: [F4] 输入 N:=| E: [F1] 0.000m 0.000m 确定 ---- ---- m 0.000m

删除 N: ---- 123 确定 55.236m 10.000m 确定 E:* ⑤参见 3.8 依次输入 N:、E:坐标 ⑥按[F4](确定)键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⑦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hr 一致 删除 ---- 123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F4] HR :57°13′48″ >hr :157°33′48″ ---- ---- 退出 设置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F1] HR :57°13′48″ >hr :57°13′48″ 设置 ---- ---- 数据采集 确定 ⑧按[F4](确定)键,返回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2)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点设置后视 确认数据采集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7.3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后视点设置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44 工作文件:DAD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F2] 面 C/0523 查找 M/0599 ---- 置盘 坐标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③按[F1]键,进入查找坐标数据 [F1] 界面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④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F3] 查找界面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⑤按[F4](确定)键 输入 ---- ---- 确定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D1 [F1] 输入 N: E: [F4] Z: 点号:D1 ---- ---- 确定 10.000m 80.000m 0.000m F4:设置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⑥按[F4](设置)键,进入方位 角设置界面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设置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 ----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hr :57°13′48″ 设置 ---- ---- 数据采集 确定 ⑦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F1] hr 一致 ⑧按[F4](确定)键,返回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4]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45

3)直接输入方位角设置后视 确认数据采集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7.3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面 操作 数据采集 显示 M/0599 置盘 坐标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后视点设置 [F2] 工作文件:DAD C/0523 ---- 查找 ③按[F3]键,进入水平角设置界 面 输入所要设定的方位角 水平角设置 HR: =| [F3] 删除 确定 --- 123

④按[F4](确定)键,进入方位 角设置界面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水平角设置 HR: =123.5540| 删除 确定 --- 123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⑤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hr 一致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 ---- 设置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F1] HR :57°13′48″ >hr :57°13′48″ ---- ---- 设置 数据采集 确定 ⑥按[F4](确定)键,返回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46 ●若在方位角计算时出现 E-29 时表明: 1.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输入有误,无法计算方位角; 2.测站点和后视点的距离不超过 2mm,系统视为同一点,无法计算方位角;

7.6 数据采集

仪器处于数据采集界面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数据采集界面 ②按[F3](采集)键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采集 点 号:* 标识符: [F3] 棱镜高: 输入 -0.001m 查找 测量 测记

③按[F1](输入)键,依次输入 点号 D1、标识符和棱镜高 ④按[F3](测量)键。※1) ⑤按[F4](记录)键,仪器记录 数据,返回到下点测量界面, 点号自动加 1。※2) 点 号:* 标识符: [F1] 棱镜高: 输入 N: [F3] E: Z: -0.001m 查找 测量 测记 10.000m 80.000m 0.000m ---- 记录 重测 ---- 点 号:*D2 标识符: [F4] 棱镜高: -0.001m 输入 查找 测量 测记 ※1)按[F4](测记)键,仪器自动采集数据并记录,返回到下点测量界面,点号 自动加 1。标识符、棱镜高保持不变,请根据需要输入。

※2)只有当输入的点号最后一位是数字时,记录完后点号才能自动加 1;否则保持 不变。

47

8.放样

放样模式有两个功能,即测定放样点和利用内存中的已知坐标数据设置新点,如 果坐标数据未被存入内存,则也可从键盘输入坐标,坐标数据可通过个人计算机从传 输电缆装入仪器内存。

坐标数据的个数(在内存未使用于数据采集模式的情况下)最多达 15000 个点. 因为内存包括数据采集模式和放样模式使用,因此,当数据采集模式在使用时,能

存储坐标数据量将会相应减少.

1) 关闭电源时应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 入、输出过程的完结,避免存储数据可能出现丢失。

2) 为安全起见,建议先充足电池,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电池

3) 在记录新点数据时,应顾及内存可利用的存储空间。

8.1 放样步骤

1.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后视坐标数据及待放样点坐标数据的调 用。

2. 设置测站点。

3. 设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4. 输入或调用待放样点坐标,开始放样。

8.2 坐标数据文件的选择

运行放样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坐标数据文件,您也可以将新点测量数据存入所选 定的坐标数据文件中。

在此模式下现有的坐标数据文件可以被选定,也可以创建新文件。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按[MENU]键,进入菜单 3-1 界 操作 菜单 显示 3-1 ---- 确定 F1:数据采集 [MENU]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选择文件 文件名: 新建 列表 页↓ 面 ②按[F2](放样)键,进入选择 文件菜单 [F2]

