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总第219期 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突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琦 ' 一、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内在矛盾及外在表现的突出 恶化 问题 (一)我国农业的主要内在矛盾 首先,作为农业与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 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就导 致我国人地关系极其紧张。人地紧张的局面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呈 中国农业存在三大主要矛盾:1-,J、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 社会化的矛盾2.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3.农业 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中国农业三大矛盾外在所表现出的最 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和农业产业 结构失衡。 (二)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单个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 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其次,由 于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的以及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 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使农业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人 1.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水平落后。首先,我国目前大多 数农业仍以手工劳作和畜力耕作为主,农业机械化水平仅为世界 平均水平的1/4。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 为地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紧张程度。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土地非农性使用增长幅度巨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和制度设置缺 陷等原因,造成我国耕地流失严重,土地稀缺性进一步加强,人地 关系更加紧张。因此.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关系紧张是造成我国农 业问题尤其是农业生产单位边际效益递减的根本原因。 l二)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极低 率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同时由于劳动力流动受到, 大量劳动力被在农业中,从而导致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下。其 次.我国农业生产特点是土地生产率高而劳动生产率低,长期发展 的结果是土地边际报酬持续递减,打破边际报酬方法就是增 加农业资本品投入,从而又导致了农业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不断 我国农业科研基础设施老化,科研条件落后,农业科技人才培 养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国家对农业类院校以及非农院校的农业 类专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农业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国家在农 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科技转化环节 加剧.农业生产的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再次,从农业投入来看,由 于长期以来农业自我积累低,国家财政支持有限等原因,导致农业 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缓慢。 2.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经过3O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发 展面f艋着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 求结构不适应。农业结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比例失 上的投入也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例只有 0.6%,还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农业科技转化率只 有45%。比发达国家低20—30百分点。同时,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 不高.农业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 化不足。使农业很难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我国农业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完全 衡.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种植业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中占 比很高,农产品虽数量可观,但品种结构性差异不显著且品质较 低。养殖业缺乏性且开发的产品局限性大。我国养殖业还是长 期依附于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开发利用也主要局限于食品类,严 重忽略了非食品类的养殖产品的开发利用,因此存在严重的结构 失衡。畜牧业虽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易受市场波动的 影响。林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总的来说,农产 品总体品质不高,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 足.区域结构趋同问题比较普遍。 由于农业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完全,我国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的风险巨大。单靠市场机制很难引导农民自觉转换产业 结构。同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力度和支持力度不 够.在农业基本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价格预警系统等方 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使农民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从而导致农 民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由于信息缺乏系统性、准确性、时效性, 很难按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永 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甚至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在很多地 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很难成功。 《四)我国农业制度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阻碍农业生产力的 提高 , 二、中国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人口众多且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关系紧张程度不断 [二 二】] 坛 我国当前农业制度存在很多的缺陷和弊端。首先,我国农业产 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等要索的流转 权不明晰。由于农业产权模糊,致使农民无法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 主体。从而面临市场和行政权力双重风险,农民的利益时常受损。 这不仅直接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进行农业投资的热情,而 且助长了农民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更加严重的是,由于农业产权 以及分散农户的集中,按照市场需求重新配置农业资源并对生产 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带 动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面对日 趋严重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社会化的矛盾,走农业产 业化道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以 企业带农户,发展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通过企业与农户的合作, 发挥企业掌握市场动向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 能力,增强了小农户面对大市场时的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 化水平的提高,从而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各地 应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的 布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协调好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大力推 不明晰和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受 到严重阻碍.从而不利于规模化经营的实现,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 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户籍制度了劳动力资源在 产业间和区域间的流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和 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排斥先进农业科技和先进农业 机械的使用和推广。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进程。从而不利 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五)长期以来宏观重工轻农。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的财政支出用在农业发展上的比例虽在扩大但仍相对过 低。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开发、农业技术教育、农业技术推广领域,财 政支出更加有限。国家虽然已经免征农业税并对农业生产实行适 度补贴,但是农业支持的覆盖程度和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是相距甚远。国家在金融方面也是长期向城市工业倾斜,致使 农业生产融资困难。由于农村市场在金融借贷方面高风险较高收 益率偏低,国有银行基本不再办理农业贷款业务,而农村信用社虽 然继续办理农业贷款业务,但是贷款的审核程序繁杂且贷款规模 也相当有限。这就使得农业所需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其他要素也 行农业产业化.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特色化发展。 (四)应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比其他产业,农业处于不利地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各 国基本都采取了农业支持。结合中国国情。相比发达国 家。我国农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应调整国民收入分 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提高支农资金 的使用效益。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农业税免征 减征力度.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 贴,提高征收农村土地的补偿价格,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第二,加 大对农业科研和成果推广的支持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 研体系,通过大力推广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来提高科技 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第三,加大对农业公共品的投入,尤其是要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 业生态环境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第四,对农产品的定价制度 相对过剩进而不能有效利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导 致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大大减缓。 - 三、促进农业发展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 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 重要手段。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发挥农机作业的规模效益.利用 和市场制度进行改革,深化和改革农产品流通,从而减少农业 要素和产品价格扭曲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第五。改革农村金融体 系,增加面对农业的金融贷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培育竞争性的 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第六。增加对农业 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科技成 果利用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七,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 系,从而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农民预期不确定性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 科学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农业规模化经 营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地区农业的 竞争力。因此。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 重要途径。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就必须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需要 通过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 制度,加强对农业用地的补偿,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 分配。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还必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扶持农民进城安居。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扫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的制度性壁垒,从而促进农村 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新华新中国探索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 】党史出版 社2007年6月 [2]泰庆武许锦英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山东人民 出版社2004年5月 【3]李万港张鸿杰中国农业发展道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o6年6期 [4]张志新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湖北民族学 院学报2004年第5期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层次不清晰,结构矛盾 突出,区域结构缺乏特色且趋同现象严重。在此种情况下,只有不 [5】吕世辰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现状与出路【J】理论探索2006 年1期 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以高价值产 品代替低价值产品。才能走出困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 【6】吴旺延小农经济与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 院院报2008年6期 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农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注意发挥 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杜绝盲目跟风;必须在调整中实现农业增长 注释: [1】数据来源《小农经济与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2008年 (责任编辑:刘璐)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 构。优化农业区位布局,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改善和提高农产品 的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和深化农业生 产领域,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I=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