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彝族虎文化

试论彝族虎文化

来源:华佗养生网
7期) 筑鼍第2期 JO贝URNA L 。F GU-Z HOu肚UN V E~RSITY 0 G INEE RI NG—SCtE报NCE 贵州 工程应用 技术学院学报 NO.2,2017 Vo1.36 GenerM No.187 试论彝族虎文化 陈月巧 ,张慧萍 (1.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2.贵州省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虎、畏虎、敬虎、祭虎的民族,彝族先民不仅以虎为象征,以虎为祖先, 以虎为自称,而且认为在危难时刻会得虎神的庇佑。彝族的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是彝族深厚古文化的遗存和积淀,也是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关键词:彝族;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17)02—0030—04 在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彝族崇虎最为突出。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考证,彝族的祖先是远古 图腾部族羌戎或氐羌,“氐羌”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古代游牧民族。与人们借助怒目圆睁的傩面具“驱 妖逐魔”的文化心理相似,游牧民族崇拜老虎,可能是寄希望于制服经常危害羊群的老虎,并用凶猛的 老虎庇护羊群有关。彝族的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彝族深厚古文化的遗存 和积淀,也是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彝族的虎文化崇拜首先表现在族称和对虎的称谓是一致的。“彝”并非彝族的自称,而是后的 统一称呼。彝族支系庞大,自称达数十种,在云南楚雄一带,聚居着一支自称“罗罗”的支系。在彝语 中,“罗”即“虎”的意思,所谓罗罗族,就是虎族的意思。据《山海・海外北经》记载,我国西北甘肃一带古 氐羌中有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日罗罗”,彝族是古氐羌的后裔,罗罗即是古氐羌中以虎为图腾 的一个支系。明代朱谋讳《骈雅》也说:“青虎谓日罗罗。”明代陈继儒在《虎荟》卷三中记载:“罗罗—— 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记载了彝族人化虎的相关细 节:“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虎豹皮裹尸而焚……年老往往化为虎云。”云贵高原上许多地方的彝 族不仅自称“罗罗”,且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指雄性虎;女人自称“罗罗摩”,即为雌性虎 。彝族 的家门头上会挂一葫芦瓢,上面绘有虎头,即表明是虎家。 彝族不仅自命为虎族,所居地区和山水也以虎命名。云贵高原上的哀牢山,是彝族聚居区,《景东 县志》中称作“艾乐山”,“哀”、“艾”的意思为大,“牢”、“乐”为虎,哀牢山的意思,即为虎族所居之山。在 哀牢山中,常见名为“罗摩”、“纳罗”或“纳拉”的村寨,意思是虎族、黑虎族或母虎族居住的村寨。贵州 的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选》中记载:云南东北乌蒙山区东川县有一名为“乐尼伯”的山岗,是彝族六祖 武、乍、糯、恒、布、默支之地。“乐”即为虎,“尼”即居住,“伯”即山,“乐尼伯”意为虎居山。云南武定县境 内有“罗摩河”,即为母虎河,“罗矣桃”为虎族饮水之地等 ” ,以虎来命名的彝语地名在川滇黔地区比 收稿日期:2017—02—28 作者简介:陈月巧(1980一),女,广西柳州人,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讲师。研究方向: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张慧萍(1989一),女,四川自贡人,贵州省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方向:贵州少数民族服 饰文化。 ・30・ 比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彝语地名称谓中除了“罗”、“腊”、“鲁”等称谓难辨雄雌外,其他则多 是雌性的“罗母”、“罗摩”、“腊母”、“拉摩”等,很少见以雄性“颇”为名的。由此似乎可以推论,彝族的虎 文化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说明彝族的虎文化源流甚远。 