③连续按[F2](列表)键,选择 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工作文件 ④按[F4](确定)键,进入放样 2-1 界面 8.3 设置测站点

48 选择文件 文件名:DAD 确定 [F2] 新建 列表 ---- 放样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2-1 [F4]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页↓ 1)使用键盘直接输入坐标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②按[F1]键,进入输入仪器高界 [F1] 放样 2-1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输入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m 页↓ 面 -0.001m ---- ---- 确定 ③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删除 ---- 123 [F1] 输入仪器高 确定 仪器高:22.000 m ---- ---- 确定 输入

49 测站点坐标设置 ④按[F4](确定)键 工作文件:DAD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据 [F4] C/0523 M/0599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 查找 ---- ---- 坐标 标数据 ⑤按[F4](坐标)键 ⑥按[F1](输入)键,进入 N 坐 标输入模式,参见 3.8 输入 N 坐标,完成后光标自动转到 E:, 依次输入 E 坐标和 Z 坐标。(也 可按[ ]或[ ]键移动光标直接 N:* [F4] E: Z: 0.000m 0.000m 0.000m 确定 输入 N:=| E: [F1] Z: [ ] 删除 [ ] ---- ---- m 确定 0.000m 0.000m ---- 123

选择所要输入的坐标) ⑦按[F4](确定)键,返回 N: E:* 5322.332m 0.000m Z: 输入 [F4] 0.000m 确定 ---- ---- 放样 2-1 页↓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2)调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操作 显示 放样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2-1

输入仪器高 ②按[F1]键,进入输入仪器高界 面 50 F3:放样 页↓ [F1] 仪器高: 输入 -0.001m ---- ---- 确定 输入仪器高 仪器高:| m 删除 [F1] 确定 ③按[F1]键,参见 3.8 输入仪器 高 (如不需要仪器高,可跳过此步 骤) ---- 123 输入仪器高 m 确定 仪器高:22.000 输入 ---- ----

④按[F4](确定)键 测站点坐标设置 工作文件:DAD C/0523 表示 DAD 中有 523 个坐标数 [F4] 据 C/0523 M/0599 坐标 查找 M/0599 表示 DAD 中有 599 个原始坐 标数据 ⑤按[F1](查找)键,进入查找 ---- ----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1] 坐标数据界面 ⑥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F3] 输入 [F1] 查找界面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 ---- 确定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⑦按[F4](确定)键 ⑧按[F4](设置)键,返回。 8.4 设置后视点

1)直接输入坐标数据设置后视

点号:D1 输入 51 ---- ---- 确定 N: E: [F4] Z: 点号:D1 10.000m 80.000m 0.000m 放样 F4:设置 2-1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4]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页↓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面 操作 显示 放样 2-1 页↓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后视点设置 [F2] 工作文件:DAD C/0523 ---- 查找 ---- M/0599 置盘 坐标 ③按[F4]键 N:* E: [F4] 输入 N:=| E: 0.000m 0.000m ---- m 确定 0.000m

④按[F1]键 [F1] 删除 52 确定 ---- 123 N: E:* 55.236m 10.000m 确定 ⑤参见 3.8 依次输入 N:、E:坐标 ⑥按[F4](确定)键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⑦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删除 ---- 123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F4] >hr :157°33′48″ 设置 ---- ----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F1] >hr :57°13′48″

hr 一致 ⑧按[F4](确定)键,返回

设置 [F4] ---- ---- 确定 放样 2-1 页↓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2)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点设置后视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操作 显示 2-1 放样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后视点设置 页↓ M/0599 工作文件:DAD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F2] C/0523

面 查找 ---- 置盘 坐标 53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③按[F1]键,进入查找坐标数据 [F1] F2:最后一个数据 界面 F3:查找点号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④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F3] 查找界面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输入 ---- ---- 确定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D1 [F1] 输入 ---- ---- 确定

⑤按[F4](确定)键 N: E: [F4] Z: 点号:D1 10.000m 80.000m 0.000m F4:设置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⑥按[F4](设置)键,进入方位 HR :57°13′48″ 角设置界面 [F4] >hr :157°33′48″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设置 ---- ----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⑦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F1] >hr :57°13′48″ hr 一致 ⑧按[F4](确定)键,返回 设置 ---- ---- 确定 放样 2-1 [F4]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3)直接输入方位角设置后视

