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教案:神奇的耳朵
幼儿园教学教案:神奇的耳朵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构造及功能,懂得耳朵是人体重要器官。 2.知道保护耳朵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1.挂图(耳朵结构解剖图或模型) 2.报纸若干,碰铃。
3.录像带或光盘(哑巴小朋友交流的场面) 活动过程:
1.教师敲碰铃,幼儿头顶报纸遮住眼睛,随着铃声走进教室。 (1)小朋友,你们的眼睛被挡住了,是怎样跟上我的, )你们的耳朵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2
2.教师放录音(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叫)、(笑声)等,比一比,誰听得最准确。
3.请个别幼儿躲在屏风后面,将事先收集的材料弄出声音来,如揉纸、倒水、等,让
幼儿猜是什么声音。
4.出示耳朵模型,引导幼儿了解耳朵的构造。
5.看光盘,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激发幼儿关爱聋儿的情感。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好吃的食物
2.请幼儿闻一闻食物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提问:
1)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 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 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看标记将彩泥棒棒糖按颜色和大小进行正确地分类。
2(鼓励幼儿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糖果小屋。
2(红、黄、蓝三色大小不一的彩泥棒棒糖。
活动重点:幼儿能正确区分彩泥棒棒糖的颜色、大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尝试按彩泥棒棒糖的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棒棒糖标志、糖果屋的颜色、大小及数量。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将彩泥棒棒糖按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 (一)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
1(幼儿自选一只自己最喜欢的棒棒糖,互相交流棒棒糖的颜色,比较大小。 2(幼儿按照彩泥棒棒糖的颜色进行分类。
(1)交代游戏规则:要把相同的颜色的彩泥棒棒糖放在和它一样颜色的糖果屋里。
(2)同伴交流检查。教师带幼儿分组看看是否将颜色相同的彩泥棒棒糖放在相应颜色糖果屋里。
3(教师小结。
(二)引导幼儿按大小分类。
1(引导小朋友把三种颜色的棒棒糖按大小再来分类。
交代游戏规则:请幼儿按照大、小不同标记,将彩泥棒棒糖再按照大、小分类。
2(分享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3(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情感提升。 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