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超宽带技术的信道模型和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

超宽带技术的信道模型和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

来源:华佗养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计算机科学2007Vo1.34No.7 超宽带技术的信道模型和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 曾文 王宏 徐皑冬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摘要短距离无线系统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通信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个人局域网(PAN)概念的提出,更推动了个人 ' 信息网络的发展。实现PAN的主要技术有:IEEE802.1lb、Home RF、蓝牙(Bluetooth)以及超宽带(I兀Ⅳ13)等。其中 高带宽、高速率、低功耗和抗干扰等特点使得UWB技术优势极为突出。本文系统地阐述了UWB的物理信道模型、定 位技术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超宽带,无线信道模型,定位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annel Models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UWB ZENG Wen ’。WANG Hong XU Ai—Do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0 Abstract The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system wil1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in a longer time.Persona1 Area Network (PAN)impuls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1 information network.Main technologies inelude IEEE8O2.11b,Home RF.Bluetooth as wel1 as ultra—wide band(UWB)and SO on.Because I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wider band, higher speed rate.1ower power spectrum density and stronger anti-jamming etc.the 1 }based technology is focused on more deeply for these advantages.The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physical channel model,th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d basic methods of positioning computing on I .Finally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nod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ltra-wide band.Wireless channe1 mode1.Positioning 1 引言 (5)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扩频跳频工作方式,这种 工作方式抗信号干扰的能力较强。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 超宽带(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 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 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 备产生的噪声;接收时,将信号能量还原出来,在解扩过程中 一次性进展,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 产生扩频增益。因此与IEEE8O2.1la、IEEE8O2.1lb和蓝牙 技术。超宽带和其它的“窄带”或者“宽带”主要有两方面的区 相比,在同等码速条件下,UWB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别:一是超宽带的带宽明显大于目前所有通信技术的带宽;二 (6)安全性高。作为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技术具有天然的 是超宽带的无载波传输方式。UWB技术主要有下列特点: 安全性能。由于UWB信号一般把信号能量弥散在极宽的频 (1)发射功率低。