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及答案

来源:华佗养生网


《论语》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能去云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1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1)(生气,发怒) (2))(离开)

2、D【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3、(1)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解析】第(1)句注意“善”在这里指优点,长处,“而”表顺承,一般不译。第(2)句为倒装句“礼其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

2

“其家礼”,关键词有:“诸”是兼词,解释为“众多”,“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的意思。

4、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足食 (4)去食

2.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思而不学则殆 D.潭西南而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1、(1)(自我检查、反省) (2)传不习乎 (温习)

4

(3)足食 (充足) (4)去食 (食物)

2、【解析】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3、(1)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 (2)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4、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解词

5

(1)吾日三省吾身(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愿子还而视之( ) (4)去而顾之( ) 2.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一旦而马价十倍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

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6

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 [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案]

1.(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7

覆:翻倒。

2.(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3.—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4.态度 学 思

5.(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

8

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第①则 第②则 内容 主张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

参:

1.(3分) (每小题1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

9

喜好、喜欢

2.(4分)(每小题2分)

(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3.(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4.(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1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参:

1.(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4.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