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CHENGJIAOXUE交互式学习模型的构建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
白燕青
要:在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交互式学习模型构建学生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力,达到学生服务学生,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的目的。促使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关键词:交互式;学习模型;学习环境;分层次混合式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成长的不成熟性日益突出。他们大都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责任感缺失,专业兴趣不明确,学习方法单一,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意识,许多学生行为放纵,纪律涣散,不能严格要求、克制自己。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知识获取度低”“自学能力差”“师生矛盾激化”等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高职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及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必须积极进行角色转变,按照教育部教指委关于“分类、分层次指导教学”的要求,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者转变为课堂内外的管理者,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现状的学习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混合式学习和分层次教学概述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将混合式学习理解为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学习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构建交互式学习模型的原则为了能够使不用层次的学生共同受益,在借鉴翻转课堂和转动课堂的经验之上,通过交互式学习模型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以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带动学生的教学方式改革。交互式学习模型的主旨是“以学带学”,即以部分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带动滞后学生的懒散学习情绪,从而达到烘托学习气氛、营造学习环境、人人爱学习的目的。为了带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交互式学习模型的运行中,以“成功性原则”作为激励手段,以“交互式合作研讨”作为运行基础,以学生作为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以成功来推动自己的进步,从而时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构建交互式学习模型的基础学习模型的构建基础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将整体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
(一)课堂准备
依托分层次教学,教材编制由必须到延展,包括基础、提高、创新三个层次。录制与教材对应的系列基础、提高、创新微课,并对微课进行实时更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做到课堂上字字珠玑。同时,将授课节奏放慢、放缓,将课前备课做细、落实,扔掉“空泛的理论”,在诸多趣味性的案例中“归纳弄明白的理论”。
(二)组织学生
在交互式学习模型中,组长是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的关键。教师建立小组长群,将班级积极、负责、学习能力强、交际能力强的中坚力量组织起来,提前进行整合、培养,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群里经常为组长分布小任务,通过训练,使这批中坚力量快速的成长。组长是学习能力最强的群体,也是知识掌握最为全面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三)培训辅导
交互式学习模型在运行时,需要组长进行首答疑。要求组长具有口述知识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保证组长成功进行首答疑,教师需要给他们“开小灶”,以提高他们对知识应用的熟练度。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布置在线听课任务、周操作练习任务分配检查、在线解答、检查作业等方式,让组长先行“吃饱”。
(四)理论课堂管理
教师在课前,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精细梳理,将知识进行精简提炼,把必须掌握的知识整理出来。将知识的讲解再细化,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的讲授节奏放慢,保证学生学会,在实践课上能够练习成功。另外,为了增加互动效果,教师要安排至少每两周一次的“学生讲堂”。教师给出系列课题,让组长自由选择课题课下学习,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经验给学生们。
河南农业2018年第11期(下)32HENANNONGYE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KECHENGJIAOXUE的健康运行,可以将课程考核确定为过程性考核。将学生课下学习、课上问题积累、实践课交互式答疑等行为
图1
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的构建思想
课程教学进行学习记录统计,制定严格的考评方案。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素质逐年降低带给高职教师的压力。为了让教师上课更有尊严、让课堂更有生命力和灵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梦想、潜能和天性,通过多年的
图2教师、组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经验积累,总结出分小组互动式学习的初步模型。在最近实施的两个学期里,深刻感受到了学生的活力和热情,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影响力。目前,因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小组长学习能力有限,在学习模型运行过程中,教师还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实践课中,组长只能进行到首答疑程度,过于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解决。另外,教师在使用分小组互动式学习模型的教学活动中,承担的工作过于繁重,说明该模型还存在缺陷,需要在运行方面再做改进、完善。参考文献:
[1]陈绪敖.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课堂“磨洋科学,2018(3).
[2]熊建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J].教师,2013(36).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0).[3]聂晶.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研[4]杨丽,赵冬生.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版),2010(1).
作者简介:白燕青(1982-),女,河南巩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教育。
工”行为及其治理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
图3学习模型运行过程
(五)实践课堂管理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分为程序类和应用软件类课程,课时分配一般为“2+2”或“2+4”。实践课是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运行的关键环节。
四、交互式学习模型的构建(一)学习模型的构建思想在课程学习中翻转课堂,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微课课下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集体答疑,并预留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践课上通过组长的首答疑和学生间的相互答疑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变成了辅助、答疑的服务对象,推动学生最大限度的深度学习。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的构建思想见图1。
(二)学习模型的成员关系在实践课堂中,组长对组员进行首答疑,组员之间一帮一,交互进行知识传递。同时,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带给他们的成功及快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模型运行的起始阶段,以组长为主线,串联起整个班级。发展中,以知识传递为主线,串联起整个班级。最终阶段,以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主线,串联起整个班级。教师、组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见图2。
(三)学习模型实施过程
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而不是一对多的传播过程。根据学院机房座位分布,将班级同学分组,保证在机房实践操作时小组同学能够坐一起。同时,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的课堂首答疑。一个新问题第一次被学生提出时,组长负责解决,然后已解决问题的学生,负责给本小组有相同类型问题的学生解惑,重复该过程,相当于是出现该问题的学生做了至少一次相同问题的解惑。通过学生间的沟通,实现了重复性学习,强化学生对问题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通过知识点的转述,借助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班级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加凝聚力。通过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最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模型运行过程见图3。
学生在课堂知识传递过程中既全面提高了知识素养,更培养了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学习模型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分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型
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责任编辑李赫蛮)
河南农业2018年第11期(下)HENANNONGYE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