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有感
——海棠中学:张小倩
新人报到,有很多困惑,每天疲惫至极,偶然间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买回家看看可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捧读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真是走错了很多步棋,被学生折腾得团团转,尽管还没当班主任但是也感觉有时候力不从心,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是一直以来的简单直线的思维方式害我不浅。这本书提供了很多身边的让你似曾相识的案例,配上王晓春老师犀利而又不失幽默的点评和剖析,很是有启发,不论你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还是自认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已经游刃有余的老教师都能从这里面吸收到有益的东西的。让我们能够少一些怨言,多一点思考,这正是这本书写作的初衷吧!
这本书选取的案例,除了个别案例之外都是中学的,共100个。这些案例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年轻老师们的困惑,有些案例我也遇到过,在学生管理上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这些感受我也是有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就是工作方法太简单,许多教师遇到学生问题,很少假设多种可能,只作单项归因,而且对谁都这样归因。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们根本不问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你达不到我的要求,上来就管,就批。所以从他们的教育方法中较少找到专业色彩,
也就是说,没有学过教育专业的人,也完全能用这种方式工作。比如发火,比如评比,比如罚抄作业,比如不让回家,比如赶出教室,比如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这本书就是从案例出发,讲述案例,剖析案例,读后就会有所启发。
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告诉我们: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
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我的心境一下子豁然开朗。我应该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笑对我所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