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新开小学五年级语文卷
班 姓名
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一、 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1、A踮脚(diǎn)B伴侣(lǔ) C传记(zhuàn)D骨气(gǔ) ( ) 2、A馈赠(zèng)B波纹(bō) C处理 (chù) D奔向(bèn) ( ) 3、A埋怨(mái)B敬仰(jìng)C骨髓 (sǔi) D特殊(shū) ( ) 4、A歧途(qí) B造诣(yì) C混乱 (hǔn) D腼腆(miǎn) ( ) 二、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词语。
1、A捕捞 B争辨 C豪迈 D噪音 ( ) 2、A片段 B衰老 C爱幕 D辉映 ( ) 3、A鱼腮 B糟糕 C销毁 D警告 ( ) 4、A爆发 B瑰宝 C糟糕 D胁商 ( ) 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英雄个个顶天立地,从不低头折节。”一句话中,划线词语用词准确。 B、“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众志成城”这些词语都是有关勇敢顽强的褒义词。 C、“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D、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商店商品物美价廉、服务热情周到,大人、小孩都喜欢光顾。 B、细细品味,我才发觉这篇文章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味深长。 C、放学后,妈妈告诫我说:“爸爸出差回来了,咱们赶紧回家。” D、无论多忙,妈妈总能把家务事安顿得井井有条。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C、“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句话是对
1
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六、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打比方
1、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推土机”。( )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 3、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 4、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 ) 七、与“乡思”有关的一句是( ) A、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B、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C、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D、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八、课外活动小组要求同学办一期以 “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手抄报,下面是小明同学上网查找的资料,请你帮他筛选出与主题无关的资料是( ) A、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笑话。
B、一首《赞汉字》的诗歌和王羲之的一幅《兰亭序》书法作品。 C、一份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的活动计划。 D、《仓颉造字》的故事和《甲骨文的发现》的故事。 九、看拼音写词语(8分)
fēn fù cí xiáng gào jiè qí qū ( ) ( ) ( ) ( ) háo bù yóu yù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我 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 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
2、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 ,相继从 往下跳。
十一、默写古诗(4分)
秋思 (唐) 张籍
十二、照样子仿写句子(2分)
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就像 ,就像 。
阅读理解与感悟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先秦时代的青铜
3
礼器,( )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5.为下列词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玲珑剔透(tī tì) 亭台楼阁(gě gé) 6.请按原文把语段补充完整。
7.园中哪些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请用“——”画出。园中哪些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请用“~~”画出。 8、概括语段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外阅读
厄(è)运打不垮的信念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
4
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文中表示“什么也没有了”的词语有( )和( )。 A.家徒四壁 B.化为乌有 C.名垂青史 D.年老体弱 2、第一段中划线的数字说明了( )
A.谈迁有刻苦好学的精神 B.谈迁有博览群书的习惯 C.谈迁有喜爱历史的长处 C.谈迁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3、简要概述文题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事?
4、第三段中,谈迁迁居北京后做了哪些事?照样子按顺序表述。
拜访名家→ → → 5、写出你对结尾划线语句的理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