页↓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54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操作 显示 放样 2-1 页↓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后视点设置 工作文件:DAD C/0523 查找 ---- ②按[F2]键,进入后视点设置界 [F2] 面 M/0599 置盘 坐标

水平角设置 确定 HR: =| ③按[F3]键,进入水平角设置界 [F3] 面 输入所要设定的方位角 删除 水平角设置 --- 123 123 确定 HR: =123.5540| 删除 ---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④按[F4](确定)键,进入方位 HR :57°13′48″ 角设置界面 [F4] >hr :157°33′48″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r:表示实际所测得的方位角 设置 ---- ---- 退出 方位角设置(照准设置) HR :57°13′48″ ⑤按[F1](设置)键,使 HR 与 [F1] >hr :57°13′48″ hr 一致 设置 ---- ---- 确定

⑥按[F4](确定)键,返回 [F4] 2-1 页↓ 放样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若在方位角计算时出现 E-29 时表明: 1.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输入有误,无法计算方位角; 2.测站点和后视点的距离不超过 2mm,系统视为同一点,无法计算方位角;

55

8.5 实施放样

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 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2. 直接输入坐标值

例: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2-1 页↓ 放样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放样点坐标设置 工作文件:DAD C/0523 查找 ---- ②按[F3]键,进入放样点坐标设 [F3] 置界面 M/0556 ---- 坐标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③按[F1]键,进入查找坐标数据 [F1] 界面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④按[F3]键,进入输入坐标点号 [F3] 查找界面 输入 ---- ---- 确定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⑤按[F4](确定)键

输入棱镜高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D1 [F1] 输入 N: E: [F4] Z: 点号:D1 56 ---- ---- 确定 10.000m 80.000m 0.000m F4:设置 ⑥按[F4](设置)键,进入输入 [F4] 棱镜高界面 棱镜高: -0.001m 输入 ---- ---- 确定

按[F1]键,参见 3.8 输入棱镜 输入棱镜高 [F1] 棱镜高:| m 123 确定 高 (如不需要棱镜高,可跳过此步 骤) ⑦按[F4](确定)键,进入放样 计算界面 HR:表示计算所得方位角 HD:表示放样点与仪器之间的平距 ⑧ 按[F1](角度)键 删除 ---- 输入棱镜高 棱镜高:22.000 m 输入 ---- ---- 确定 放样计算 HR :57°13′48″ [F4] HD: 12.003m 角度 [F1] 距离 ---- ---- HR :表示实际水平角 dHR:表示对准放样点仪器应转动的水 平角 = 实际水平角-计算的水平 角; 转动照准部,当 dHR=0°00′00″

放样点号:D1 HR :57°13′48″ dHR: 157°13′48″ 距离 ---- 坐标 ----

时 停止,即表明放样方向正确。 按[F1](距离)键,当显示值 dHD、 dZ 和 dHR 均小于允许误差时,则 放样点的测设完成。 HD :表示实测水平距离 [F1] 坐标 下点 HD: 12.003m dHD: 2.003m dZ: 1.003m 测量 角度 dHD:表示对准放样点相差的水平距离= 实测平距-计算平距 dZ :表示对准放样点相差的高差=实测 高差-计算高差 ⑨按[F2](角度)键,返回 步骤⑦ 按[F3](坐标)键,显示坐标 [F2] 57 放样计算 HR :57°13′48″ 12.003m 距离 ---- HD: 角度 [F3] ----

N: 值 E: Z: 12.003m 2.003m 1.003m 坐标 下点 按[F4](下点)键,进入下一个 放样点的测设(重复本节操作) 8.6 后方交汇

测量 角度 [F4] 放样点坐标设置 工作文件:DAD C/0523 查找 ---- M/0556 ---- 坐标 当现有控制点与放样点之间不能通视时就需要设置新点。并存入坐标文件,在新 测站点可以调用。在选用的新站上安置仪器,用最多可达 5 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这些点 的测量数据计算新坐标,后方交汇的观测如下:

距离测量后方交汇:测定 2 个或更多的已知点。测站点坐标按最小二乘法解算。 选择新点时应确保新点不在几个已知点构成的外接圆上,否则新点的坐标具有不

确定和不可解算性。

58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见 8.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①确认在放样 2-1 界面 按[F4]键,进入放样 2-2 界面 操作 显示 放样 2-1 F1:设置测站点坐标 F2:设置后视点 F3:放样 放样 页↓ 2-2 F1:后方交汇 [F4] 页↓

