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各国的酒文化

世界各国的酒文化

来源:华佗养生网
 酒俗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俗,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从酒俗中得到反映。纵观世界酒俗,则会使我们领略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美丽画卷。

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 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东方,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韩国莫属。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在东京银座酒吧,生意相当红火。酒吧中的服务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还有一个推销酒的业务,当然提成是不可少的。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无减,从50 年代至现在,大约增加了一倍多。在日本,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韩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们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习惯一醉方休。男人喝酒不

醉不叫喝酒;只有醉了才觉得尽兴、痛快。所以,在韩国的大街上常看到互相搀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欧洲一些国家多嗜酒成癖,酒俗也五花八门。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陈设华丽,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为你服务。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俄罗斯人则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据新闻周刊报道,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仑。俄罗斯人喝酒时习惯拍喉咙,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彼得大帝曾给一个有功之臣颁布过“终身免费饮酒奖章”。这枚奖章不是金属制作的,而是在此人的颚下烙一个印记,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昂首轻拍喉咙,喝酒就是免费的。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希腊人无论午餐和晚餐都饮酒,并且喜好喝酒寻欢至深夜。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开怀畅饮,如痴如狂。同希腊人谈生意也免不了陪着喝浓厚的希腊咖啡以及希腊烈性酒(ouzo),如果贸然谢绝,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羞辱。他们还把稍醉微醺作为社交的风范。

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吃甜酒。

德国有啤酒王国之称,所产的啤酒远销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规矩是吃饭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饮酒次序反了,他们会认为有损健康。西方人有一个说法:世界喝啤酒最多的是欧洲人,而欧洲人又首推德国人。在德国有15%的人是酒吧的常客,酒吧又是说话的地方。德国虽然喝啤酒总量居首,如果按人均算它还抵不过捷克和斯洛伐克,后者年人均喝啤酒165 公斤,可称为喝酒的冠军。

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在这个国家,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葡萄酒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人。在他们看来,男人只有饮酒才被认为是男子汉。据说,在这个面积只有8.8 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里,酒店就有36 万家之多。不过,更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十分讲究的饮酒方式:饭前要饮开胃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菜肴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这种传统而严格的配酒方式,沿袭至今,已成为全国人民在招待客人、商务宴请、社交场合和家庭宴会时的一种礼节和习惯。在葡萄牙,被宴请时必须喝酒,如果搬出理由不喝,他们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们。其实,

也不必担心,这里的葡萄酒与别国的有所不同,人称比水还便宜,酒精度也很低,进餐时喝点酒,绝不至于喝醉,而且这种酒又醇又香,值得一尝。

漫步西班牙街头,可以发现几乎三五步就是一家酒馆,甚至有些街道全是青一色的酒馆。城市如此,农村也不例外,即使是偏远的小山村,全村不到二三十户人家,也一定有一个小酒馆。这些小酒馆不仅仅是饮酒场所,它还是供人们聊天和全村人聚会的地方。西班牙的酒馆,客人来往如梭,人多拥挤。因此,大部份是站着喝,很少有人坐下来,有些酒馆甚至连椅子都没有。

美国人历史上也以喜欢喝烈酒著称于世,但是后来他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即从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更多人则喜欢饮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据统计,1975 年,英国威士忌在美国的消耗量达13.6%,到1985 年则降为11%。相反,近20 年来,美国低度酒的销量却上升了约30%。美国人普遍认为:“浅色酒比深色酒有益于健康”。美国人饮酒的这种变化,对世界饮酒习俗有重大影响,它反映了全世界酒俗的大趋势。

相关链接:谁最早发现酒

可以认为:最早创造农耕文明的是女性,最早从事酒的酿造活动的人也是妇女。这个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演绎出的观点,可以从反映先民活动的大量史诗、神话、传说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其一,各民族关于酒的诸多神话的传说中,发现酒的人有两种,一是妇女,一是猎人,其中,妇女发现的传说占绝大多数。在这类传说中,发现剩饭变酒的人几乎全是妇女;

其二,在少数民族有关酿酒起源的创世史诗、传说中,最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都是妇女。流传于云南红河两岸的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全面系统地咏唱了哈尼人的发展历程。史诗非常形象地指出,妇女是创建农耕文明的首功之臣,而且还反映出哈尼人是有了“吃不尽的米粮”才“用五谷酿出美酒”的认识过程。

其三,在现当代许多民族中,从事酿酒劳动的人是妇女。在景颇山寨,酿酒是妇女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景颇族女性从小就要学习酿制水酒、烧酒的方法,能否酿制出好酒,是评价一个女性生存能力、劳动技巧的重要标准。

希腊人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这一点也挺像中国

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000858行情,股吧)在中国一样大,但它

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

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

,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

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

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韩国以酒交友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酒。关于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

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人将之传出军营,并

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

起了\"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酒\"已

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

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酒\"。一边

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中国的饮酒文化:酒必大杯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

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

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俄罗斯的酒文化:烈酒豪饮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着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

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

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

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

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 顾。

法国和酒文化:细品慢饮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细品慢饮,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因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

味道就尝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饮。法国的香槟,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闻名的。香槟是为喜庆准备

的,只要遇到喜庆之日,法国人就打开香槟,共同举杯庆祝。香槟是任何场合都可用的酒,但不要与烤肉

同用。否则烟味夺走酒味,就浪费了。

在美食之国的法国,饮酒素有讲究。历来有\"白酒配鱼,红酒配肉\"的不成文法。这里的白酒、红酒,当

然是指法国的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这种配法只为颜色与盘中菜相配,而且白酒不宜过冰;红酒不宜太温

;这是通则。另外,酒杯也有学问,高脚杯可使手掌与酒保持距离,也就是不升高酒温。想做\"酒博士\"很不

容易,法国有几个学校专门培养这种学生。可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英国的饮酒文化:溷合艺术

英国\"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厂生产,但在1494年英国已正式用大麦配酒,可能酿得不得方法,

饮多了除了发福外,脾气还很怪异。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人说。最

有彷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国人的\"溷合\"是什么艺术,但直到现在,只彷出了半吊子的\"艺术\",如

Nikka和Suntory等酒,连边都没摸到。英国人在调酒方面令人望尘莫及。

日本的饮酒文化:喝酒当成工作

日本人把喝酒当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报到,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在黄汤下肚的酒店

里。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

了,才拖

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种方式饮酒的日本人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下解脱出来,从中享受酒中的轻松洒脱。

德国饮酒文化: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德国以啤酒着名,德国啤酒是大麦制成的,大麦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德国人因为饮多了啤酒,啤酒肚

、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莫不与\"大\"有关。天津经典蓝调商务party酒吧:啤

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有一升!此外还有\"啤酒冷\"与\"啤酒尸\"的说法,洋洋大观,\"啤酒冷\"形容

人落落大方,\"啤酒尸\"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边的人。可见德国人是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墨西哥饮酒文化:别具一格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

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

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

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

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本文来自:飞越图书下载论坛:http://pk2009.5d6d.com

http://pk2009.5d6d.com/thread-4926-1-1.html

原文链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