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生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

来源:华佗养生网


浅谈小学生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在教学方面要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体验。体会韵律美和音乐美。

关键词:初等教育、小学语文、古典诗词 鉴赏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国度。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要从《诗经》算起,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其中唐诗宋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从各级各类教材的诗词篇目中就可以看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的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初等教育专业文科方向专业必修课程的古典文学课,其主要教学目的也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能力为主,而在众多的学习能力之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理解鉴赏应该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感悟以及对作品所呈现意境的表述力。之所以要培养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一是因为目前的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存在着困难,是学习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二是因为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理解和鉴赏是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多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二是为了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性情,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其实,学习古诗词光靠背和死记是不行的,要学会理解,体会其中的意味。但是,也会因为我们已经脱离了那个时代,语言表达和感情都大不同,使得学生不能一下子读懂它们,更不能使他们欣赏。为了改变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薄弱状况,一方面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有感性这方面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一方面可以适当的改一下,把传统的教师传授

方式改为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结合起来教学

如何让小学生对这些优秀的作品产生兴趣,让学生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并在学习上感受到乐趣。这是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么,如何教,教师是否只是解释字义和翻译全文的意思,再让学生把字义,翻译文和整首古诗背下来。这样做的话,不仅没有把古诗词的价值和魅力表现出来,还激发不了他们内心处对古诗词的真实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1】。古代的诗歌都是诗人用来表达所见所闻的心情的一种文体。要想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就必须进入到诗人当时的情境中去。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阶段里,从“1~2年纪开始就要求对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所以这是要从小要求起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教师本身先对作品有感触,能够先被作品所蕴含的情意所感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主要是建立在对于事物直观的印象、感觉、联想、想象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应该具有对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对作品意蕴的描述能力,启发他们想象和感受,使他们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受到作品的渲染。所以,根据小学教学的特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古典文学应该将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对作品的形象描述能力和理解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诗词的鉴赏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感情相会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体现在要如何调动起读者的情绪,从而产生对作品意境的体会。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就不仅仅只是讲解,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要如何调动起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热情,使他们开动脑经,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死记硬背,只知诗词的大概意思。而体会诗中的意境才是学习诗词的关键。对此,我有这两方面的理解:

一、带领学生进入欣赏诗歌的心理状态。

1、情境导入

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在一节课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一张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营造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在语文课中,创设情境导入对于调整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开始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时,可以播放一段瀑布实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瀑布的雄伟奇景。这样学生学习起这篇古诗就会比较形象一点了。还有就是在学习塞外诗歌的时候,可以在学习之前就给学生看几张有关沙漠的,这一带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那荒凉的气氛。在选择情境导入的资料时,如果没有直接反应作品内容的音像资料,也可以展示与作品风格相似的图片。这样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予了很形象的比喻,直接明了,鲜明生动,自然而然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进入到学习这首诗的状态,教师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就自然顺畅了。

2、作者的介绍

在开始讲一篇古诗词作品前,对作者的生平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并不单单只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而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质。目的是要带领学生进入到诗人的精神状态里,从而知道他当时创作这个作品时的心情。以作者独特的精神境界打动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这是在为学生能理解和鉴赏诗歌做的一个铺垫。教师在进行作者介绍时,可以从作者生平做过的伟大事迹开始拓展,分析诗人的个性气质,更应该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来表现诗人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先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去,去感受他的全部情感,才能打动学生。不过教师在介绍作者时不能可以的贬低或者任意的抬高他。要客观的介绍,让学生全面性的认识他。但凡能在文学史上流传世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

真情流露沉淀最真实的作品,都表现了他的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3、有感情的朗读

一篇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语文书上,都会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可想而知,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然而古代诗歌跟现代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古典诗歌注重抑扬顿挫。教师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停顿技巧和感情的投入。有感情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对诗歌做出了诠释,也能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热情。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把握好机会,适时引导,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二、对作品的赏析

欣赏一部诗歌作品,首先就是要理解诗歌字词句的意思。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难题。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诗作,理解浅的字词的意思。先让他们知道主要的字义,才能在朗读中渐渐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学生欣赏诗歌,是与创作者心灵融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欣赏诗歌不止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诗人在诗歌里所体现的精神,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才是关键。要去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才是真正的欣赏诗歌。

1、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想象

学生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对诗歌的内容产生想象。古代的诗歌不像古代散文那么直白,他是通过赋比兴的诗歌手法表现的。有些诗歌中一个字就能表现整篇诗歌的精神

境界了。有些不曾道出感情的,却情深立现。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像这样的诗歌,一定要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自身的想象,体会在长江,只有一艘帆船的孤寂。他们就能体会到诗人的深情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住诗歌中的个别字,因为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字来寄托他们的全部情感。还有的诗人,擅长寓情于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呈现出来的景象,然后由景象中体会到作者的全部感情。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诗人的感觉。

2、要反复吟唱和品味

古代诗歌都是有韵律的,因此想要读通一篇诗歌,就必须反复的读。诗歌的节奏感特别强,反复的读会韵律十足。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也是经过反复的吟唱、反复的推敲,才有了现在的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反复的读对学生理解诗人的精神情感也是有帮助的。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他们的情操。学生是个体的,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上、情感体验上、艺术欣赏的角度上,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诗歌的特点,立足诗歌的文本,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2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