彝族自古形成的虎文化崇拜集中体现在彝族的史诗神话中。《梅葛》是一部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 族自治州的彝族民间史诗。如同汉族有盘古开天辟地化万物的传说,彝族史诗《梅葛》在“开天辟地”篇 中记载到:“格兹天神造天地后,造好的天地天摆地摇不稳当,用虎的背梁骨撑天心,用虎的脚杆骨撑四 边,同时,以虎头为天头,虎尾为地尾,虎鼻为天鼻,虎耳为天耳,左眼变为太阳,右眼变为月亮,虎须为 阳光,虎牙为星星,虎油为云彩,虎气为雾气,虎肚为大海,虎血为海水……世间万物皆由虎演变而来。” 无独有偶,云南北部楚雄地区的一些彝族聚居区至今相传着关于虎与世间万物的传说。传说天为公 虎所生,地为母虎所生,日、月、星、辰、江、河、草、木、飞禽、走兽、人、神、鬼等世间万物,皆为天地成亲后 所生。但是老虎生下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地生下的日月星辰、江河风云都是不会动、不流不飘的, 因此公虎和母虎推动天地转动,由此产生了白天黑夜,万物运动。人类学会打猎、种庄稼、生儿育女,也 皆为老虎所教is]“ 。此外,“《梅葛》重点流传区永仁县直苴乡‘火头制’一直流传到公社化初期,火头的 ‘大印’至今仍有保存——那是一个木箱,里面装有虎骨”。 在崇虎的彝族人眼中,虎不但是世间万物的始祖,还是彝族人的祖先。据红河流域彝族“纳观部” 中的纳楼土司后裔转述,在彝族部落中,人们普遍对虎的崇拜有着一种神的观念,甚至认为“自己的祖 先与虎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更进一步,彝族人民不仅把虎作为万物的始祖、彝族的祖先恩人,还 把虎作为英雄的象征,是力与勇的代表,披上虎皮就可以获得虎赐予的力量,只有穿上虎皮戎装,才有 资格被称为英雄口 。“蛮王……皆上缀波罗皮(南蛮称老虎为波罗密)”。《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外国列传 二》载:“昆明部落…酋长披虎皮,下者披毡。”清乾隆年间《贵州通志》卷七《地理风俗》亦记载:“使者衣 虎皮毡裘,以虎尾插首为饰”;还记载有唐时期云南的地方政权用虎皮来奖励军功,当时的彝族首领以 披虎皮为耀,南诏王迎接唐朝使者时“衣金甲,披虎皮”,以此来显示当权者的威严 。在彝族的火葬习 俗中,首领死后火化要裹虎皮p ,来世就能获得虎力量,从而再次成为彝族英雄。可以说,虎文化在彝族 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彝族的虎文化在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云南武定县彝族聚居区举行祭祖大典时,要穿虎 袍,仪式所用法棍的手拄处要垫一块虎皮,由此象征获得虎祖赋予的灵力 ;祭祀场所的两边还会分别 竖立黑虎旗,以此表示为虎子虎孙n”。同时,彝族同胞对虎的崇敬还体现在他们的传统历法上。彝族 虽然也有十二生肖,但彝族的十二生肖中,虎是排在首位的。云南南涧虎街土主庙内发现绘有十二兽 历的《母虎历书》碑,虎居于首位。《西昌县志・夷族志》记录了彝族以虎日为吉日的事实n 。 彝族的虎文化在祭祀活动中最突出的表现当属“跳虎节”,《南安州志》风俗条记载:云南双柏县彝 族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为跳虎节03]。据有关古籍记载,云南地区的彝族“跳虎”仪式舞蹈大致有以下内 容:跳虎节仪式一共持续八天,由一装扮的“黑老虎头子”率领八只装扮的老虎完成。第一天是“出虎 日”,跳“四方舞”,此后每天增加一只老虎。最后一天为“送虎日”,由祭祀首领带领所有老虎到村后的 老虎梁子祭祀祖先,并把虎祖送向东方,此时所有演出完成。“跳虎”仪式舞主要有以下四个内容:生育 及繁衍活动,有老虎娶亲、亲嘴、交配、孵蛋、护儿等;生产建设活动,有老虎搭桥、开路、盖房等;农事生 产活动,有虎烧荒撒种、栽秧、薅草、收割、打谷子等;驱邪禳灾活动,即所有老虎到寨民家拜年,消祸患、 祈福运u 。彝族的“跳虎节”,从祭虎、请虎、画虎、跳虎到送虎,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节日祭祀娱乐活动, 但它包含了彝族人民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包含了多 层次的文化因素。同时,按照彝族原始的物候节令,正月十五过后春耕将至,水稻播种的季节到来。而 ・31・ 在“跳虎节”上,以跳虎仪式舞的形式展示了农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跳虎节”是彝族人民指 导、安排农耕稻作的重要链环,“跳虎节”上“跳虎”仪式舞的各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当地民众的 农耕稻作生产,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古老农耕稻作技术的传承。从图腾崇拜的角度讲,“跳虎节”一方面 是祭虎图腾、祭虎祖,另一方面则是寄希望于虎图腾,希望虎为村寨斩扫祸崇、保佑丰收 ,“跳虎节” 亦是彝族虎图腾崇拜这一原始氏族思想的体现。 