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来源:华佗养生网
2008/1 1 总第379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2008)11—0064—03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刘斯敖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是产业集聚研究重要的工具,一直倍受经济学家关注。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 演变与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进行输理与比较分析,以供更好 地选择与运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B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空间分布,一直以 来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从早期马歇尔的外部性和韦 人数等,∑置代表全部地区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 伯的区域经济理论开始,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 额、就业人数等。徐康宁、冯春虎(2003)运用指标计算 溢出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胡佛,1990; 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1997年的地理集中度。在研究 Fujita&Thisse,2004);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 产业地理集聚中,CR 也经常作为一个辅助的指标加 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Krugman,1991;Fujita etal, 以使用,如罗勇、曹丽莉(2005)和王子龙等 1999)又提出了集聚经济的内部规模经济。中间投入 (2006)在测算制造业集聚程度和中国高科技产业集 品和劳动力的共享、知识的溢出(马歇尔,1890)、 聚程度时使用了集中度作为集聚程度测算一个辅助指 运输费用的节约(韦伯,1909)以及专业化分工与 标进行分析。 协作所带来的各种交易成本的降低,使产业集群成为 在各种测度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中,集中度是最 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Michael Por- 简单、最常用的计算指标,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市场 ter,1990)。 集中水平。但是,集中度也存在不少缺陷:一是CR 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对产业集聚定性的观察与描 的值易受n的影响,n越大即选择地区越多,CR 就 述,随着研究地深入,产业集聚程度与影响集聚的关 会越大,二是忽略了规模最大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规 键因素的定量测度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课 模分布情况,三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地区内部之间产 题。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有关产业集聚程度的 业结构与分布的差别。 测度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有集中率、区位 二、区位熵(Entropy index) 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的发 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 展过程。 Haggett)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又称 一、集中度(Concentrion ration of industry) 专门化率,用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行业集中度是用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有关数值 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 (销售额、就业人数、生产额等)占整个行业的份额 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在产业结构研究中, ∑置 通常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崔功豪 来度量。计算公式为:CR =} 等,2003)。 f=l∑置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E : 其中,CR 代表X产业的市场集中度,∑Xi代表 ∑q ∑Q ‘=l 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额、就业 式中,E 表示某区域i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 域熵;q 为某区域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产值、产 收稿日期:2007—12—13 作者简介:刘斯敖(1975一),男,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产业。 总第379期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65・ 量、生产能力、就业人数等指标);Q 为高层次区域部 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 是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 门的有关指标;n为某类产业的部门数量。E 值越大, 总就业人数的比重。G=0时,产业在空间分布是均匀 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区域熵在分析区域优势主 的,G(最大值为1)越大,表明地区产业的集聚程度 导产业中被广泛运用。 越高。 区位熵优点在于计算简单方便,能够较形象地反 Amiti and Wen(2001)计算了每个三位数制造业 映某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水平。缺点在于区 在不同区域分布的基尼系数,Wen(2004)又对中国 位熵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某产业区 工业区域集聚进行了计算。公式为:Gi= 位熵最大的地区不一定是该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地 h ・ 区。 三、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 其中,s s 是省份.『和省份 在工业i中所占的份 schman Index) 额,n是省市自治区的个数,s 是各省份在工业,中所占 指数是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最初由 份额的均值。 A.Hirschman提出,后经哥伦比亚大学O.Hir- Audretsch和Feldman(1996)计算了美国两位数 schman加以改进,该指数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贝 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对12个创新性行业的地理 恩(Bain)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 集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活动会 N N 使企业趋于集聚,强调知识溢出是产业空间集聚的主 论。计算公式为:H=∑ 2=∑(,=1 ,=1  ) ( =1,2, 要因素。Amiti(1998)计算了欧盟十国的3位数水 3,…,n) 平27行业的基尼系数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 其中, 代表产业市场总规模(就业或产值), 代 梁琦(2003)对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进行了计 表-『企业的规模, =置/X代表第.『个企业的市场占有 算。文玫(2004)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工业在 率,Ⅳ代表该产业内部的企业数。在实际分析中,经 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部 常运用H指数的倒数作为产业多样化的测度。 分产业集聚符合Heckscher—Ohlin模型假设,即自然 Davies和Lyons(1996)利用赫芬达尔指数计算 资源优势导致了某些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而“落脚 了欧盟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Karl和Michael(2004) 自由”的产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市场的规模、交 分析了欧洲99个制造业在欧共体成立前后的地理集 易费用等对产业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而经济改 中趋势。Henderson(1997)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对美 革与影响着产业的集聚与再分布。 