超宽带无线电的射频带宽可达1GHz 带范围内,对一般通信系统,UWB信号相当于白噪声信号。 以上,所需的平均功率很小。在短距离应用中,UWB发射机 并且大多数情况下,UWB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于自然的电 的发射功率低于lmW;低发射功率可以延长系统电源工作时 子噪声,从电子噪声中将脉冲信号检测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 间,况且发射功率小,其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会很小。 的事。采用编码对脉冲参数进行伪随机化后,脉冲的检测将 这样,UWB的应用领域就广。 更加困难。 (2)多径分辨能力强。UWB采用持续时间极短的窄脉 (7)低功耗。UWB设备可以使用小于lmW的发射功 冲,其时间、空间分辨力都很强,因此系统的多径分辨率极高, 率,这样就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的工作时间。UWB技术的 1ns脉冲的多径分辨率为30cm,接收机通过分集可以获得很 系统功耗也相当低,59 ̄70mW就可以满足它的工作要求,功 强的抗衰落能力。 耗还不到目前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1 。 (3)传输速率高。UWB使用GHz级的超宽频带,所以即 (8)工程简单,造价便宜。在工程实现上,UWB比其它无 使把发送信号功率谱密度控制得很低,也可以实现高达100 线技术要简单得多,可全数字化实现。它只需要以一种数学 500Mbit/s的信息速率。 方式产生脉冲,并对脉冲产生调制,而这些电路都可以被集成 (4)带宽极宽。L八V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 到一个芯片上,设备的成本很低。 个GHz。UWB系统容量大,在半径10m的区域内,允许6个 发射机同时工作,每个发射机的数据速率以大于50Mbit/s计 2超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研究 算,总数据速率约为300Mbit/s,空间容量大于1000kbit/(S・ 超宽带不同于窄带通信,它在调制、编码、功率控制、天线 m2)。 设计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在研究UWB通信技术的时 曾文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工业无线通信、超宽带技术研究。 ・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候,需要一个合适的、接近于实际的UwB信道模型。但令人 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信道模型。一方面1 道非常复杂,较为全面地建立一个1 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我们对1 信 Al-- ,2≤z; 信道模型不是一件 其中K>I,则表示多径的到达是成簇的;如果K%I,则表示 多径到达趋向于分隔。 信道的研究时间不长,没 有实验数据来建立这样一个信道模型。目前,有关信道建模 的文章 。 虽然比较多,但各种信道模型的侧重点和描述参 数的考虑都不尽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uⅣB信道模型都 是建立在实际实验测量的基础上的,实验一般是在室内进行。 1 信道具有时变特性,所以应该测量足够多的数据,用统 计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数据,描述信道特性。UWB的无线 信道除了存在反射、散射和衍射等现象外,还有独特的簇特 性。一般说,1 信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信道的路径损耗 (2)多径的幅度分布 时隙z的冲击响应以a 表示,多径的幅度 l为对数正 态分布,Pr表示反射导致的脉冲反相,并假设P 等概地取± 1,有 m— Iml 201g( 1)~N( , ) 是时隙z的过剩时延;r是簇延因子; 和多径衰落上,因此1 信道模型的建立也就从两方面考 虑,即路径损耗和多径效应。 2.1路径损耗模型 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测数据都表明:接收到的信号的平 均幅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对数减小;在室内,无线信道在给定 距离上路径损耗是随机变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用距离的 指数方程来描述任意T_R(发射机到接收机的距离)上的平均 路径损耗(以dB值表示),有 PL(d)一PLo( )+10Nlog(芋)+So(a o  ) PLo(do)是参考点处的接收功率,N是损耗指数,So( )是由 于阴影效应引起的损耗(dB),S( )服从正态分布。阴影效 应主要是信道中散射现象引起的,使得传播空间上的信号变 得混乱。PL(d)随T-R的增大而减小,其值的变化幅度也增 大。因此,路径损耗的大小与信道中视距传播的情况有关:视 距传播路径多,即类似自由空间传播的情况占的比例增大,则 N变小,损耗减少;反之,损耗增大。 