除了“跳虎节”,彝族的另一种古老戏剧——“搓特基”(现代学者一般称“撮泰吉”)中也保留了厚重 的崇虎痕迹“ 。根据一些该剧演员回忆,饰演剧组祖先的“惹干阿布”出场时所戴的黑色毡帽上会绣以 “王”字图案,象征着他是虎祖的化身。在彝语中,“惹干阿布”的意思是“住在森林上方的祖先”,这是对 虎图腾——虎祖的一个讳称 。 此外,彝族的虎文化在祭祀活动中的体现还有彝族傩仪式中的驱白虎仪式。彝族各地区、各支系 驱白虎的时间、方式有所不同。纳苏支系娶妻生子时要补行驱白虎仪式,驱除妻子从门外带来的白虎, 小孩才能顺利成长;家庭不睦则随时可驱白虎,由巫师持帚驱赶,然后把扫帚吊在路口,别人闯到则认 为白虎被带走。“在氏族部落时期,敌对氏族部落互视对方的图腾为不吉的克星而予以驱逐。彝族驱白 虎当是这一远古观念的继续”,“其根源在于它是外氏族、甚至是敌对氏族的图腾” 。 四 彝族的虎文化不仅表现在年节习俗和祭祀活动中,更融人到了彝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服饰。彝族服饰多以黑色为基础色调,男性服饰多全黑,女性服饰多在黑色基础上搭配红、黄色 调。“至今的楚雄彝族罗罗儿童戴虎头帽,老人穿虎头鞋,妇女围腰绣虎头,衣服多虎纹饰” ”蛐。虎头变 形纹饰是虎文化在彝族服饰上的典型代表,以螺纹虎眼和四方八虎图为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螺纹虎 眼是指虎纹图案中类似螺旋状的纹饰,是一种抽象了的虎纹图案。同时,彝族服饰中的四方八虎图,是 彝族女性最喜爱、运用最多的纹饰之一,也是彝族虎文化崇拜的高度形象体现。此种纹饰图案以蓝黑 色为基础色,配以红、黄、蓝为主要图形色调,再辅以绿色,在彝族妇女的巧妙构思下,运用多种表现技 巧和手法,展现出颜色协调、纹饰美观大气、涵义别具特色的独特美学价值 。在细节组成上,此种纹 饰图案主图为两个交叉十字构成的八角,内四方上各绣有一树二虎,由此组成四方八虎;同时,在八虎 的方向上分别配上马缨花,代表各方吉祥、如意。“八虎”分别位列八方,以此代表了老虎推动天地转动, 并促使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彝族“虎宇宙观”,也高度展现了彝族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的八方观念u 。 雕刻。汉族传统文化中多以石狮守门,但彝族则多以石虎把门。在彝族聚居村寨,随处可见雕刻 的石虎,多表现为龇牙怒吼的形象,一般多位于村口、寨门处或雕刻在房顶正中,表达了彝族同胞希望 借助老虎的力量来震慑邪魔妖怪、保佑家运通达、后世荣耀的美好愿景。20世纪8O年代初,曾在今贵 州大方县城北隅的奢香墓地南侧出土一尊石雕虎头,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巨石门斗,传说明代彝 族杰出女首领奢香夫人镇守“九重衙门”时用石虎来护门。2O世纪十年代,奢香墓被评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葺后的奢香墓,环绕墓地的板柱、护栏、华表等不仅随处可见虎头纹构成的雕刻 图案,同时还以墓地出土的石雕虎头为原型,在墓地前的石栏板上雕刻了数十根虎头型望柱,布局极其 宏大,形成一道别具一格的虎文化人文景观。此外,在前文提到的小麦地冲村,早期村民是将三块形状 奇异的石头作为虎的偶像予以崇拜,后来则用牛角石人工砌成了虎神的形象。这一时期“虎神的护佑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向虎神祈子,二是护佑出门的人平安归来,三是护佑村民平安” 。 除了石雕,彝族木雕中亦可见虎的形象。云南南部一些地区的彝族祭祀用具上,多见雕刻的虎 头。云南楚雄一带的彝族镇宅木雕面具,称为吞口,外部多雕刻成虎头形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五 虎吞口”,即一个大的虎头内含有四个小虎头,整体形象十分威严、凶猛。在彝族的传统观念中,镇宅吞 口若是在虎年虎月虎日制成,并挑选虎日挂于正门门楣之上,则最具有灵力,虎祖能保家运平安、子孙 繁荣。『19 ・32・ 彝 的虎文化崇拜是在彝族社会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和前进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彝族先民的精 神文化 征,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容, 构建了彝族社会最初的民族心 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必将不断加 理和民 观念。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民族间 族象族 强,彝族同胞的虎文化也必将呈现出新的特色和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唐楚臣.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虎图腾【7】.