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养生网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牡丹江二十中 战富家

一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一课选自初中二年级地理上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的去合理利用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地理学科通过研究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土地资源》一课的学习,不仅要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地位和作用

《土地资源》一节课,是初二地理上册中,重点课程之一,起着呈上启下的作用:在生活当中,学生基本掌握了土地的利用类型,本节课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个总结,并且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这一知识点中,也对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地形和干湿地区进行了复习;而且本节课也对后边要学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做了铺垫。

2.教材处理

本节课我划分为4个知识点,第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第二: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第三: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第四: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我将着重第四部分知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这一知识点。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探索欲比较强,他们不满足于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是希望在自我探究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迁移。针对初二学生这个特点,我将通过图片的幻灯片演示,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且借助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直接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还可以把这个问题拆成若干个简单直接的小问题,来让学生分析。通过解决这些小问题,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 三 三维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得到提高和发展。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习地理不但要了解我过大好河山以及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要通过学习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土地资源》这节课,正好又是地理这门课程中,非常典型的一节课,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四个知识点:一:虽然土地资源为可再生资源,但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费土地资源,那么土地资源也可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二: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评价;三: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四: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举例法,综合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学生自主探究。使知识系统化。轻松并且牢固的掌握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我国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是分布不合理,可利用的土地比重小,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现状。并且通过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珍惜土地资源资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作为国家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 4 教学重点

(1)能够列举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

该知识点比较简单,本节课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个总结。 (2)能够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评价

学习知识应该能够去运用,对于我国的土地资源,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3)掌握我国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 (4)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我们生活当中,浪费和污染土地资源的事情很多,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同学们也基本能够了解,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保护的意识,能否按正确的做法去做,因此,在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个知识点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探讨。 5.教学难点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涉及到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地形的分布三个知识点,需要对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强巩固。 四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宇宙中的地球“来观察我国在宇宙中观看,有什么特点----与周围国家相比,绿色很少,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由此引出本节课《土地资源》 2.新课讲解

(1)幻灯片展示

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农田、草原、森林和城市的图片提问土地资源的用途来引出第一个知识点“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学生总结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 非农业用地 (2)自学教材

然后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存在呢? 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来完成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教师进行补充总结。由此完成第二个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 (3)合作探究

我国土地资源的一个不利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由此引出第

三个知识点,也是本节课难点内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在这个环节当中,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去整理教材知识,这要求学生对以往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让同组基础较好的同学给予帮助。教师在此应给出提示:参照教材P24页我国地形图;P36页干湿地区分布图;P39页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以及P68页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四幅图综合分析来完成该图表。最后进行图表完成情况的展示。并且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 耕地 林地 草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季风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山地 高原 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接着完成活动第二题,(1)阅读图3.10和3.11,说说我国北方的旱田和南方的水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阅读图3.12,比较一下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并且评价这种土地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4)讨论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珍惜土地资源。那么,我们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又有那些呢?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地资源呢?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并且描述自己所见所闻对于土地资源破坏的现象或者是阐述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并且播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幻灯片来了解我们身边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最终展示我国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完成本节课第四个知识点。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自然资源的共有特点就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但是,对于资源的破坏,不光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之上,对各种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观看,我国各种资源环境的破坏,来提高学生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着重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学习完本节课后,对于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有何感想,今后应该如何去做,来对本节课进行升华。 3设计体会

本节课是对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概述,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去完成: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3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4珍惜保护土地资源。是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处理的。我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着重于让同学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材料,去完成新知识内容。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

教师教授的内容减少,打破了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板书设计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 耕地

林地 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 非农业用地

有利条件:

(二)土地资源的评价 不利条件:

(三)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 耕地 林地 草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季风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山地 高原 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