2.2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2.2.1 V室内信道模型 V模型是两个泊松模型的应用。第一个泊松模型用于 描述每一簇第一径的到达时间,第二个泊松模型用于描述簇 内各路径的到达时间。假设: 表示第z簇中第 个多径分 量到达时间; , 表示第z簇的第k条多径相对于T 到达的延 迟; 表示单位时间内簇到达的速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多径 分量到达的个数。 (1)多径的到达时间 簇到达时间和多径到达时间的分布为 ( l丁f_一1)一 exp[--v(Tl— 一1)],l>0 p(rk, lr“一1),f)一 exp[--A(rk,f-T(k一1),f)j,k>0 (2)多径的功率分布 第z簇中第k个多径分量的幅度服从瑞利分布,多径的 平均功率服从双指数分布: 隘一 (O,O)exp(一Tl/r)exp(一 /X) (O,O)是第一个簇中第一个多径分量的平均功率。 在这种信道模型中,由于采用了双指数衰减模型,因此比 较贴近于实际信道。对 V模型与测量数据进行拟合表明, V模型与测量数据吻合得很好。 2.2.2 K模型 (1)多径的到达时间 时间轴以△为单位划分时隙,z时隙中有一个多径信号 到达的概率为P ,如果前一个时隙z一1内存在一个多径信 号,则P —KA 。否则P = 。 描述为 no是第一个簇中第一个多径分量的平均功率; 10In( )一10Tl/3 ln(10) 这种信道模型能较好地反映LOS和NLOS信道的特征, 但由于这种信道模型采用了单个指数衰减的模式,所以不能 很好地反映LOS或NLOS信道中的时延扩展均方根和平均 过剩时延。 2.2.3 IEEE802.15.3a的室内信道模型 根据大量的实验测量,多径幅度分布选择对数正态分布 比瑞利更合适一些,因此802.15工作组对 V信道模型进行 了修改。 信道的离散冲击响应模型为 ,. K h (£)一X ∑∑ i.f (£一 —r;,f) 其中i表示第i次信道的随机实现;X 表示第i次信道随机 实现时的对数正态阴影函数,其分布为201g(X )~N(0, )。 , 为多径模型中的衰减系数, , — ,概, 。 802.15工作组建议的超宽带室内信道模型如下: (1)多径到达时间的分布 令簇到达时间,即簇的第一条多径的到达时间服从参数 为到达速率 的泊松分布,而簇中其它多径的到达时间服从 参数为 的泊松分布, 一般远远大于u。 及Tk,1分布为: 户( l 一1)一 exp[一 ]u( 一 一1)],l>0 p(rk,f l T(k一1),f)一 expL— ( ,f—r( 一1),f)j,k>0 (2)多径幅度及能量的分布 信道系数定义为: , 一 ,概, , 表示第 个簇中第五个多径分量衰落的情况,它们都服从 正态分布,且相互统计,即201og(A, )--N(t ̄,f, + ) 是第 个簇中第是个多径分量的平均功率; 101n(no)一10 /r一10rk, /),( + )In(10) , r是簇时延因子,),表示多径分量的时延因子。相应地,多径 的能量分布为 瓯馥 1]=aoe E Pe—rk,l“ 3定位技术的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和方案很多r3“]。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红 外线、超声波、射频信号等,但都不适合室内定位。红外线只 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被荧光灯或者房间内的灯光干扰, 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 响很大,不能用于室内环境;而射频信号普遍用在室外定位系 统中,应用于室内定位存在局限。利用GPS进行定位的优势 ・ 3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是卫星有效覆盖范围大、定位导航信号免费,缺点是定位信号 到达地面较弱,不能穿透建筑物,因此不适合室内定位,此外 如单层大厅或仓库;同样有定位误差不稳定、受噪声信号干扰 大的缺点。UWB脉冲无线电技术具备了许多正弦载波通信 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1 wB脉冲的宽度为纳秒级,占 用带宽在1GHz以上,超宽带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 定位器终端的成本较高。当前比较流行的Wi-Fi定位是 IEEE802.11的一种定位解决方案。目前,它应用于小范围的 室内定位,成本较低。但Wi-Fi收发器只能覆盖半径90m以 较强的穿透材料的能力。利用超宽带信号进行定位,采用 T0A技术测距,理论上可以达到厘米级的测距精度,完全能 内的地理区域,很容易受到其他信号干扰,从而影响定位精 度,并不十分可靠,而且定位器的能耗较高。蓝牙技术应用于 定位,与Wi-Fi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定位,例 够满足精确定位的需求。这种良好的性能为定位系统的设计 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图1是这种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图1 UWB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3.1基于TOA技术的UWB定位计算方法 1 wB精确定位采用的是基于到达时间的差分定位算 法。其原理是待测点发送信号到各个参考点的基站,由到达 时间来计算坐标。