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的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的理解

来源:华佗养生网


《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姓名: 马乾

班级: 城规 1201 学号:1210210095

作业一:如何理解建筑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建筑的三要素,早在公元前1世纪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体现出来。

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而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将产生出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如工厂是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住宅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娱乐场所是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建筑功能在建筑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和组合、建筑体型、建筑立面以及形象等。往往在建筑形成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质量与时代的进步,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发的完善及提高,因此,建筑功能其实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变量过程。

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提高,随之促进了建筑各方面的改造。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建造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房屋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建筑设计技术不断革新,为房屋建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各种高性能的建筑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房屋建造的手段;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建筑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建

1

筑材料的产生、结构设计理论的成熟和更新、没计手段的更新、建筑内部垂直交通设备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筑朝大空间、大高度、新结构形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上世纪,大多数的建筑采用的是木、砖等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环保、更坚固的建筑材料,着也奠定了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建筑艺术主要在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基于体现。这些艺术要素处理得当,便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并能满足人们对审美艺术和精神功能之要求。建筑形象反映了建筑物的物质、时代风采、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等。比如:住宅,外形简单朴素给人以亲切、宁静的气氛;剧院,巨大的观众厅,高耸的舞台、体量、高低的对比反映了剧院建筑的特性: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雄伟、崇高,有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怀念。不同的建筑给予它不同的造型以及色彩等,能够直观的表达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吸引人们注意的作用。

而由此可得,建筑的三要素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不可分割,又有着主次之分。 第一是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

简单的说,任何建筑物均产生于某种功能需要,人类对其提出空间大小、室内环境等等要求,这就是适用。然而功能要求却会随时

2

代发展而变化,逐渐由低级趋向高级。房屋建成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于是逐步提高对其更完善、更丰富、更美观的艺术要求。 除上述两项外的坚固要求,在一出现建筑物时就存在。且相当严格,要求房屋不塌,因其涉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这一要求完全由结构来完成。结构就是建筑物的骨架,犹如人体的骨骼。在自然界与人为的各种作用下,结构能承荷传力,开辟空间,起骨架作用,保证使用期间房屋不坍塌。所谓承荷,即结构除本身自重外,还直接或间接承担各种各样荷载。所谓传力,即结构在承荷后还得把力往下传,由楼、屋盖经过墙、柱与基础,把力一直传到地基土。承重结构不能随意拆除,其存在与否关系到房屋安全。而非承重结构(如填充墙、内隔墙等)除自重外别无其他荷载,可任意拆除,不会影响房屋安全(如板、梁、墙、柱等)借各种方式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成为一幢房屋的骨架。适用、坚固、美观这三方面都与经济相关。广义地讲,经济就是付出尽可能少的代价(材料、人工、施工技术等)以获取尽可能大的效果(功能、坚固、使观)。直接相互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建筑。

3

作业二:建筑形式美有哪些基本理论,并举例分析建筑形式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答:建筑的形式美指的是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建筑不同的形式美所体现出的美,就和世间的生物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每种建筑都是美的。但是透过这些美,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美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也是有一定法则的。但古今中外的建筑,都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统一与变化。为了取得和谐统一,通常有以下手法。 一、以简单几何形体求统一

任何简单的几何体,它们相互间均有着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从而给人以明确、肯定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多样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不同体形的几何体均蕴藏着不同的情感机能和不同的表现力,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由若干个体形简单的椎体组成,它们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排列,达到了变化有序却绝对统一的效果;

4

二、以主从分明、有机结合求得统一

在建筑中,无论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应该使各要素之间及又相互关联,采用多种主从次的方式使其有主有从,各要素之间的链接巧妙、紧密、有序而不是勉强、生硬地凑合,从而达到主从分明、有机结合的完美统一。如北京西客站造型就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风貌,其总长度达到了740米,中间大段,以高大门式建筑为主体,上方设置了三重檐攒尖方亭,两侧设置了对称的亭廊,一主多从,达到主从的统一。