国产业多样化进行了测度,Duranton和Puga 空间基尼系数方法相对而言比较简便直观(可以 (2000)、Naude和Krugell(2003)分别利用赫芬达 很方便地把基尼系数转化成发非常直观的图形),但 尔指数的倒数作为城市经济多样化的测渡。 。 是有缺陷。Ellison和Glaeser(1997)指出基尼系数 H指数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时具有三个优点:第 大于零并不表明有集聚现象存在,因为它没有考虑到 一是能够准确反映产业或企业市场集中度,因为它考 企业的规模差异。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 虑了企业总数和企业规模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二是能 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异,因此在表示产业集聚程度时 够反映市场垄断与竞争程度的变化;第三是对产业内 往往含有虚假的成分。 企业的合并与分解反映灵敏且计算方法相对容易。其 五、EG指数(EG index) 缺点主要是直观性比较差(王子龙等,2006)。 为解决基尼系数失真问题,Ellision和Glaeser 四、空间基尼系数(Space Gini coefficient) (1997)提出了新的集聚指数来测定产业空间集聚程 洛伦茨(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创造 度。假定某一经济体(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内 了解释社会分配平均程度的洛伦茨曲线。基尼(Gi. 有N个企业,且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 ni)依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 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Ellision和Glaeser 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Krugman等利用洛伦茨曲 建立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计算公式为: 线和基尼系数的原理和方法,构造了测定行业在空间 G一【1一∑xf]n r: 二 分布均衡程度的空间基尼系数。Krugman(1991)等 【1一∑ 2—  】(1一H) 在研究美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测量时定义了空间基尼系 数,公式为:G=∑(s 一 ) 。 ∑(s — ) 一(1一∑ )∑ 2 一 l 1 ‘ I J 1 一 Ⅳ 其中,G为空间基尼系数,s 是i地区某产业占全国 (1~∑ )(1一∑ 2) ・66・ 商业研究 2008/09 其中,s 表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部 七、小结 就业人数的比重, 表示i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 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赫芬达尔指数(I-Ierindahlf 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也成为了热点问题。每一种产 Index)H=E 2表示该产业中以就业人数为标准计 业集聚测度方法各有优点与缺陷,能够从某些方面较 日 算的企业分布。 鉴于EG指数的优越性,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开 始使用EG指数来测定产业的集聚程度。Rosenthal和 Strange(2001)应用EG指数对美国四位数制造业的 空间集聚进行了测算,Braunerjelm和Johansson (2003)应用EG指数对瑞士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了 空间集聚程度测算,Barrios等(2005)在对爱尔兰 和葡萄牙1985—1998年制造业的集聚变动研究中采 用EG指数。国内学者如罗勇、曹丽莉(2004)应用 EG指数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 研究,发现集聚程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有很大关系, 行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分布基本遵循“技术密集型 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 径。王子龙等(2006)应用EG指数对中国高科技产 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辅以回归分析,指出高科 技产业空间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深 层的决定因素在于技术的进步与技术创新。 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充分 考虑了企业规模及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弥补了空间 基尼系数的缺陷,使能够进行跨产业、跨时间、甚至 的比较。但是该方法没有对其中的H给出合理 的解释。 六、DO指数(DO index) Duranton和Overman(2005)则采用了无参数回 归模型分析方法,构造了新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数,其 公式为:kA,B(d)= ∑ ∑ ) 式中,h是窗宽 是核函数,A、B是总企业地点S 的两个子集。p( ,n )是不同企业双边距离的总数, 其中每个企业属于一个子集。如果A、B是相同的集合, 则P( , ): ;如果 ,曰属于不相交的 集合(am= ),则p(n ,/7, )=n ・n 。 与前面几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能够评价偏离随 即性的统计显著性,避免了与规模和边界有关的问 题。但是由于这种计算是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且与企 业问的距离有关,因此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上述所介绍的是产业集聚程度水平测度最常见并 常被应用的一些方法。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 些不同的产业集聚程度测度方法,但很多都是以上一 些方法的改进与变形,在此不一一介绍。 好反映产业集聚水平,但又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各种 在常规研究方法中,选用单一的职工就业人数、产值 或增加值指标来计算集聚度,隐含的假设是各地区的 劳动生产率或技术贡献率是一样的,事实并非如此。 而后新发展的一些测度方法,如DO指数等,理论上 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但是很难获得实际数据进行计 算,缺乏实际操作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测度方 法将不断涌现,实际应用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单 而又能达到研究目的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综合运 用。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 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 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 [3]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 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3(1). [4]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统计研究, 2003(9). [5]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位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 [J].经济研究,2004(2). [6] 王子龙,谭清美,徐萧笛.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oo6(1o). [7] 刘春霞.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J].经 济地理,2006(9). [8] G.Ellison,E,E.Glaeser,1997,Geographic Con— centration 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 my,October.,889—927. [9]Amiti,M.,1998,New Trade Theories and Industif. la Location in the EU:A Survey of Evidence[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v14,iss.2,PP. 45—53. [10] Gilles Duranton,Henry.G.Overman,2OO5,Testing for Localization Using Micro—Geographic Data[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October,1077—1 106. [11]D.B.Audretsch,M.Feldman,1996,R&D Spillo— 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 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630— 64O. (责任编辑:古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