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4期 20l5年4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Vol 34 NO.4 Apr.2015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张桂玲, 王成城, 李思远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55) 摘 要: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分析了实验 室设计建设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现状,以“专业的使用+专业的设计者+专业的建设者=现代化实验 室”为理念,对实验室类型进行了分类,从实验室筹建之初的工程设计,到工艺流程的设计,及至合理选 购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统筹,达到合理的资源调配,提出了从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三个方面,以 灵活性规划、可持续性规划和智能化为特色完善标准制定,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为其功能运行提供强 有力的保障,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实用、前沿、科学的信息及依据,搭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人性化、 智能化的实验室硬件环境,促进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快速开展。 关键词: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G 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15)04—0232—04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esting Labor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 ZHANG Gui—lin, WANG Cheng—cheng,LI Si—yuan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stitute,Beijing 10005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sting labor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ummarizes the emphasis in the course of the labor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actuality of labor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With the idea of“professional use+professional designer十professional builder=modern laboratory”,laboratory types are classified.From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t the beginning of laboratory preparation,the process of design,to reasonable equipment choose,the procedure needs a science planning to achieve r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then to put forward the way of perfecting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as planning design.Overall and detailed design,flexibility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and intelligenc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which promot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laboratory work,provide strong guarantee for its function.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provide practical and leading inform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and basis for building safe,health,energy saving, enVir0nmental1y protecting,humane, intelligent laboratory hardwar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quick work of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sting;laboratories design;construction standard 0 引 言 检验检测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计量、检测等科学 研究与实验的场所,其水平与国家科技与经济的发达 程度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 的发展…。目前,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 由于缺乏专业化、针对性的设计建设指导,部分实验室 收稿Et期:2014—07—22 资金使用不合理,设计不科学,甚至建好的实验室因存 基金项目: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310030) 作者简介:张桂玲(1973一),女,北京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实验室 设计、建设、管理与标准制定相关工作。 Te1.:010 ̄3322087;E—mail:zgl@tcl24.corn 在安全隐患无法使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亟需以 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 。实验室设计及 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管理的 第4期 赵 晶: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245 面,近3年我校学生在外语类竞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 l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同时外语类 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5篇。 学生成立了多语种志愿者联盟,来自英语、翻译、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各语言专业学生纷纷在杭州法 国产区联合葡萄酒展、第六届中国一拉美企业家高峰 会、驻华外交使团体育比赛和浙江商务周、首届世界浙 Anystyle)模式,即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以任何形 式,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将成为一种可能的智能化技 术得到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一体化平 台的建设,将为外语教学改革奠定扎实的软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改琳,张卫国.对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J].西安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5,13(4):38-40. [2]Henri Holec.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3.7. 商大会、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 重大会议和活动中从事翻译服务,并出色完成。 5 结 语 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以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 [3] 吴玉伦,李哲.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117-119. [4] 马金超,杨敏.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室研 基础,以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 核心,以综合文化素养、国际化视野的提高为主线。外 究与探索,2011,30(7):334 339. [5] 赵 晶.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2):77-79. 语自主学习是一种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外语 人才中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 生外语自主学习将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从 [6]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 2001(5):41-45. [7] 郑维勇.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4,32(6):141-144. [8] 温志,韩涌波.论自主语言学习中心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 “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 从“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与“感受者”。教学的可 控性减弱让教师备课难度加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 专业基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组织能力,更要有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改变原有的外语教学模 学,2004(5):68-70. [9] 李芒,陈维超.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阐释[J].开放教育研 究,2006,12(2):18-22. [10] 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 教育研究,2011(5):105-109. [1 1] Aleksander Dye,Joe Aloka K"Odingo,Bj rm—Egil Solstad.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www.nettskolen. com/forskning/mobileeducation.pdf,2009・12-07. 式,加大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加大学生与教师的互 动,将是今后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此外,对于学 习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语言对他 们来说是“零起点”,探索其他语种学习中的自主学习 [12]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 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13] 李兴敏.外语教学的移动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9 (3):109-111,120. [14]鲍松彬.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 模式的构建,并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环境来促进其他 语种的自主学习,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必将为外语自主学习带来 新的实现模式。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外语的 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方式。外语自主学习终将 实现5A(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与探索,2013,32(4):144—151. [15] 杨少琳.高校法语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0):31-35. (上接第235页) [3] 李焕春,郝选明.基于实验室认可制度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73-175. [4] 张东方,许 可,陈松泉.高校实验室废弃物排放与管理探讨 [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66-68. 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2):188—192. 王 成,蒋祖跃,卢才华.核电厂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及 运行[J].现代测量与实验窒管理,2012(1):36-40. 赵四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的思考[J].医疗卫 生装备,2009,30(3):27-28. [5] 何积秀,张建英,倪吾钟.高校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及防治 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60—162. 王辉,李秀杰,董晶.理化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J].化学分 析计量,2012,21(4):151—152. [6] 李春萍.理化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J].检验检疫 科学,2008(2):36-38. 胡曦明,董淑福,郭荣平,等.新型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 计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 1,30(10):60-61. 张文亮,陆家榆,赵鹏,等.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实验室设计与 [7] 王研,苏炜焕,刘小华.水利行业实验室标准的管理[J].质量 与管理,2008(6):32-33. 建设[J].电网技术,2013(6):47-48. 王松武.论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 (5):24-25. [8] 袁芳,沈立强,戚丽,等.运维服务管理标准在高校的应用研 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0—14. [9] 何宝燕,万雨龙,张娜.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促进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