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民族化视野下的“寻根文学”解读

文艺民族化视野下的“寻根文学”解读

来源:华佗养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艺民族化视野下的“寻根文学”解读

作者:白丽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9期

摘 要:“寻根文学”兴起于80年代中期的中国社会,但是活跃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销声匿迹了。笔者带着深深的思考,借助文艺民族化的视野,以“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韩少功的《爸爸爸》为例,来解读“寻根文学”。学习借鉴其优势,警惕摒除其劣势,以便更好的促进后世文学的创作发展。

关键词:文艺民族化;寻根文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06-01 一、何谓文艺民族化

所谓文艺民族化,是指文艺家在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独特的富有民族色彩的艺术手法或形式来反映新时代的社会面貌,而且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本民族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

本质上讲,文艺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成熟。文艺作品要实现民族化,就必须以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继承、革新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摒弃其中的糟粕成份;并批判的吸收借鉴异民族的文艺优点,使异民族的优秀文化能融合到本民族中来,为我所用。 二、寻根文学的积极价值意义

(1)注重文化心理的展示,通过审视传统文化来刻画人物形象,拓宽了文艺创作的角度和空间,人物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寻根文学”诞生在“”浩劫之后,与文学不同,“寻根派”的文学家们选择疏离、超越社会政治的创作策略,企图从积淀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中国文学的“根”。在创作中,他们改变了过去从政治角度进行创作的方式,不再为政治目的服务;而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用多彩的文笔描绘缤纷的文化形态。在《爸爸爸》中,人物的设置是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丙崽、德龙、仁宝、仲满、丙崽娘等,这些人物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鸡头寨,过着原始、落后、清贫的生活。这种禁闭性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所以鸡头寨在遭受天灾和械斗之后,最终走向败落。这种文化形态的展示是新奇的、陌生的,它开拓了文学创作的视角,使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注重对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展示,同时吸收异民族优秀的艺术手法。寻根文学家们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细腻的刻画着一幅幅极富民族风情和地域色彩的生活画面。在《爸爸爸》中,韩少功就以极其犀利、冷峻的态度批判着民族文化丑陋的一面。他写道:“枝叶腐烂,年年厚积,软软地踏上去,冒出几注黑汁和几个水泡泡,用阴湿浓烈的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臭,浸染着一代代山猪的嚎叫。也侵染着村村寨寨,所以他们变黑了。”(韩少功《爸爸爸》)其中的人物也渗透着浓重的民族气息。这些人物“一个个都从历史文化深处走来,都具有民族文化的„根性‟”。此外,韩少功的《爸爸爸》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用丙崽的丑陋愚痴和顽固不死,象征传统文化中落后、畸形、病态的一面,挖掘出“文化劣根”,以此来警醒世人。

三、寻根文学衰落的原因分析

(1)寻根文学远离了现实生活。寻根文学的理论宗旨是回避政治,所以作品多是对封闭、静态文化的探讨。例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中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是模糊的,鸡头寨与世间的风云变幻毫无纠缠。作者完全靠着民俗风情的丰富性来取胜,导致作品缺乏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性。这就违背了文艺民族化中作品要反映新时代面貌的客观要求;也违背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客观要求。没有深层的反思社会现实,作品就没有唱响时代的声音,注定会每况愈下直至消失。

(2)寻根文学家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失误,往往陷入“寻根”和拆解的矛盾当中难以自拔。许多寻根文学家习惯于一头扎进民俗民风中,挖掘一种静态的凝滞的远离社会现实的“根”,而这“根”并不是对民族性的真正诠释,也不是维系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之根”。纵然被挖掘出来,就连作者自己也难以确切的肯定其价值,反而陷入不断寻找和拆解的恶性循环中。由此看来,寻根文学的短暂命运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四、寻根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

寻根文学虽然短暂但是其成败得失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1)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必须要反映当下的文化面貌。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文化也是一样。文学的“根”既牵连着过往也照耀着当下,所以文学创作必须把传统和现实融合起来。

(2)文学创作还要善于吸收异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我所用。西方的东西不能盲目的接受,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韩少功正是灵活的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才创作出了极富象征意义的“丙崽”。

(3)文学创作必须具有民族意识、民族风格和民族心理。中国文学的“根”深埋在民族生活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不断前行,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1]韦永恒.当代寻根文学人物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