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400E热轧带肋钢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一、原料
1、操作人员在使用物料前了解现场物料实际成份,合理配用。
2、铁水进厂必须有成份,混铁炉每3小时取一次样,测一次温,将结果报转炉炉前炉长,特殊原因须铁水罐直兑转炉,铁水必须有当罐铁水成份,温度并报告给转炉炉长。
表1 原 料 要 求
名称 成份 (%) 粒度 (mm) 石灰 CaO>80 SiO2<5 <60 轻烧白云石 MgO>28% 20-60 FeMn65Si17 Mn>65 20-40 FiSi72 Si>72 20-40 复合脱氧剂 铝>18 粉状 增碳剂 硅铝钡 V合金 V77N14 20-40 C≥92% Si20Al34Ba6 1-5 干燥 20-40 生过烧 备注 <20% SiO2<5 干燥 干燥 C<1.8% C<1.8% S<0.04% S<0.04% P<0.25% P<0.25% 干燥 S<0.4% 水分<1% 干燥 干燥
C<0.2% S<S<0.02% P<0.03% 0.02% 二、转炉: 1、熔炼成份:
表1 钢 种 成 份
名称 GB1499.2-2007 内控 C ≤0.25 0.19-0.24% Si ≤0.80 0.40-0.60% Mn ≤1.60 1.20-1.40% P ≤0.045 ≤0.035 S ≤0.045 ≤0.035 V 0.03%-0.05% Ceq ≤0.55 ≤0.52 物理性能要求:
①实测抗拉强度Rm与实测屈服强度Rel比值≥1.25;
②实测屈服强度与规定的屈服强度≤1.3; ③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9%。 2、转炉操作:
表3 过 程 控 制 表
出钢量 30吨左右 氧压 0.75-0.85Mpa 氧流量 6500-8000 溅渣压力 0.9-1.1 Mpa 出钢口挡渣 良 出钢时间 2.0-3.5分 挡渣塞 有 溅渣时间 1.5-3.0分 2.1严格执行出钢量30吨左右规定,废钢与铁水配比由炉长根据铁水温度、炉况、废钢种类合理配加。
2.2保证严格装入量稳定,防止出钢量变化影响成份。
2.3注意摇炉操作,保证一次倒炉,炉前拉碳尽量控制在拉碳0.04%-0.06%。 2.4注意辅料石灰、白云石的质量,操作中注意位操作,必须化好渣,保证终渣碱度。
2.5当铁水(Si)>1.5或(S)>0.07%时,采用双渣法,硅高时在冶炼至4-5分钟时倒渣,硫高在冶炼中后期根据炉渣状况倒渣。
2.6保证铁水废钢的配比,稳定装入量,提高一次倒炉,避免后吹影响成份变化。 2.7炉前倒渣时,在保证溅渣护炉的情况下,尽量把渣子倒少,防止炉后出钢时下渣出现废品。二次点吹必须再次倒渣,防止出钢时强氧化性渣对钢水的二次氧化。
2.8终点出钢时,要观察渣子熔化情况,硫磷含量控制在0.025%以下出钢,防止渣子化不好,引起回磷回硫严重,造成废品。
2.9根据正常连浇,炉前出钢温度不低于1700℃-1720℃,黑包和开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出钢温度。
2.10出钢时必须检查出钢口是否加挡渣塞,避免前期下渣,影响成份稳定。 2.11钢包包沿要求:要保证钢包包底、包沿无残渣,红包周转。 2.12终点控制成份及温度控制; 表4 终 点 控 制 温度 项目 C P S 一倒 要求 0.04-0.08% <0.025% <0.025% >1690℃ 出钢 >1700℃ 2.13合金化操作采用死配活加即每炉按成分要求目标值配给,操作时按出钢量或钢水氧化性灵活补配。
表5 合 金 加 入 量
种类 FeSi72 FeMn65S17 Si Mn 铁合金 成份% 72.0 17 65 参考量(kg/t) 3.5-4kg/t 21-22kg/t 77 14 16.5-17kg/t V合金 V N 2.14脱氧剂制度采用硅锰合金、硅铁、硅铝钡脱氧。加入方法:放钢前期加入300kg硅锰合金,剩余硅锰(350kg)、硅铁(120kg)、硅铝钡(15kg)随钢流陆续加入,V合金(16.5kg)最后加入。钢水过氧化炉次硅铝钡加入量适当增加,保证脱氧效果。(合金粒度要求控制在20-40mm)
2.15注意出钢口变化,保证钢流不散料,后期及时加挡渣球避免下渣。第二批合金在钢水出至1/4时开始加入,出至3/4时加完,钢包渣量不得大于30mm厚度。(出钢时间不小于3分钟)
2.16合金加入量计算方法:
Si-Mn合金加入量(kg/炉)=(钢种Mn中限%-终点余Mn%)*钢水量(t)*1000/硅锰含Mn量%*Mn回收率%
Fe-Si合金加入量(kg/炉)=(钢种Si中限%-硅锰增Si量%)*钢水量(t)/硅铁含Si量%*硅铁Si的回收率%
计算时:Mn按90%计算,Si按85%计算,V合金按95%计算。
2.17碳粉加入量:炉前碳4个以下,按1袋增碳剂增0.022%碳进行加入,炉前高于4个碳,按1袋增碳剂增0.023%-0.025%碳进行递增加入,合金按增2个碳计算。
2.18过程温度控制:
表六 过 程 温 度 控 制
项目 出钢 开浇第一炉 范围 开浇第二炉 开浇第三炉 出钢温度 1730℃-1750℃ 1720℃-1730℃ 1700℃-1720℃ 炉后温度 1650℃-1670℃ 10℃-1650℃ 1620℃-10℃ 氮后温度 1620℃-10℃ 1610℃-1620℃ 1590℃-1610℃ 连铸平台 1610℃-1630℃ 1600℃-1610℃ 1580℃-1600℃ 正常连浇温度按第3炉要求执行。 2.19氩站操作:
(1)底吹氩总管压力不低于0.5Mpa,底吹压力控制在0.2Mpa左右。
(2)钢包吹氧按强→弱两个节段控制:从出钢到钢包开至氩站前保持强吹,以保证合金允分溶化,以氩气推开渣层直径400-500mm为准;软吹时氩气吹开渣层直径100-200mm为准,维持时间大于5分钟,如果时间、温度允许可适当延长。
(3)需加废钢调温的钢水,钢包到吹氩平台后第一时间加入废钢,废钢加入量按25kg降1℃配加,加完废钢后保证吹氩时间大于3分钟。(钢水到氩站后3分钟取样;离站上连铸时再取样)
(4)在吹氩过程中,要先加入中包吸渣剂,进行吸附夹杂处理。吹氩结束后,加入钢包保温剂覆盖严钢液,上连铸平台浇注。
(5)生产节奏如何组织也得写进去? 三、连铸操作要点
1、安装水口前应清扫中间包,保证中间包干净,不得有砂子、胶泥等杂物; 2、安装水口时保证水口对中,水口内壁光滑, 不得有异物;
3、中间包烘烤时间:绝热板包大于60分钟;涂料包大于240分钟;水口烘烤时间大于45分钟。
4、大包至中间包铸流采用长水口保护浇铸。 5、浇铸过程中,大包包盖根据温度变化使用。 6、中间包温度控制在 第一炉 1530--1550℃ 连拉炉 1525--1545℃
7、铸坯冷却方式采用弱冷配水模式,比水量控制在≈0.8L/kg。
8、中间包液面控制保钢水液面不低于450mm,最后中间包剩钢厚度不小于300mm。
9、其它按“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