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华佗养生网
总第272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3.13.033 课程教材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孙丽君张晓东鲁可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结合教学实践,针对 该课程教学发展的牦最和现状,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生与主动性,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孙丽君(1968一),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晓东(1980一),男,山东青岛人,河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GLX151)、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67-02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 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且实践性很强。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 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掌握典型 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 而导致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逐步削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在 实际教学工作中同样需要面对如下问题:一方面是随着数字电 子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器件不断涌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涉及的教学内容增多;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门数的 增加带来授课学时的减少,其结果是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巨大的 压力和挑战。 辑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 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是全面 河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 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 力,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 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面向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 专业人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我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针对现 行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社会需求以及国内外高校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 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 上,学生听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未来 的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佳。目前“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在一些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仍然偏重于以理 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模式,且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以 验证性实验为主。“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理论性、系统性较 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另外,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实验教 学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字电 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把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内容包括:把握课程重点,强化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环节;选用国内优秀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多 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革考试和考核方 式,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使本课程理论 和实验教学紧跟当前新技术发展,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努力培 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具有知识更新快、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教学难度大等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2l世纪,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和信息呈爆炸趋 势。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 实宽厚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 中开设课程数量增加,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大幅增加,从 针对这些牦 ,课程组对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课堂教学方 法进行了彻底改革,积极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行启发式、讨 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 67 回吨力毅 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 讲边练、讲练结合。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 过程中加强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 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常用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逐 步培养其分析与设计逻辑电路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数模 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这一章时,考虑到现在已将其作为基本单 元器件使用,不必考虑设计问题,只需采用一个最简单的转换 电路来介绍其工作原理,重点放在转换电路的特性介绍上面, 从而优化了教学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 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教授为主、学生被 动听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局面,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活跃 的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 教学质量。 2.改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素质教 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指导下培养 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为了体现“理念够用,实验为重”的思想,针对“数字电子技 术”实验教学目前出现的问题,学校现行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独开课,增加实验学 时的同时提高了实验课时利用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 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循序渐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与创 新,构建了“基础模块、应用模块、综合模块、设计模块”多层次 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在进行数字电路实验时选择一些电路规模 相对小、设计容易的课题,从最简单的集成电路测试开始,然后 进行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扩展设计,最后在扩展电路的基础上 完成各种指定功能电路的设计。 3.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材选用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高质量的 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课程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 课程教学要求,采用了阎石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该教材根据电子技 术的发展水平和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需要重新提炼课程的 基本内容,把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删减已相对 陈旧、过时的内容;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介绍, 并对与之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增删和调整;对例题、习题进行 增删和调整,尤其增加综合训练题和设计性题目的比重以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改用国际上流行的电路符号和逻辑 符号,便于教学及使用国际上流行的EDA软件。目前,教材使用 情况良好。 2013年第13期 4.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陕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必要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 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的综合实践环节。 其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 力,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和 团队精神。 5.改革考试与考核方式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 方法的多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课程组根据“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平时作业、课堂 讨论、技能操作、期末考试相结合,把课程期末考试与过程考 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加强考 试与考核方法改革的同时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 内容、命题质量及成绩评定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 办法。 三、结论 数字电子技术是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是一门逻 辑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和 生产工艺的快速发展,数字集成器件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演变。 这对传统教学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教学难度。课 题组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的基础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数字电 子技术基本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 点,加强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将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积极 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振宁.“数字逻辑电路”程教学改革体会【JJ_电气电子教学学 报,2002,24(2):18—20. [2】郁玲艳.“数字电路”教学改革探讨lJ1.中国电力教育,2010, (30):80—81. [3】周远清,姜言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 2006—12—12. [41蓝良生.浅谈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改革[JJ_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6). IS]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