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中的修辞手法
作者:郭秀红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24期
《七子之歌》采用了组诗形式,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情感。
“澳门”一节中的开头两句,以孩子的口吻向母亲倾诉被掳走的苦难经历;三四句抒发澳门赤子心向祖国的炽热情怀;五六句抒发澳门赤子强烈地期盼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一节中的开头两句也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告诉母亲自己的重要性;三四句则自述遭遇的苦难;五六句则是抒发回归祖国的渴盼。“”一节中的开头两句是的自我介绍;三四句则是以的身份叙述自己的血统(即历史);五六句则以孩子的身份点明者所处的境况,并显示出抗击侵略者的坚决态度。
本诗的多种修辞手法并非使用,而是综合运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1.比喻与拟人合用,使诗歌意境生动,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本诗前三节将、澳门、都比做孩子,将祖国比做母亲,并以孩子的口吻向母亲倾诉。
2.拟人与呼告的综合运用,使诗歌情感炽烈。在写作中,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课文节选部分运用拟人的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辞手法,写澳门、和对母亲直接说出心里话,作者用这种呼告方式,借用三个失地的口吻,表达了澳门、和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和中华民族打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3.反复与呼告结合,可谓是一咏三叹,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诗歌中多处使用“母亲”的称呼,既表现出三地民众渴望回家的急切心态,也形象地显示出三地与祖国的关系。三节诗中都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作结,如此激情澎湃的反复,抒发了作者内心想象的三地民众热切的回归愿望和坚定的信念,更能激发读者心中固有的爱国情感,在传诵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正是这首诗歌久远流传的情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