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A第6卷/第16期Jun. A. 2019 Vol.6, No.16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81
卡孕栓在剖腹产术后促肛门排气的疗效观察探讨
谭江云,刘俊兰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重庆 400021)【摘要】目的 将剖腹产术后促肛门排气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卡孕栓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依托样本分析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我院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促进排除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比组不给予干预,使其自然排气,试验组施以卡孕栓辅助排气,观察评价两组产妇的术后肛门排气效果、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入选产妇的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相较,试验组数据均明显较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比较可见试验组显著较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孕栓为促进剖腹产术后促肛门排气的有效手段,使用后产妇的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得到改善,明显降低产妇痛苦,可作为降低剖宫产产妇痛苦的有效辅助干预手段进行推广。
【关键词】卡孕栓;剖腹产术;肛门排气;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6.81.01
肛门排气是剖腹产术后产妇之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产妇恢复肛门排气后其腹胀程度即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产妇肠梗阻、肠麻痹及肠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使产妇的恢复效果更佳[1]。本次研究笔将剖腹产术后促肛门排气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卡孕栓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纳选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行剖腹产术产妇作为研究样本的主体,现进行如下报道。
2 结 果
2.1 观察评价产妇的肠道功能及排气恢复情况入选产妇的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相较,试验组数据均明显较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肠道功能与排气恢复情况相较(x±s,h)
组别
n5050
肛门排气时间5.26±2.1610.69±3.868.2600.000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9.47±2.2422.67±7.6813.00.000
试验组对比组t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依托样本分析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我院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促进排除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比组不给予干预,使其自然排气,试验组施以卡孕栓辅助排气。其中,对比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2.04)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78±2.48)周;试验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0.16±2.67)岁,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38.041±2.41)周。
1.2 方法对比组不给予干预,使其自然排气。试验组施以卡孕栓辅助排气,等待产妇麻醉清醒,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医生给药前需要对手部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将0.5 mg,即一颗卡孕栓塞入产妇肛门直肠内,嘱咐产妇平躺休息,将第一次排气时间告知医生或者护理人员。
1.3 评价标准观察评价两组产妇的术后肛门排气效果、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气效果可分成显效(干预3小时后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良好,产妇食欲良好),有效(干预8小时后,产妇的肠道功能回归至正常状态,肛门排气,腹胀症状存在,产妇食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无效(干预24小时后,产妇的肠道功未见改善,无肛门排气,产妇食物差),干预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例数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入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相较试验组内显效例数共计36例,占比72.0%,有效例数12例,占比为24.0%;对比组内显效例数共计19例,占比38.0%,有效例数16例,占比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卡孕栓(卡前列酸栓)为一种天然前列腺素F2a衍生物,将其应用在剖宫产产妇中,对增加其子宫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帮助产妇缩短肠道功能的恢复之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入选产妇的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相较,试验组数据均明显较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比较可见试验组显著较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卡孕栓为促进剖腹产术后促肛门排气的有效手段,使用后产妇的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得到改善,产妇康复情况也得到积极的改善,值得临床开展更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银枝,黄国枝.卡孕栓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妇产后出
血及术后恢复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3):162-163.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