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15日,M-172号潜艇来到德军占领的挪威水域游猎。尽管时至深夜,但北极的极昼令海面又明又亮,潜望镜激起的浪花在很远处就能发现,所以潜望镜露出水面几秒钟。22时15分,布托夫发现从西面过来一艘德军大型运输船,它得到2艘护卫舰和3艘猎潜艇的保护。M-172号潜艇迅速接近德军船队,第一艘护卫舰已从潜艇左舷驶过,运输船跟随着护卫舰。当时的情况是:运输船左舷有2艘猎潜艇(排成单纵队),右舷则是第三艘猎潜艇,运输船后面是第二艘护卫舰。运输船越来越近,苏军水兵通过潜望镜已能看清船上的大炮。菲萨诺维奇一声令下,两条鱼雷在平静的水面上划出清晰的航迹。德军护航舰艇一方面抢救运输船,一方面对苏军潜艇展开围捕。
鱼雷航迹暴露了M-172号的位置,一串串深水使潜艇周围的海水沸腾起来,艇内照明系统全部失灵,电罗经和舵角指示器也被震坏。艇长菲萨诺维奇打开应急灯,命令大家查明破损情况。但德国战舰不会给M-172号留下喘息的时间,连续数十次的猛烈袭击使柴油从损坏的油柜细流管里泄漏出来,在海面上形成了深深的霓虹色油带,进一步暴露了潜艇方位,又有几十颗深水向潜艇砸来。
被深水震得半聋的声呐兵利用爆炸声间隙听测敌舰螺旋桨的噪音,向艇长报告敌舰航向和距离的变化。艇长根据这些信息,指挥潜艇规避。海面上的柴油带不断拉长,离奇地弯曲着,慢慢向东延伸。过了一阵,的爆炸声暂时停了下来,但敌人却没有放松追击,德军战舰螺旋桨的噪音始终尾随着潜艇。
敌人为什么不投弹?用完了还是另有新招?在菲萨诺维奇猜测德国战舰的伎俩时,艇员们没有浪费时间,他们全力以赴地排除故障。一个半小时后,轰炸又开始了。数十枚接连爆炸,潜艇剧烈摇晃。然而,让敌人抓狂的是,M-172号的螺旋桨声仍然存在。实际上,潜艇几乎是在敌舰龙骨下面航行,所以,大多数爆炸都距艇尾不远。
回声探测仪指示的深度开始缩小,表明潜艇在接近海岸。现在,M-172号潜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电和氧气。军医古辛斯基不断把氧气再生药粉撒在地上。在10个小时里,德舰向它投放了324颗深水,M-172号潜艇遍体鳞伤。
突然,一阵稠密而较弱的爆炸声传进潜艇。与此同时,德舰的噪音开始远去。原来是苏军的岸炮向德舰开火了。最终,两艘德军护卫舰负伤逃跑。5月16日早晨,当M-172号浮出海面时,潜艇剩下的电能储备只有一个小时。两小时后,舰队司令在码头授予M-172号潜艇红旗勋章和最高苏维埃奖状,同时授予艇长菲萨诺维奇红旗勋章。
战争期间,M-172号潜艇又击沉了9艘敌舰,总排水量达到6.05万吨,被誉为“最牛潜艇”。
一次杀敌最多的潜艇:1945年1月3日,苏联潜艇C13号击沉德国运兵船\"古斯特洛夫\"号,船上只有1239人脱险,9343人葬身海底,其中大量人员是妇女和儿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难,比泰坦尼克沉没还要惨烈。。
击沉最大的军舰:1944年11月29日凌晨3时16分,美军的“射水鱼”号潜艇击沉日本的信浓号航母。“信浓”号是1960年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73000余吨,比中国目前的瓦良格号还要大。
击沉吨位最多的潜艇:德国海军的奥托.克雷齐梅尔少校,宝剑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二战期间曾任U-23、U-99艇长(各8次巡航),击沉 44艘船只 (合计259475吨),击伤 8 艘 (合计59772吨) ,1941年3月17日被俘。
掀起争议最多的潜艇战:1945年4月1日,美国海军潜水艇“皇后鱼号”(USS Queenfish)用3颗鱼雷(一说为4颗)击沉日本邮船客货轮“阿波丸号”。该船当时正自新加坡航向日本的途中,在海峡福建平潭县牛山岛附近的海面。因为“阿波丸”号是美国特许往返于交战区的船只,且传说中船上还有大批金银财宝,甚至中国的北京猿人头骨也在上面,所以引发的争议和关注最多。
81式火箭式深水与62式火箭式深水的直径相同,结构相近,威力相似。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两种射程,扩大攻击距离。ED41型航空深水由直升机、水上飞机或其他固定翼轰炸机携带用于攻击潜艇。深水从飞机上投下后,由稳定器保证空中弹道和水中弹道的稳定,根据使用要求可配装阻力伞。当深水离开飞机一定距离后,阻力伞与深水分离,使深水迅速接近被攻击的潜艇。该型深水结构简单紧凑,弹体内半填高能混合炸药,使用时安全可靠,维护保养简单。该深弹有两种型号:ED41-10型和ED41-25型。其中,ED41-10型直径280毫米,总重105千克,弹长1.25米,装药量60千克,标准降落时间23.31秒,最大潜水速度10米/秒,使用水深范围25-100米;ED41-25型直径325毫米,总重230千克,弹长1.88米,装药量160千克,标准降落时间20.83秒,最大潜水速度11米/秒,使用水深范围50-300米。
MK11航空深弹
