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基于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比较
□郭守亭
内容提要: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民间资本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模式与苏
州模式的典型特征、民间资本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间资本;区域经济;温州模式;苏州模式
一、研究背景“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它们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转轨的典范,而它们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又不一样。温州模式是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经营为起点,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
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以粗放经济和数量增长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苏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招商引资来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外向型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相比而言,苏州模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温州模式则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体现在区域经济形成、发展的初期。而现阶段,无论是温州模式还是苏州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一些问题。温州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严重,民间资本大量外流,自主创新热情不够;苏州模式下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外资经济与本土经济出现二元化发展,引发所谓的空心化危机。
研究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的相关问题,对中国其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对于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两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出现的问题,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产生根源以及解决途径。但是,现有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二、民间资本在两种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一)民间资本在温州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11民间资本在温州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依靠民间资本发展地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数据显示,温州民间资本在1999—2003年间总量增加了1110亿元,每年增加的资本量由
180亿元上升到420亿元。至2004年末全市民间资本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根据贺菊煌(1992)、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张军与章元(2003)、王小鲁与樊纲(2003)、张军(2002)等学者的研究,近几年温州市民间资本产出率为218。2004年温州实现生产总值140215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1126126亿元,占比为—80—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郭守亭: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8013%。按资本产出率为218计算,民营经济主体的民间资本为3153153亿元。
从民间资本与外资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民间资本在温州的主导地位。从1984年第一笔外资进入温州以来,二十多年来温州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1亿美元。而2004年,宁波、杭州、嘉兴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7亿美元、1411亿美元和10122亿美元,这3个城市一年的引资额就超过温州20年的总和。温州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值小于10%,最高年份也不足8%,这在浙江以及整个长江三角洲各地区中处于绝对低的位置。通过这些数据比较,表明了温州不是一个利用外资为主的地区,相对而言,外资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远远不如内资。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温州的民营经济却经历着异常的繁荣。2003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919%,到2004年这一比重更是增长到8013%。民营经济
以其灵活的机制优势在温州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21民间资本对温州个私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温州经济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飞速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温州,整个官方金融系统(包括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在内)基本上不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解决资金的主要融通途径。民间金融借贷对民营企业的贡献大于企业自有资金与银行资金(程蕾,2004)。
温州民间资本通过投资活动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同时,由投资形成的民营经济主体全面推进了经济增长,这可以从温州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80%的比例看出。1999—2004年间温州民间投资总额约为13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平均为6119%,民间资本已经决定性地成为温州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这一
结论同样可以从民间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来看出(见表1)。表1表明了近年来温州GDP总量和增长率变化,以及民间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水平。表1 温州民间投资贡献率 (亿元,%)
项目
GDP总量GDP增长率
1999年73311912121421523111
2000年82811212171541841168
2001年93210812131931604186
2002年1060191311251116
2003年1220131418287194
2004年140216141134716041
2005年1596131318//
2006年1887101314//
2007年2157101413//
民间投资民间投资贡献率
6118 3147
注:投资贡献率=[In-I(n-1)]/G(n-1),其中In表示第n年的投资额,G(n-1)表示第n-1年GDP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6年)、温州统计年鉴(2000—2006年),温州市统计局网站http://
www1wzstats1gov1cn/整理而成
整体而言,温州GDP水平呈现了稳中有升的总体趋势,增长率从1999年的1212%上升至2007年的1413%,其中2003年以1418%达到了近年的峰值。而其间民间资本投资总量从1999年的142152亿元上
升至2004年的347160亿元,民间投资的贡献率由1999年的3111%上升至2004年的41%。以2003年为例,温州民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3147%,这表明GDP总量中大约有3147个百分点是由民间投资的发展来实现的,占2314%。经5年数据加总分析,2003年GDP按可比价格比1998年增长84138%,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的贡献率总数为24159%,即在温州GDP的增长中约有30%是由民间资本投资直接拉动的,可见民间资本投资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增长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民间资本在苏州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11民间资本规模不如外资。与温州经济主要依靠民间资本不同,苏州的经济发展走的却是另一条道
路。有人将如今苏州经济的惊人发展称为是“飞来经济”。在苏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外资成为其经济腾飞的主要推动力。苏州模式下民间资本无论从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都明显不如外资,这一点可以从民间资本与外资的比较中看出。