根据定位的几何原理,如果要定位一个待 测点的三维坐标,就存在3个未知数,再加上待测点发送信号 的时间也是未知的,所以至少需要4个参考点,建立4个方程 来进行计算: (z一五) +( 一 ) +( 一 ) 一f ( 一 ) i一1,2,3,4 (1) 其中: A--鱼 al02一a2Dl B- b2k2--bak2 al02一a2Ol (7--堡 !!二堡!£2 alD2--a2f,1 D--堡! 二堡 al0,2——a2Ol 将(5)、(6)式代人(2)式,得 f(t1一t0)一Ez+F E一 1( A+y21c+锄) F一£ + (2黝B+y21D)一 (7) 式中,(z,Y, )和(丑,Y , )分别表示需要定位的位置和参考 点位置的坐标; 表示需要定位的位置发送信号的时间;t 是 节点i的T0A,表示参考点位置的到达时间(Time of Arri— 将(5),(6)式和(7)式代人(1)式,可得到方程 Gz +Hz+I=0 (8) val,T0A);f表示信号传播的速度;to是信号从定位基站到 定位标签传输的往返时间。解这个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待测点 的坐标位置。解方程组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计算方法和基 于最优化的迭代方法。 3.1.1直接计算方法 一其中,G=A + +1一 H=2[-A(B--x ̄)+C(D— 1)--Zl~EF] J一(B— 1)。+(D—y1)。+ }一F2 则可以得到两个解: —一 1时 ±√c 一 c。, “。一专(fl十f2)十 ), 一2,3,4 .( 一2x l 一2yqY一2 (2) 方程组有两个解,而期望的解只有一个。若计算得到的 解没有物理意义或者超过了可测量的范围,就视其为无效解; 若两个解非常接近并且都合理,则取它们的中间值。最后求 出 ,Y的值。 3.1.2基于最优化的方法 TCil一.Tci——371 Ya—yi——yl l一 ~Z1 基于最优化的方法是根据以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式(1),将 定位坐标的目标函数可以写成 (3) (4) %一z}十 十孝一(z}十 十 }) 令At = --ti,消去(2)式中的t0,得 alz十bl 十Cl z=kl n2z十b2y十c2z=kz f( )一∑{[( — ) +(y--y ) +(z--z ) ] --c(t 一 t0)} (1O) 其中:nl=Atl2z3l—Atl3z2l,n2一At12z4l—Atl4 2l bl—AtlzY31一 ̄t13yzl bz一△£l2 41-- ̄tl4Yzl Cl—AtlzZ31一At13Z21 f2一△tlzZ41一△t14Z21 户一&,y, ,to] 表示待测点的位置坐标( ,y, )的矢量;to 表示未知的传输时间;t 是第i个节点估计的T0A值。目标 函数是所有点的距离误差的平方和。优化的目的是最小化目 kl一÷(f。At12Atl3At32+Atl2口3l--Atl3口21) kz一÷(f。Atl2At14At42十Atl2口4l--Atl4口21) 合并(3)式和(4)式,表示为 z—Az十B y=Cz+D (5) (6) 标函数来得到最优的位置估计值。为了便于表示,定义 F(x,Y, ,t0)一专∑ (z, , ,t0) 从而得到 (11) (12) 厂(户)一1/2 Il厂(户)ll t。) ,然后根据式(12)用迭代算法求解。 式中,厂(夕)一(fl(户),f2(户),…,^(户)) ,P一( ,y, , ・3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很多优化方法用于目标函数来取得最小值,以便达到 优化的性能。在参考文Es]中,采用高斯一牛顿方法和DCF相 似牛顿算法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用于对uwB精确位置 反射、衍射等其它路径到达,则TOA测量值会引入非视距 (NLOS)误差。基于优化的位置估计定位方法是迭代的,当 预先定义的标准满足,迭代的执行终止。与迭代算法相比,直 定位。 (1)高斯~牛顿方法 在当前点 使用泰勒级数展开目标函数,取展开式的 前三项,可得 F(P女+S女)一F(P女)+g 女十 G(P )5 /2 5 是方向矢量;gk是目标函数在P 处的梯度;G(P )是目标 函数的Hessian矩阵: G(Pk)sk一一 JIJ S 一--Jlf(P ) J 是,(P)在 的Jacobian矩阵,它是全排列矩阵。 5女一一(J2J女) -厂2厂(P女) (jwj 十九bfI) 一--Jlf(P女) 迭代计算开始,需要初始位置坐标和初始传输时间。位 置坐标的初始估计值可以选取固定节点或被监控区域的平均 位置。初始的估计发送时间可以是比接收时间更早的一段时 间点。初始位置和传输时间的估计越准确,性能越好。 (2)相似牛顿一高斯算法 Hessian矩阵G(P )用一个矩阵 , 通过迭代进行更 新。当第K次迭代,设 一-Bkgk 这种算法是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位置的估计值,迭代公式 如下: P计l—P女+a&g女 P 表示待估位置的坐标矢量,在第K次迭代时被估计的传 输时间;a表示步长;g 表示目标函数的梯度: = 厂(x,y,z,to)_[ , ,甏 , &表示逆Hessian矩阵,按照下式校正更新: 一 +筹一 h女一P女一 l— 一躲 1一 初始矩阵 是正定矩阵。为了开始迭代,需要初始坐 标的位置和初始传输时间。初始坐标的估计值可以选取所有 活动或在检测域内的节点的平均位置。