MK11航空深弹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80年代,英国宇航公司对它进行了现代化改进,使其能适应现代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使用。改进后的深弹称为MK-11-3型,现已装备在“山猫”、“海王”、“威赛克斯”、“黄蜂”直升机和”猎迷”固定翼飞机上。有少量MK-11-3型深弹供给美国。该深弹用于攻击半潜状态或水深为30米左右浅水中的潜艇时,效果较佳。和原型相比MK-11-3型的改进主要有两点:一是加强了外壳,使其在投放时,能承受了水冲击而不产生过早爆炸;二是对尾部附加装置和打开保险的传动装置进行了改进。直径280毫米,长度1.40米,重144.7千克,装药80千克,最大定深90米,破坏半径6米。
马岛战争期间,英国一架”山猫”直升机,与出港上浮的阿根廷“圣菲”号潜艇相遇,该潜艇当时处于半潜状态,”山猫”直升机投掷了MK-11-3型航空深弹,“圣菲”号潜艇被命中致伤。
挪威“燕鸥”系列火箭深弹
“燕鸥”火箭深水是挪威海军于60年代接受美国的技术援助,与美国共同研制的,后由挪威康斯堡公司制造。“燕鸥”是一种中、近程反潜武器,是护卫舰及小型舰艇的主要反潜武器,对于装有远程
反射潜武器的大舰来说是辅助性反潜武器。“燕鸥”MK3直自60年代服役以来经过不断地改进,1993年研制成MK10。MK10射程400-5000米,装药70千克TNT当量,引信为定时、触发和非触发引信,弹长2米,弹径0.21米。
苏联S3V自导型航空深水
该弹重94千克,可以30节的速度(16米/秒)在水中运行。自导装置为主动声自导,它控制深弹以最大60°的偏航角导向目标。在水深200米时,其命中概率是非自导深弹的1.2-1.5倍,但是当对付水深在600米航行的潜艇时,其命中概率为非自导深弹的4-8倍。
苏联RBU-2500火箭深弹
该深弹采用基座式发射架,发射架上装16个发射管,发射管长1.6米。发射管以水平两层排列,每层8个发射管,第2和第3管之间及第6和第7管之间有较大的间距。发射架高1.6米,长1.7米,宽2.3米。发射架可以旋转和俯仰。该火箭直径250毫米,重约70千克,战斗部重21千克,射程2500米,引信为触发和非触发两种。该深弹最初装在“波蒂”级猎潜艇上,后来装备在“基尔丁”级和“克鲁帕尼”级导弹驱逐舰上,以及装备在“快速”和“塔林”级驱逐舰上,此外,部分“里加”级舰上也装有这种火箭深弹。
法国M54反潜火箭深弹
它可以发射375毫米的各种火箭深弹。目前,该系统主要装备在法国的A69级和比利时海军的E71级轻型护卫舰上。各种型号的375毫米火箭深弹都采用触发、定时联合引信或非触发引信。
MK54火箭深弹系统主要由一部DUBA-25型舰壳声纳,一座6管375毫米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扔弹机,以及作为接口设备的SENIT-5战术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该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舰艇要求,与不同类型的声纳和指挥仪接口。
瑞典“博福斯”深弹
射程约1200米,射程为2200米,采用四联装发射装置,总重量7300千克,深弹直径375毫米,深弹重量250千克,射程550-2200米,发射速度每秒1发。
比较厉害的深弹是核深水,就是装有核爆炸装置的深水。由飞机或反潜直升机作为投放工具,也可由舰载反潜火箭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潜艇及其他水下目标。核深水的杀伤威力为千吨到万吨级TNT当量。用于攻击水下数十至数百米潜艇目标。在攻击百米左右的水下目标时,1枚1万吨级TNT当量的核深水在水下爆炸,可将1000米范围内的潜艇击沉,或使其严重毁坏。 MK-90贝蒂核深水
MK-90贝蒂核深水
MK-90贝蒂是美国海军于1952年开发的一种核深水。该长10英尺2英寸,直径
2英尺7.5英寸,重量为1243磅,该核深水采用了W-7型核战斗部,爆炸威力为5000吨梯恩梯当量至1万吨梯恩梯当量。此种武器主要用来进行反潜作战。贝蒂核深水从1955年6月一直服役到1960年,总共有225枚MK-90贝蒂核深水被生产。
1955年5月14日晚9点,美方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西南太平洋海域进行的Wigwam核试验中测试MK-90贝蒂核深水的照片,此次核爆炸的实际威力达到3万吨梯恩梯当量
MK-101鲁鲁核深水
MK-101鲁鲁核深水
MK-101鲁鲁是美方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空投式核深水。MK-101装备一具W-34型核战斗部,爆炸威力大约是11000吨梯恩梯当量。该核深水主要被美国海军用于反潜作战,总共有5种不同的模式。该核武器也被允许在美国的监视下由北约盟国使用,使用单位包括英国皇家空军、荷兰海军等等。该武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被B-57/MK-57型多用途核所替代,最后的鲁鲁于1971年退役,该型核深水总共生产了2000枚。MK-101长7英尺6英寸,直径1英尺6英寸,重量为1200磅。
75式204毫米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FQF2500型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65式火箭深弹发
射器和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