按[F1]键,进入新点设置界面 ②按[F1](输入)键,输入新点 号,按[F4](确定)键。※1) ③按[F1](输入)键,输入仪器 高,按[F4](确定)键。※2) ④按[F1](输入)键,输入已知 新点 点号: [F1] 59 输入 查找 取消 确定 输入仪器高 [F1] 输入点 号 仪器高: -0.001m ---- ---- 确定 输入 [F4] N01# [F1] 点号:D1 输入仪 输入 [F4] [F1] N: 高 查找 坐标 确定 10.000m

点 A 的点号,按[F4](确定) 键。 按[F4](设置)键 按[F1](输入)键,输入棱镜 高,按[F4](确定)键 输入点 E: 号 Z: 80.000m 0.000m [F4] 点号:D1 F4:设置 输入棱镜高 [F4] 棱镜高: -0.001m 输入 ---- ---- 确定 输入棱镜高 [F1] 输入镜 棱镜高: 10.001m >照准? [距离] [F4] 高 HR :57°13′48″ 照准 m m HD: ⑤照准已知点 A,按[F4](距离) [F4] 键 VD: 测量…… N02#

⑥进入已知点 B 输入显示 ⑦按照④、⑤两步骤对已知点 B 进行测量,当用[F4]键测量 2 个已知点后,残差即被计算。 ※3) 按[F1](下点)键,可对其他 已知点进行测量,最多可达 5 个点。 按照④、⑤两步骤对已知点 C 照准 [F4] 60 点号:D2 输入 查找 坐标 确定 残差 dHD= dZ = 下点 0.002m 0.000m ---- ---- 计算 N03# 点号:D3 [F1] 输入 查找 坐标 确定 HR :57°13′48″ HD: m VD: 光强:000 测量……

进行测量 显示测量值 ⑧按[F4](计算)键,即显示标 准偏差。 [F4] HR :57°13′48″ m m ---- HD: VD: 下点 标准差 ---- 计算 =0.000sec 按[F2](↓)键,显示坐标值 标准偏差 按[F2](↓)或(↑)可交替 交换显示上述标准偏差。 ⑨按[F4](坐标)键,显示新点 坐标。 ---- ↓ SD(n)=0.362m SD(e)=0.001m [F2] SD(z)=0.000m ---- ↑ N: E: [F4] Z: 1.000m 0.000m 0.000m ---- 坐标 ---- 坐标

⑩按[F3](是)键,新点坐标被 存入坐标数据文件并将所计算 的新点坐标作为测站点坐标, 并返回。※4)

记录? 放样 F1:后方交汇 [F3] 61 是 否 2-2 页↓ ※1)如果无需存储新点数据,可按[F3](取消)键。 ※2)如果需要输入已知坐标,可按[F3](坐标)键 ※3)残差

dHD(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平距) =测量值-计算值;

dZ=(由已知点 A 算出的新点 Z 坐标)-(由已知点 B 算出的新点 Z 坐标) ※4)如在第 2 步按[F3](取消)键,此时新点数据不被存入到坐标数据文件,仅

仅是将新点计算值替换为测站点坐标。

9.应用程序

9.1 悬高测量

该程序用于测定待测目标相对于棱镜的垂直距离(高度)及其离开地面的高度。 使用棱镜高时,悬高测量以棱镜作为基准点,不使用棱镜高时则以测定地面点作为基 准点,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基准点均应位于目标点的铅垂线上

目标(K)

仪器 棱镜(P)

棱镜高

● 有棱镜高(h)输入的情形(例:h=1.6m) 操作过程 ①按[MENU]键,再按[F4](页↓) 键,转到第 2 页菜单. 操作 菜单 显示 3-2 F1:应用程序 [F4] F2:参数设置 62 F3:照明 页↓

②按[F1]键,进入程序。 ③按[F1](悬高测量)键 ④按[F1]键 程序 F1:悬高测量 [F1]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悬高测量 F1:有棱镜高 [F1] F2:无棱镜高 输入棱镜高 [F1] 棱镜高: 0.000 m 输入 --- --- 确定 [F1] 有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输入 HD: 棱镜高 ⑤输入棱镜高(※1)

