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宋词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57-0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1.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在识字教学中展现汉字形体之美
学习语文从识字开始,祖国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教材,它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起而来,在文本中象形字、形声字俯拾皆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是根据中国汉字形体的特点:它横平竖直、撇捺舒展、锋芒毕露、间架匀称、字体挺拔的特点,给初学汉字的孩子留下刚劲有力的美好印象。所以教师在板书时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地写好每一个板书字,尽情展示汉字的美好形象,给学生做出典型的示范引领;还要教会学生书写汉字的笔画、笔顺。学生练习写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如:如像\"把、作\"等字要写的左窄右宽;像\"利、彩\"等字要写的左宽右窄;还有\"肯、贵\"要写的上短下长;有的要写的上长下短,如:\"恳、想\"等;写字时注意它们形体特点。
在五年级上册课本中还专门安排《有趣的汉字》综合实践单元,更深入引导学生欣赏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有趣的造字传说及书法艺术殿堂中形态各异的书法瑰宝,在这里学生充分欣赏到书法艺术家创造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还了解书法家创造美的艰辛之旅,并被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魅力所震撼。
4.在优美的阅读中享受语言韵律之美
祖国语言文字除了形体之美,还有节奏、韵律美,尤其是教材中的诗词、歌谣不仅有鲜明的节奏、还有诗歌旋律,具有音乐之美。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首先是引导他们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如默读中细细品味。朗读中感受再现,诵读中抒发情感等,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美的感知能力。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的诗句:\"春雷跟小柳树说话,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洗着洗着,小柳枝呀,软了。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梳着梳着,小柳梢呀,绿了。春燕跟小柳树捉迷藏,藏着藏着,小柳絮呀,飞了。\"多么优美,亲切,形象的诗句呀!在生动的朗读中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来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让大地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小柳树在春雨的滋润下,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了,开始抽枝长叶了。)
我国灿烂的古诗词文化如更具有浓厚韵味,李白的诗词彰显豪迈磅礴的山水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使得多少文人雅士对西湖流连忘返;白居易的《忆江南》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通过我们尽情品味朗读不但陶冶同学们的性情,而且在通过朗读、感悟有了更多的文化积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要让学生从小就能体会到语言的优美馨香和细微色彩,要让他们不仅领会到蕴含在语言中的丰富思想,而且还感受到语言的美,这样才会产生反复阅读好书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他们将来选择一篇篇优秀的作品,一本本好书,充分地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