1996年苏州GDP总值为10021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为23105亿美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5144%。
—8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8年第8期
1996—2005年,苏州GDP年均增长1617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1123%。尤其自2000年以来,苏州
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GDP总量从2000年的154016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26152亿元,年均增长
率为21118%;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00年的2818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11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115%,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量的10%左右,居全国第二位。其中,2003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达68105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114%,当年超过上海,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107家落户苏州,外资是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表2 1985—2005年苏州利用外资情况
项目
新签合同数(个)
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万美元) 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
1985年558873047431070214
1990年1130143611100069543371
1995年90585651195020237779232747
2000年943943467787467787288338288338
2005年2181218115339711533971511607511607
资料来源: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01—2006年整理
通过对人均FDI数量以及FDI占GDP的比重这两项指标的比较(见表3)同样可以看出,外资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苏州FDI绝对数值在2002年以前不如上海,但无论是人均FDI存量指标还是FDI占GDP的比重指标一直领先于上海。这说明,在FDI总规模和人均存量方面,如今的苏州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表3 苏州FDI规模的比较分析
项目
人均FDI存量(亿美元)
FDI存量/GDP(%)
时间
1985—1998年1985—2002年1985—1998年1985—2002年
苏州
25384825
上海
133025
江苏
4528353547
全国平均
2103452633
92
100
52
59
注:2002年苏州FDI存量/GDP的份额超出100%,不排除实际中每年FDI有重复计算、黄金撤回等情况,同时这也符合经济学的乘数—加速原理
资料来源:毛新雅,王桂新1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下的苏州外向型经济1开放导报,2005(2)
与外资经济相比,苏州的民营经济无论从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还是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等方面都处于
落后地位。苏州规模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外资企业,尽管近年来苏州的民营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还远不如外资企业,这一点从表4的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苏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左右,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例为61%;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化工、化纤等传统行业,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全市比重的5%左右,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重为90%。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苏州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表4 近年来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与私营企业比较 (亿美元,%)
项目
三资企业私营企业
总产值增长率总产值增长率
2001年119010101831614/
2002年1933113112386162212
2003年3011194817942122719
2004年461041141286132616
2005年65801040131460101315
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2—2006年
21民间资本在苏州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如外资。作为一种较为典型的以外资带动出口、发展外向经
—82—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郭守亭: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济的模式,苏州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资的推动。这表现为外贸出口对拉动GDP的贡献巨大、外资依存度高。如2004年苏州进出口总额达到103210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0717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240%。在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下,衡量民间资本对于经济的贡献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要看民营企业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通过比较近年来苏州出口总额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构成(见表5)可以看到,从2000年以来,苏州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出口总额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7817%攀升
至2005年的90%,总量也由8215亿美元升至630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总额虽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由22131亿美元升至70亿美元,但是在苏州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却在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2113%下降至2005年的10%。这其中,作为内资企业一部分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更小。比较说明在作为GDP增长主
要推动力量的出口项目上,民间资本所起的作用也远远不如外资。
表5 2000—2005年苏州出口总额中企业的构成 (亿美元,%)
项目全年出口总额外资企业内资企业
出口总额所占比例出口总额所占比例
2000年10418182157817221312113
2001年123107971117819251962111
2002年18512115214482133217717172003年3261342811638613441681317
2004年507174451192105517811102005年700630907010
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1—2006年
三、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尽管温州与苏州在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选择有所不同,形成了典型的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但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民间资本在两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了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色。从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民间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民间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1推动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民间资本首先通过投资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并由投资形成的民营经济主
体全面推进经济增长。1994—2004年,温州的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为1515%,高于苏州的1215%。但是,近年来苏州的GDP增长明显快于温州,其GDP增速一直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相比之下,温州近年来的GDP增速明显下降,连续几年全省排名靠后,2003年排名为全省最后一名。