[F4] 测量 --- --- 设置 ⑥照准棱镜,按[F1](测量)键 测量开始显示仪器至棱镜之间 水平距离(HD) ⑦测量完毕,按[F4](设置)键, 棱镜的位置被确定(※2) 有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 设置 照准 P HD: 光强:112 [F1] 测量 --- 有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HD* 测量 123.342 m --- --- 设置 有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1.600 m 镜高 --- 平距 [F4] VD: 63 --- ⑧照准目标 K,显示垂直距离(VD)

(※3) 有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照准 K VD: 24.287 m --- 镜高 --- 平距 (※1)参见 3.8“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2](镜高)键,返回步骤⑤,按[F4](平距)键,返回步骤⑥ (※3)按[ESC]键,返回程序菜单。

● 没有棱镜高输入的情形 操作过程 ①按[MENU]键,再按[F4](页↓) 键,转到第 2 页菜单. ②按[F1]键,进入程序。 操作 菜单 显示 3-2 F1:应用程序 [F4] F2:参数设置 F3:照明 程序 P↓ F1:悬高测量 [F1]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③按[F1](悬高测量)键 ④按[F2]键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⑤照准棱镜,按[F1](测量)键 测量开始显示仪器至棱镜之间 水平距离(HD) 悬高测量 F1:有棱镜高 F2:无棱镜高 [F1]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F2] HD: 测量 --- --- 设置 照准 P [F1] --- 设置 HD: 光强:112 测量 ---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HD* 123.342 m --- 设置 测量 ---

⑥测量完毕,按[F4](设置)键, 显示当前的垂直角 照准地面点,按[F4](设置)键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F4] V↑: 90°16′00″ --- --- --- 设置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平距 --- (需要先照准地面点,才能得出 照 准 地 准确的悬高) ⑦照准目标 K,显示垂直距离(VD) (※2、※3) 面 VD: 0.000 m V: --- [F4] 无棱镜高的悬高测量 平距 --- 照准 K VD: 24.287 m --- V: (※1)参见 3.8“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3](平距)键,返回步骤⑤、按[F2](V:)键,返回步骤⑥ (※3)按[ESC]键,返回程序菜单。

65

9.2 对边测量

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dHD)、斜距(dSD)、高差(dVD)。 对边测量模式有两个功能(放射对边、相邻对边):

 对边-1(A-B、A-C):测量 A-B,A-C,A-D……

 对边-2(A-B,B-C):测量 A-B,B-C,C-D……

目标 A

目标 B

仪器 目标 C

[例]:1. 对边-1(A-B,A-C)

2. 对边-2(A-B,B-C)模式的测量过程与对边-1 模式完全相同。 操作过程 ①使仪器处于应用程序菜单. 操作 显示

应用程序 F1:悬高测量

②按[F2]键,进入对边测量界面。 ③按[F1]键,进入对边-1(放射 对边)测量界面。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对边测量 F1:对边-1(A-B,A-C) F2:对边-2(A-B,B-C) [F2] 对边-1(A-B,A-C) 第 1 步 [F1] HD: 66 测量 ---- ---- 设置 照准 A 对边-1(A-B,A-C) 第 1 步 102.365m ---- ---- 设置 ④照准棱镜 A,按[F1](测量)键. 显示仪器到 A 点的平距 [F1] HD: 测量

⑤按[F4](设置)键 对边-1(A-B,A-C) 第 2 步 [F2] HD: 测量 ---- ---- 设置 照准 B ⑥照准棱镜 B,按[F1](测量)键, MLM-1(A-B,A-C) [F1] 显示仪器到 B 点的平距 ⑦按[F4](设置)键,显示 A、B 之间的斜距(dSD)和 A、B 与 仪器之间的水平角(HR) ⑧按 键,可显示 A、B 之间的 平距(dHD)和高差(dVD); 再按 键一次,可返回步骤⑦ 所显示的界面。 HD: 第 2 步 108.665m 测量 ---- ---- 设置 对边-1(A-B,A-C) HR: 122°09′30″ [F4] dSD: 42.586 m ---- ---- 平距 ---- 对边-1(A-B,A-C) dHD: 2.586 m dVD: 40.586 m ---- ---- 平距 ----

⑨按[F3](平距)键,进入对边 -1 测量第 2 步(可进行对 C、 D……的测量步骤同⑥~⑧) 对边-1(A-B,A-C) 第 2 步 ---- [F3]

67

9.3 面积计算

HD: 测量 ---- 设置 该模式用于计算闭合图形的面积,面积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用坐标数据文件计算面积

(2)、用测量数据计算面积 注意:

如果图形边界线相互交叉,则面积不能正确计算。 混合坐标数据文件和测量数据来计算面积是不可能的。 所计算的面积不能超过 200000 平方米或 2000000 平方英尺。

1.用坐标数据文件计算面积

操作过程 ①使仪器处于应用程序菜单. ②按[F3]键,进入面积测量界面. ③按[F1](文件数据)键 ④连续按[F2](列表)键,选择 所需的文件名,按[F4](确定) 键。 操作 应用程序 显示 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面积测量 F1:文件数据 [F3] F2:测量数据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1] ---- [F2] [F4] 列表 ---- 确定 0000 m.sq 面积文件:DAD 下点:D1

⑤按[F1](查找)键,进入查找坐 标数据界面;输入点号 D1,找 到所需的数据。 ⑥按[F4](设置)键。 [F1] [F3] ---- 查找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单位 下点 68 N: E: Z: 10.000m 80.000m 0.000m 点号:D1 F4:设置 面积文件:DAD 0001 [F4] m.sq 下点:D1

⑦重复步骤⑤~⑥,选择至少 3 个点坐标(如果所选择的坐标数 据是连续的,则可按[F4](下点) 查找 ---- 面积文件:DAD 单位 下点 0003 56.522 m.sq 键来直接选择),显示所选点构成 下点:D4 查找 ---- 图形的面积。 ⑧按[F3](单位)键, [F3] 面积文件:DAD 按[F1]可选择 m.sq (平方米)作为单位; [F1] 按[F2]可选择 ha(公顷)作为单位; [F2] 按[F3]可选择 ft.sq(平方英尺)作为单 [F3] 位; [F4] 按[F4]可选择 acre(亩)作为单位。 ●按[ESC]键,退出。 2.用测量数据计算面积 操作过程 m.sq ha 单位 下点 0003 m.sq ft.sq acre 操作 显示

①使仪器处于应用程序菜单. ②按[F3]键,进入面积测量界面. ③按[F2](测量数据)键 ④照准第 1 个目标点,按[F1](测 量)键,仪器显示该点计算坐 标(该坐标是仪器用于计算的坐标, 应用程序 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面积测量 [F3] F1:文件数据 F2:测量数据 69 0000 面积测量 [F2] m.sq 单位 ---- 0001 m.sq 测量 ---- 面积测量 [F1]

与实际坐标系无关),2 秒后进入 下点测量显示。 ⑤重复步骤④,至少 3 个点,显 示所选点构成图形的面积。 测量 ---- 单位 ---- 0003 面积测量 56.522 m.sq 查找 ---- 单位 下点 ⑥按[F3](单位)键, [F3] 面积测量 0003 按[F1]可选择 m.sq (平方米)作为单位; [F1] 56.522 m.sq 按[F2]可选择 ha(公顷)作为单位; [F2] 按[F3]可选择 ft.sq(平方英尺)作为单 [F3] 位; [F4] 按[F4]可选择 acre(亩)作为单位。 ●按[ESC]键,退出。 10.内存管理

m.sq ha ft.sq acre

在内存管理模式下,可以对仪器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对应各个项目,其 说明如下:

1.文件管理和查找数据:编辑文件名、删除文件、查找并浏览点号及数据、查看存 储数据的量

2.输入坐标点:新建文件名、将坐标数据输入并存入坐标数据文件

3.删除坐标点:删除坐标数据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4.数据通讯:发送、接收测量数据或坐标数据

5.初始化内存:清空内存

10.1 进入内存管理模式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菜单 [MENU] F1:数据采集 F2:放样 F3:内存管理 3-1 页↓ ①按[MENU]键,进入菜单 3-1 界 面 内存管理 2-1 ②按[F3]键,进入内存管理 2-1 [F3]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界面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页↓ 内存管理 F1:删除坐标点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2-2 页↓ ③按[F4]键,进入内存管理 2-2 [F4] 界面 10.2 文件管理和查找数据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2-1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71 页↓

②按[F1]键 文件个数:表示仪器内存中有 8 个文件 文件个数:8 文件名:DAD [工作] 文件名:表示当前工作的文件名为 DAD [F1] C/0956 C/0956:表示该文件中有 956 个坐标数 编辑 据 M/0956:表示该文件中有 956 个测量数 据 ③按[F1](编辑)键,可以更改 当前工作的文件名 例:改为 DAD1(参见 3.8) ④按[F2](列表)键,可以查看 文件个数:8 [F1] 列表 M/0956 查找 删除 文件名= [工作] C/0956 删除 ---- 123 M/0956 确定 文件个数:8 文件名:DAD1 [工作] C/0956 编辑 M/0956 列表 查找 删除 文件个数:8

