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二学期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校于2017年5月4日组织了一至六年级期中考试。本次期末测试,我校实行单人单桌,任课教师不监考所带学科,试卷批改采用流水作业。所以这次检测真实地反应了我校学生的语文水平。考试的结果能更全面的检验前一段时间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下一段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下面就语文组本次考试结果及今后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分析。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基本上没有做复习准备,但是学校组织考试时体现了严肃性和重要性,监考严格,基本上杜绝了作弊现象,阅卷严肃认真,成绩较为真实。
二、测试的内容
低年级——主要考查学生一学期以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情况。
中、高年级——主要考查学生一学期以来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综合能力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从任课老师的交流来看(,教师们对大部分试卷的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比较适宜我们学生完成,总的来说能够起到阶段检测的作用。但六年级语文阅读题比较浅显,缺乏层次。
四、测试结果
全校各年级语文期末测试成绩汇总表
实 年级 科目 授 课 有 教 师 人 数 一 二 三 四 语 文 汤庆品 语 文 张凌娟 语 文 王子超 语 文 邵 靓 参 考 人 数 及 格 人 数 及格率 优 秀 人 数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总 分 平均分 35 28 57 51 37 39 36 37 35 28 57 51 37 39 36 37 27 25 37 50 37 34 36 37 79.30% .29% .91% 98.00% 100.00% 87.00% 100.00% 100.00% 13 18 12 35 15 6 31 36 37.10% .29% 21.10% 68.60% 40.50% 15.00% 86.11% 97.10% 94 93 87 96 94 91 95 95 19 38 2482 2245 70.9 80.18 25.5 3657.5 .17 53 4258.5 83.5 五1 语 文 刘 纲 五2 语 文 周正才 六1 语 文 朱 燕 六2 语 文 崔东海 61.5 24.5 78.3 47.5 71 69 2842 3085 3282 72.8 85.69 88.9 五、测试情况简析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从卷面情况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各年级学生均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错别字大大减少了。以看拼音写汉字为例,全校各年级得分率都在92%以上,最高得分率为98%。从中高年级试卷情况来看,学生对老师教过的、本学期书上的知识掌握得较好,得分率高。如默写成语、默写古诗、填写歇后语等,由于经过反复操练,因此学生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这说明我们平时说的多背诵、多默写确实可以丰富学生的基础语库。
2.教师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次测试三——六年级试卷中都考查了学生对一些常用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及古诗的积累情况。从卷面看,答题情况良好,对于一些常用的谚语、名人名言、古诗,无论是本学期学的,还是以前学过的,学生均能较准确地作出回答。从中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的背诵,常用成语的分类积累,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并已收到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这一次考试暴露出学生的一些问题:一年级语文优差悬殊尤其严重,后进生在拼音生字词句上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学习兴趣,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二三五年级同样在不同
- 1 -
程度上存在以上问题;四六年级中,基础较好,优差生较平衡,但是缺少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六年级语文在阅读理解中,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对短文内容和题目意思的理解,方能减少错误,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并在训练中掌握答题方法或技巧。
1.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欠缺
现在,我们的老师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学生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可当学生在一些具体的语境中,需要自己准确理解、处理语言时,就束手无策,苦思冥想后,答对的还是少数。如三年级试卷上有一道题 “我能排排队”有少部分学生做错,题目中的意思没有理解对,让很多学生都上了当,造成了错误。这就可以看出学生语感的实际状况。可能再加上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不够用心,对题目不求甚解,草率落笔,造成了对语言文字不能准确把握。
2.语文综合能力薄弱
也许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在“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这一题中失分较多。本次中高年级测试卷的阅读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全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可能由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教材的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的前后渗透,导致部分学生面对题目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既不会分析、也领会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作文中内容空洞,缺乏细节描写
在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泛泛而谈”、“报流水帐”、“内容空洞”为数不少,导致文章中心不够突出,作文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平时疏于观察,语言积累不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
透过张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到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对一些开放性的内容读了以后都无所适从,无法落笔。由此而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宣讲,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目前教师的教学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累,教师也累,原因何在?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及编好的教案影响,“实”有余而“活”不足。
(三)、改进措施 1、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 2 -
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语言的积累。
3、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中考试后,各班要进行奖励,既要奖励考试考得好的,也要奖励分数不高但进步很大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减轻学生压力,杜绝厌学情绪;适当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班级竞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些健康有益的快乐。力争每个班形成良好的班风,全校形成良好的学风。
6、加强优差生辅导工作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逐一分析,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学生,培养优等生,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找较差学生谈话,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鼓劲加油,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辅导,还可以优生帮差生等方式,巩固差生的基础。力求提高和突破。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