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少外资投入以及投资的情况下,温州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以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正是由于民间资本的巨大贡献。但是还要看到,民间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制度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民间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通过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初期,由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经营灵活、产权清晰,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此时民间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之后,外资的进入以及随之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个私经济逐渐衰退。此时,仅仅依靠民间资本的发展已经无法继续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经济整体表现出后劲不足的弊病,正如近年来温州经济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相比之下,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具有技术、管理、国际市场等优势,能在短期内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21促进区域财富分配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GDP增长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
财富的分配问题,这体现了经济带给人们的福利水平。可以用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重反映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从1997—2007年苏州和温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重比较(见表6)可以看到,11年来苏州该指标保持在20%~40%的水平,近年来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温州在该指标上明
—8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8年第8期
显优于苏州,一直保持在80%~90%的高水平。相比之下,温州的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种“藏富于民”的发展,而苏州尽管近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居民人均福利水平。
表6 苏州与温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重 (%)
地区苏州温州
1997年38109118
1998年36108211
1999年35169119
2000年341615
2001年34169518
2002年29179510
2003年251915
2004年25109413
2005年30119311
2006年231310
2007年
/8416
资料来源:(1)蔡灵跃,刘守谦,陈明衡1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1上海金融,2005(2);(2)2004年及以后年份数据来自温州市统计局和苏州市统计局
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比外资更有利于财富的国民积累,而这种“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反过来
又促进了民间资本的积累,使民间资本具有外资无可比拟的可获得性和自我扩张能力(蔡灵跃,2005)。这也正是温州经济能在“弱”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基本依靠民间资本自给自足、获得发展的原因所在。相比之下,外资的大量集聚则需要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条件,并不具备广泛的复制和扩张能力。因此,依靠民间资本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其对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低,这一点对那些至今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又没有地理优势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31增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近年
来温州经济出现的疲软态势以及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似乎表明民营经济在持续发展能力上不如外资经济。其实不然,严重依赖外资经济的苏州经济发展潜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会对区域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严重影响了苏州。另外,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依赖,苏州模式的高度工业化已经引发了当地土地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苏州各县市大规模圈地,并以大大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外商出让土地,导致土地资源被迅速消耗。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每年18%的高增长速度下,苏州的耕地每年以近10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此外,苏州工业园内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逐步暴露,这种短视行为尽管会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温州同样面临着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产业利润有限导致了民间资本在当地的盈利能力下降,出现资本外逃的状况,“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等游资正是最好的见证。民间资本大量流失,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纷纷陷入困境,导致温州经济增长遇到“瓶颈”。
41不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苏州已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制造业城市,其
支柱产业为IT产业、机电、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家电和新材料等,其中40%为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方面苏州已完成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而反观温州,其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仍然停留在鞋革、服装、工业电器、塑料制品、印刷等传统产业上,发展进度远落后于苏州。
由此可见,民间资本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一个重大不足在于,一般情况下无法主动地推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由于民营经济一般缺乏技术、人才等优势,再加上引导不够,一般缺乏产业升级的积极性。相比之下,外资在这方面则有很大的优势,地方一般都会倾向于引进那些处于新兴产业的外商投资,因此外资经济对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意义重大。
通过以上对两种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在推动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增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上,民间资本总体上并不落后与外资,而且其在财富创造的分配方面比外资经济更为有利。其不足之处在于不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二)短期内民间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区域间的经济流动、经济交往本质是一种互相合作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其利弊是相互依存的。但—8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郭守亭: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是,缺乏引导的民间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地区产业的升级,这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温州民间资本的过量流动也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减少当地的直接利益。2002年以来,温州主要经济指标上升力度明显没有其他先进城市强,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温州的先发优势正在减弱,这正是由于企业资金大量外流造成的。(2)削弱企业竞争力。目前温州许多工业企业到外地发展,过早的多元化经营现象分散了企业发展的精力,短期的利益驱动也会导致投资的盲目趋向,这些最终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3)影响各行业的整体稳定。现代经济中产业集聚效应越发明显,产业链的坚固对行业的稳定作用十分巨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关键工序企业外迁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行业性外迁将动摇温州的产业基础,潜在“产业空心化”危险。
