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文生态游 旅游农业 ? 0量|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旅 游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 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 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 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 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 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 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 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 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 特点后。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着重探讨 了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 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可持续发 展对策 情体验、水果美食品尝、农事劳作、文化 娱乐、农业技艺学习、乡土文化欣赏、购 物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 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 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 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 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 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 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1"O和 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际农 业环境和国际农业市场的挑战.我国 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⑤地 域小,形式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受优美的自然景 观、名胜古迹或园林建筑等旅游资源分 布的.而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 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等地,只要稍加开发 就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同时农业可为 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 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 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 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 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道路,与国际农业市场接轨。国内外 的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 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 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 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 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 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2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 置 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 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 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 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 2.1 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 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1的数量不 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 动工和计划投资在l亿元以上的观光农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 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 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 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 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 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 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 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 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 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 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 业项目在7个以上。很多景点的投资者 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 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 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l 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 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 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 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 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 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 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 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 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 特色。 2.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 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 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 等。 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 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深圳的光明农场,有数万亩人工草地 翻滚着绿浪,让游人有身临绿海的感觉;有分布在数十个饲养点 的上万头奶牛。让游开眼界;亚洲最大的乳鸽场让游人联想 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 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 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 “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 堆放 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 起和平、信鸽和美味的红烧乳鸽;万亩荔枝园,春天让游人沐浴 花香.夏天让游人品尝鲜果。 3.2减少时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生态旅游农业的生产性特 征使其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开发过程中切忌对 具有开发性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影响生态旅游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旅游项目开发到旅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 在提高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环 境监浏与预报。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旅游区大气指标、水 污染指标、噪声指标、废弃物指标以及农、林、草、病虫害指标等, 这要与相关技术部门、环保部门渖}研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定期 监测与预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生态环境优良。 3.3加强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把生态旅游农业的资金投入计 划纳入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计划之中。创建新型的生态旅游 农业投资,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农民、社会相结 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所面临的 经费紧缺的困难,完善旅游业基础与配套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 施建设还可以利用特殊的环境技术和节能技术,合理布局.使建 筑设施与所处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突出生态性。增强环境的美 感。 (作者联系方式:李t■严力蛟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 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 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2-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 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外围或 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 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 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 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 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 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剐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 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 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 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3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晨中的主要问墨对策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 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经 黄云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研究所l (上接P64)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教学质量、学生能力 显著提高.确保了“定单培养”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 解读三:密切校企合作。保障“定单培养” 制度,如:入学签订就业协议制度;就业不满意召回再就业制度; 往届毕业生学校无条件帮助就业制度;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制 度;就业质量保障“六不定单”制度。学校在深圳、苏州两地设有 毕业生就业办事处,对在沿海就业毕业生长期进行跟踪,及时了 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对工作不适应及对少量需要转岗再就业的 毕业生,可重新安置。在强有力的就业保障机制下.学校就业率 达到100%。 学校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开源定单。在校企合作 上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挂牌“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密 切校企合作关系,为“定单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同时制定 和落实对企业定单严把质量关.在主要就业基地建立毕业生网 站.成立毕业生校友会,加强联系校企多层面合作与沟通。在服 务区域经济中,把服务“东风”落到实处。2003年3月,东风车轿 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定单培养”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门确定为国家汽车应用与维修专 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于年初列入财政支持计 划:2004年被湖北省统计局授予“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学校”; 2005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办学 观念的转变,服务市场的定位,校企关系的确立,教学质量的提 高。就业有力的保障,学校的品牌价值与经济实力也同步提升。 厂需要学校培养100名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操作工。学校在毕 业班中选拔优秀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 这批学生被“东风”录用。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落实学生就业制度化、网络化、 全程化。组织专班跑定单。把各地基地信息及时反馈回学校。同 时。学校对毕业学生提供全程指导性就业。建立一系列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