初始的估计发送时间 可以是比接收时间更早的一段时间点。每次迭代的步长和梯 度都要被更新。 以上两种算法在计算中都可能出现无解或者迭代溢出的 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实际测量中存在误差,同时基站位置的选 择对方程组有较大影响。为了减小无解或者迭代溢出发生的 可能性,一般会设定5个基站参考点,从中选择4个接收信号 功率最高的作为最佳参考点,然后再联立方程组进行计算。 3.2目前的研究进展 目前UWB精确定位采用的算法主要是传统定位算法, 系统的定位精度受限于无线信道的传输条件。如果收发器之 间存在视距(LOs)传输,定位精度会较高。反之,信号只能以 接计算的方法简单且容易执行。当无线信道的传输条件好 时,或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可以考虑直接计算的方法。 目前存在的非迭代算法,如果非迭代算法的位置估计被用作 为初始位置估计,那么基于优化方法的性能可能会被改善。 文[6]提出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建模和快速测距方案; 文[7]使用粒子滤波器解决非视距问题,为室内条件下的定位 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文[8]提出基于TOA和AOA两种 技术建立成本函数。 结束语 目前,UWB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10 大通信技术之一,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无线信道模型的研 究和定位技术是UWB技术研究的基础,无线信道模型的建 立是评价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不仅仅指UWB)性能的评价标 准。信道模型对信道链路估算、传播范围的规划和评估物理 层方案都是必需的。而定位技术是UWB本身特有的物理特 性,是其它无线通信技术所不具备的。作为无线信道技术重 要的支撑基础,信道模型和节点的定位问题极具研究价值。 本文论述了UWB无线信道模型和节点定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与计算方法,归纳了已有的研究及最新发展,期望能为未来的 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借此推动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Saleh A,Valenzuela R.A Statistical Model for Indoors Muhipath Propagation.1EEE JSAC,1987,5(2) 2 王金龙,等.无线超宽带(UWB)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 邮电出版社,2005 3 Opshaug G R,Enge P.Integrated GPS and UWB Navigation Sys— tem:Motivates the Necessity of Non-interference.In:lEEE Con— ference on Ultra Wideband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2002 4 任丽荣,肖军.基于TO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J].信息与 控制,2006,35(2):280 ̄283 5 Yu K,Oppermann I.UWB positioning for wireless embedded networks[A ̄.In:Proceeding of the 2004 IEEE Radio and wire- less oCnference[C].New York,USA:IEEE,2004.459 ̄462 6 Lee J Y,Sehohz R A.Ranging in a Dense Multi—path Environ— ment Using an UWB Radio Link[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2,20(9):1677 ̄1683 7 Jourdan D B,Deyst J J Jr,Win M Z.Monte Carlo Localization in Dense Multipath Environments Using UWB Ranging[A].In:Pro— 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hra-Wideband [c].Piscataway,USA:IEEE,2005.314 ̄319 8 Montillet J-p。Braysy T,Oppermann I.Algorithm for Nodes Lo— calization in Wireless Ad-Hoe Networks Based on Cost Function [A].In:Proceedings of the Intenr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IWWAN2005)[c].http:// CS.berke— ley.edu ・ 3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