民族文学研究,1988(3):1. [2】郭呈怡,李纶.浅析彝族虎图腾崇拜及其运用Ⅱ].美术界,2014(1). 【3】易兰.中国崇虎习俗初探【[)】.湖南:湘潭大学,2002. 【4】唐楚臣.从图腾到图案——彝族文化新论[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6. 『51云南人民出版社.梅葛『M1.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2. [6】唐楚臣.滇北楚雄彝族罗罗支系的虎节和图腾舞蹈 民俗,1989(12). [7】胡瑞波.民族服饰中“龙”和“虎”崇拜的语言比较研究[I1_大众文艺,2016(2):120. 【8】陈永香.昆仑神话与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虎崇拜卟青海社会科学,2010(5):4. [9】殷大雄.彝族虎图腾质疑[11.思想路线,1990(5):2. 【10】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宗教中的虎崇拜研究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5 【11】何星亮冲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10. 【12】林琳.彝族虎文化[I1.民族论坛,2000(2):5. [13】唐楚臣.珍奇的活化石——滇黔彝族“跳虎节”与“搓特基”Ⅱ1_民族艺术,1989(2):2. 【1 4】黄龙光.彝族“跳虎”仪式舞蹈深层结构分析Ⅱ].毕节学院学报,2007(2):2. [15】唐楚臣.滇黔彝族《跳虎节》与《搓特基》对比研究U】.民族艺术研究,1989(1):2. 【1 6】杨和森.彝族创世纪戏剧《搓特基》的民族学意义卟彝族文化,1988(1):4. [17】唐楚臣.傩——多元文化的融合[I1.彝族文化,1994(1):3. [18】刘晓.论集体记忆对民族历史的补充作用——以彝族服饰的虎纹意向为例[『】.齐鲁学刊,2016(2):3. 【19]吕荔.彝族虎——独特的视觉符号[『1.当代论坛,2012(5):2. On the Tiger Culture of Yi People CHEN Yue-qiao ,ZHANG Hui-ping (1.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Guizh0u550025,China;2.Muhicolor Art and Costume Museum, Guiyang,Guizhou55000 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ancient times,Yi people has been a nationality which worships,fears,and sacriifces tiger.The ancient Yi people not only regard the tiger as their symbol,ancestor and represent themselves to be tigers,but also think they will get the tiger’S blessing when they are in a crisis.The ancient Yi people also think of themselves as the offspring of the tiger,and they will become tigers after death.In the Yi people set— tlement,they named mountain,rivers or distictsr with tigers.Beyond that,they also think that everything comes from the tiger and the tiger can eliminate disasters and bring good luck for them.The Yi people’S tiger culture not only has a long history,but also has rich contents and various forms.The tiger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deep ancient culture heritage and the accumul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arrier and embodiment of the Yi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Yi Nationality;Tiger Culture;Long History;Rich in Content (责编:郎禹责校:明茂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