当前显示的文件名中坐标数据 和测量数据的个数。 (可以连续按[F2]键) ⑤按[F4](删除)键 按[F1]键删除 DAD2 中的坐标数据 按[F2]键删除 DAD2 中的测量数据 按[F3]键删除 DAD2(包括坐标数据 和测量数据) 以删除所有数据为例 按[F3]键 按[F1]键 [F2] [F4] 文件名:DAD2 C/0956 M/0956 编辑 列表 查找 删除 删除文件:DAD2 F1:坐标数据 F2:测量数据 F3:所有数据 删除文件:DAD2 [F3] 删除这个文件和 所有数据 [是] ---- ---- 文件个数:7 [F1] [否] 文件名:DAD3 C/0956 M/0956 编辑 列表 查找 删除

⑥按[F3](查找)键,进入查找 72 查找数据 数据界面 F1:坐标数据 F2:测量数据 C/0956 (以查找测量数据为例) ⑦按[F2]键,进入查找测量数据 界面 M/0956 查找测量数据 [F2]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⑧按[F3]键,进入输入点号查找 测量数据界面 输入点号查找测量数据 点号: [F3] 输入 ---- ---- 确定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输入点号查找测量数据 点号:D1 [F1] 输入 确定 4-1 ---- ---- 点 号: D1 ⑨按[F4](确定)键。※1)※2) 标识符:111 [F4] 棱镜高: -0.001m 按[F4](页↓)键 按[F4](页↓)键 按[F4](页↓)键 编辑 ---- ---- 页↓ 4-2 V↑: 122°09′30″ HR : [F4] 仪器高: ---- SD: VD: [F4] HD: ---- 90°09′30″ 10.000m ---- ---- 页↓ 10.000m 1.000m 9.000m 4-3 ---- ---- 页↓ 10.000m 80.000m 0.000m 4-4 N: E: [F4] Z:

---- 73 ---- ---- 页↓ ※1)按[F1](编辑)键,对点号、标识符进行更改。 ※2)按[▲][▼]键,可以查看此点前一点或后一点的测量数据。

 按[ESC]键退出

10.2 输入坐标点和新建文件

例:新建文件并输入坐标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②按[F3](输入坐标点)键 操作 内存管理 显示 2-1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选择文件 文件名: [F3] 页↓

③按[F1](新建)键,输入文件 名 DA1(参见 3.8)※1) ④按[F4](确定)键,进入输入 坐标数据界面。※2) ⑤按[F1](输入)键,输入点号 D1(参见 3.8),完成后,光标 自动转入下一行。 新建 选择文件 列表 ---- 确定 文件名:=∣ [F2] 输入 DA1 删除 ---- 123 确定 选择文件 文件名:DA1 新建 输入坐标数据 点 号:* [F4] 标识符: 输入 列表 ---- 确定 ---- ---- 确定 输入坐标数据 点 号:D1 [F1] 标识符:* 输入 ---- ---- 确定

⑥按[F1](输入)键,输入标识 74 输入坐标数据 点 号:D1 [F1] 标识符:111 输入 N:* 符 111(参见 3.8) ⑦按[F4](确定)键 ⑧按[F1](输入)键,输入 N、E、 ---- ---- 确定 0.000m 0.000m 0.000m E: [F4] Z: 输入 N:* ---- ---- 确定 10.000m 50.000m 20.000m E: [F1] Z: 输入 Z 的值(参见 3.8) ---- ---- 确定

⑨按[F4](确定)键,转入下一 输入坐标数据 点的输入界面 ⑩按[ESC]键,退出。 点 号:D1 [F4] 标识符:111 输入 ---- ---- 确定 内存管理 2-1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ESC] 数据 页↓ F3:输入坐标点 ※1)按[F2](列表)键,选择已存在的一个文件作为坐标数据存储文件。 ※2)按[▲][▼]键,可以移动光标键。

10.4 删除坐标点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2-1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75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页↓ 2-2 页↓ 内存管理 F1:删除坐标点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选择文件 文件名: ---- 列表 ②按[F4]键,进入内存管理 2-2 [F4] 界面 ③按[F1](删除坐标点)键 [F1] ---- 确定 选择文件 文件名:DA1 ④按[F2](列表)键,选择需要 [F2]

