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文章做批注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给文章做批注是一
种好的读书方法。如何给文章批注呢?怎样评价文章好的地方,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给文章做批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抓关键词语
如《五彩池》中的“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批注“没想到和真的”这两个词语,表明出乎意料,写出了自己看到五彩池惊喜的心情。
又如《跳水》中的“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批注关联词“一……就……”,写出了水手们救人时急切的心情和快速的动作,表现了水手们勇敢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二、抓修辞手法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池比作彩带,颜色特别好看;把水池比作镰刀、盘子、莲花和葫芦,形状千奇百怪。这样一比喻,读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抓标点符号
如《五彩池》中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批注省略号写出五彩池的形状不仅仅是作者描述的这几个,还有很多,让我对五彩池的美丽产生更多的遐想。
四、抓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精彩的描写
如《跳水》中的“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批注:爬到、钩住、挂、坐、扭和做等几个动词就写出了猴子的调皮捣
蛋。
又如《穷人》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批注:这一段桑娜的自言自语,反映了桑娜的矛盾的真实心情,更表现桑娜善良的品格。 五、抓疑惑之处
如《五彩池》中的“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批注:这里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是为了表达池水好看吗?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每个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感受也有变化。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当时自己读书体会。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
批注的分类
一、感想式批注
如有的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二、 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于各类文体。
质疑的问题可以是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是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三、联想式批注
阅读最大的乐趣引起联想,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
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我们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做到把知识进行归
差异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1月均温 气候类型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以平原、丘陵为主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湿润 高于00 C 低于00 C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广阔的平原和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比较干燥 纳整理,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从而使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
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诗歌、文章、图片、歌曲、视频等等。 四、 评价式批注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尊重自己的阅读体验,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读书的主人,你们有权利来评价书本和作者! 五、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视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年降水量 河流 大于800毫米(湿润地区)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少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旱地为主 主要为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耕地 农业生产 水田为主 水稻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生活方式 吃 住 喜欢吃米饭 注重通风、防雨,一般没有取暖设备,屋顶坡度大 喜欢吃面食 注重防寒,墙壁、门窗严密,一般有取暖设备,屋顶平缓 基本没有水运 滑雪、溜冰、京剧、秦腔、豫剧、行 内河航运较发达 文化生活 游泳、赛龙舟、泼水节、黄梅戏‘“梅花三弄”、“二泉映月” 河北梆子、北京话、“阳关三叠”、 表一:中国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
西部地区的范围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内蒙古、广西共十二个省级行政区及湘西、恩施两个自治州 降水差异及原因 东部多,西部少。原因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表二:中国东西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社七上P65—68) 自然 地形 东部地区 以平原、丘陵为主 相对湿润(主要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资源 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人文环境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和城市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人才资源丰富。城市稠密 交通发达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 交通欠发达 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生活水平较低 水资源短缺。但矿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力)资源丰富 人口稀少,人才不足。城市稀少 西部地区 以高原、山地为主 相对干旱(主要是干旱、半干旱气候) 环境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