四、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1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上,民间资本总体上并不落后于外资。这一点可以从温州十几年经济增
长中得到很好的印证。温州模式实际上就是民间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温州十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落后于苏州,不能因为温州经济近几年的问题而否定民间资本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能力及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民间资本在财富创造的分配方面比外资更为有利。温州模式是一种藏富于民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这是在很少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的,这足以证明民间资本天生就比其他资本更有利于财富分配。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民间资本的推动,否则很容易导致居民收入无法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
21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重视民间资本,民间资本需要获得平等待遇。苏州经济近几年来高速增长似乎说明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不依靠民间资本,但是实际上苏州经济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对于外资的过分依赖,给予其许多的优惠,相反却不能给予民营资本相同的待遇,这势必导致民间资本被外资挤出。尽管外资经济能带动GDP的增长,但是当地居民却不能从中得到好处。因为苏州这种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两头在外”的经济,也就是说苏州只是外资进行产品加工的地方,地方从外资企业得到的利润很低,也就是说外资溢出效应没有很好发挥。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苏州民间资本发展受到阻碍。一个地区要想通过引进外资来改善技术、管理就离不开本土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势必要有一个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接收者,苏州经济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缺乏这样一些接收者,而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也正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能给予民间资本以平等的发展空间。因此,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需要重视民间资本,给予其平等的发展机会,扩大其发展空间。
31区域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民间资本,需要外资等其他形式资本的配合。民间资本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等特点,很容易忽视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使得传统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竞争环境下利润不断下降,势必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相比之下,外资经济在这个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要使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民间资本也是不够的,最好配合外资以及一定的资本,以外资引导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而且在引进外资时要注重外资与民间资本的融合,不能使得两者互相挤出,更不能厚此薄彼。
41民间资本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引导。缺乏引导的民间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地区产业的升级,这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使得民间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持续、高效率的作用就离不开的介入。温州一向以“小”、“弱”著称,这尽管可以避免的过分干预,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但也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盲目现象。特别是在民间资本主导的经济中,由于民间资本自身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盲目性,就更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适当引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8年第8期
基于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农业上市公司负外部性风险研究
□瞿 翔 刘春明 张俊飚
内容提要:农业上市公司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正外部性效应已被理论
界广泛认同,但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主体的非理性经济行为给企业带来的负外部性风险则应该引起我们关注。本文分析了引发这种负外部性风险的起因和背景,探讨了企业非理性经济活动中与间的博弈行为,并提出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作为农村公共品的负外部性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对策。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农村公共品;博弈;负外部性;投资风险一、非理性经济行为的动因农村公共品是指满足农村公共需求、市场不能提供或者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我国公共品供给长期以来都是“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二元供给,致使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短缺。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阻滞了农村投资环境的改善,导致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而农业企业尤其是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
农业上市公司从事产业化经营,尤其是农产品的种养与加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而这些基地不大可能建在城市,一是由于城市土地稀缺而地价居高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成本;二是城市也不可能有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开发;三是城市不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廉价而充足的具有一定农业技能的劳动力。因此,虽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共品设施,但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还是选择在公共品服务不够完善而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却较为丰富的农村。
参考文献
11过文俊1民间资本富中国:制度变迁中的财富创造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1张震宇1温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1蔡灵跃,刘守谦,陈明衡1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1上海金融,2005(2)41毛新雅,王桂新1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下的苏州外向型经济1区域经济,2005(2)51李玉梅,王冬生1“苏州模式”的经济分析1当代财经,2004(5)
61张 晔1“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1上海经济研究,2005(5)71王华兵1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1经济纵横,2005(2)81吕 康1关于“苏州模式”的研究观点综述1经济纵横,2007(9)91王志凯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制度变迁1浙江大学学报,2007(3)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段 艳
—8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