删除的点所在的文件 (以 DA1 中的 D1 为例) 选择 DA1 ---- 列表 ---- 确定 查找坐标数据 ⑤按[F4]键,进入查找坐标数据 [F4] 界面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 输入 ⑥按[F3]键,进入输入点号查找 [F3] 测量数据界面 按[F1]键,然后输入点号 D1 [F1] ---- ---- 确定 输入坐标点号查找 点号:D1 输入 输入 D1 [F4] ---- ---- 确定 ⑦按[F4](确定)键 N:* E: 10.000m 50.000m

⑧按[F4](确定)键 ⑨按[F1](是)键,删除后返回 查找坐标数据界面 ●按[ESC]键,返回 [F4] 76 Z: 20.000m 点号:D1 F4:删除 删除此坐标点数据 [是] ---- ---- [否] 正在删除点号… [F1] 查找坐标数据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查找点号

10.5 数据通讯

1.发送数据(坐标数据与测量数据的发送过程相似,仅以发送测量数据为例)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②按[F4]键,进入内存管理 2-2 界面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内存管理 2-1 页↓ 2-2 F1:删除坐标点 [F4]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数据通讯 页↓ ③按[F2]键,进入数据通讯界面 F1:发送数据 [F2] F2:接收坐标数据

④按[F1]键,进入发送数据界面 ⑤按[F2]键 ⑥按[F2](列表)键,选择需要 发送的数据所在的文件 (以 DA1 为例) ⑦按[F4]键,完成后返回(如界 面显示错误(ERROR),则重新 发送) 发送数据 [F1] F1:发送坐标数据 77 F2:发送测量数据 [F2] 选择文件 文件名: ---- 列表 ---- 确定 选择文件 文件名:DA1 [F2] 选择 DA1 ---- 列表 ---- 确定 [F4] 发送测量数据…

2.接收坐标数据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②按[F4]键,进入内存管理 2-2 界面 发送数据 F1:发送坐标数据 F2:发送测量数据 操作 内存管理 显示 2-1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页↓ F3:输入坐标点 内存管理 2-2 页↓ F1:删除坐标点 [F4]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数据通讯

③按[F2]键,进入数据通讯界面 ④按[F2](接收坐标数据)键 ⑥按[F2](列表)键,选择存放 F1:发送数据 [F2] F2:接收坐标数据 78 选择文件 [F2] 文件名: 新建 选择文件 列表 ---- 确定 ---- 确定 数据的文件 (以 DA1 为例) ⑦按[F4]键,完成后返回(如界 面显示错误,则重新接收;若 显示接收溢出(ERROR2),则表 示 DA1 文件已存满数据) 文件名:DA1 [F2] 选择 DA1 新建 列表 [F4] 接收坐标数据… 数据通讯

10.6 初始化内存

确认在内存管理模式下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 2-1 界面 ②按[F4]键,进入内存管理 2-2 界面 F1:发送数据 F2:接收坐标数据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F1:文件管理和查找 数据 F3:输入坐标点 内存管理 2-1 页↓ 2-2 F1:删除坐标点 [F4]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删除所有文件和 页↓

③按[F3](初始化内存)键

所有数据 [F3] 79 [是] ---- ---- [否] ④按[F1](是)键,初始化完成, [F1]

内存管理 F1:删除坐标点

返回

F2:数据通讯

F3:初始化内存 页↓

●按[F4](否)键,取消初始化内存,返回。

2-2

11.参数设置

11.1 进入参数设置过程

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菜单 F1:数据采集 3-1 页↓ ①按[MENU]键,进入菜单 3-1 界 [MENU] F2:放样 面 F3:内存管理 菜单 F1:应用程序 3-2 页↓ ②按[F4](页)键,进入菜单 3-2 [F4] F2:参数设置 界面 ③按[F2](参数设置)键,进入 F3:照明 参数设置菜单 F1:自动关机[开启] 3-1 [F2] F2:垂直角零位[V↑:]

参数设置菜单 3-1 界面 ④按[F4](页↓)键,进入参数 设置菜单 3-2 界面 ⑤按[F4](页↓)键,进入参数 设置菜单 3-3 界面

F3:补偿器[开启] 页 ↓ 3-2 参数设置菜单 F1:角度单位[度] [F4] F2:最小读数[1”] F3:测距单位[米] 参数设置菜单 页 ↓ 3-3 F1:数据存储设置 [F4] [坐标数据] F3:保存退出 8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