三、以不同均衡与稳定求得统一

均衡与稳定,首先必须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均衡。具有重量感的建筑一旦失去均衡,稳定就无法保证,在审美视觉上也会给人不快的感觉。但是一提到均衡,就会联想到力学的杠杆作用。建筑造型中的均衡必须从体形的前后左右等各向度综合考虑。

① 支点位于中点,左右两侧同形等量,可形成绝对对称的均衡。 ② 支点位于中点,左右两侧等量而不同形,可形成基本对称均衡。

③ 左右两侧同形而不等量,支点略偏于一侧,形成基本不对称

5

均衡。

④ 左右两侧既不等量也不同形,支点偏于一侧,形成绝对不对称均衡。

这种均衡中心,往往也是人们的视线焦点,以均衡与稳定求得统一,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对称的均衡与稳定求得统一,如福建画院建筑,平面为对内院开敞的自由布局,分区明确,围合的空间相互流通渗透,并非是对称组合,但主入口造型设计除了反映地方特色,也以对称均衡来强调统一的效果。

2.以不对称的均衡求得统一与稳定,对称的形式比较容易产生稳定感,但是,由于现代建筑多功能的使用要求以及地形的复杂性,其平面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于是就出现了很多非对称式的均衡。如日本九州大学堂,形体简洁大方,为避免因对称而带来的呆板和缺乏活力,设计者在基本对称的格局上打破传统而获得了不对称的均衡,求得了统一与稳定。

3.以新技术带来信的均衡求得统一和稳定,随着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上小下大的审美观,一种上大下小、上实下虚的信的稳定感得到了发展。如2010世博中国馆,它的形状结合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构建,四根大方柱托起了硕大的斗拱主体,由下而上,层层叠叠,体现出新技术下产生出的新的均衡与稳定。 四、以不同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

6

体形设计应考虑建筑的个性特点和平面空间组合时的各种因素,将建筑内外空间组合出不同的方向与形状差异,从而进行大与小、高与低、横与竖、曲与直等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比,以获得良好的统一与变化。体型组合设计的对比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以方向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通常会有体形在前后、左右、横竖三个方向的对比与变化。如巴西利亚国会大厦建筑的关键在于建筑体形的有机组合,建筑主体与裙房,一竖一横,产生了及强烈的对比,同时又采用两半球以一正一反的不同方向以及一直一曲的形状对比,从而获得极佳的统一与变化效果。

② 以形状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在方向对比的基础上,设计者可根据建筑物的个性特点,运用体形在形状上的变化来产生相互间的对比或相似。如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圆拱形和半圆球形为基本要素,同时穿插不同的长方体、多边体等进行不同形状和相似形状的对比和协调,既有对比,又有相似。 五、运用比例和尺度的要素求得和谐统一

① 比例,主要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度量上的一种制约关系。

② 尺度,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与人或某一物体之间在量度关系上存在的一种制约关系,通俗的讲就是某一建筑物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尺度通常分为自然尺度、亲切尺度和夸张尺度。

六、以虚实和凹凸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

7

运用虚实与凹凸关系是对比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虚”指的是墙体中空虚的部分,主要由玻璃、门窗洞口、廊架以及凹凸墙体在阳光作用下的阴影部分等形成,它能给人不同程度的空透、开敞、轻盈的感觉。“实”指的是墙体中实体的部分,主要由墙体、柱子、阳台、栏板以及凸出墙面的其他实体所组成,它给人不同程度的封闭、厚重、坚实的感觉。

七、以不同方向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

立面设计中不同方向的要素主要指墙面中某些不同方向的构件。水平方向主要有:通常的条窗和窗下墙,檐口以及其他水平方向的构件。垂直方向主要由:通高的垂直条窗和窗间墙,垂直隔片以及其他垂直方向部件。

八、以色彩与质感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

建筑立面设计时,外墙饰面材料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从美学的角度来讲,色彩质感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外观整体效果的好坏。还有,对于某些建筑,从规划角度来讲,它必须与四周的环境相协调,或者要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个性特点。 九、以强调建筑的重点和细部要素求得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的体形高大、体表宽阔,但对于需要引起人们注意到一些部件,如建筑的主入口,以及与主入口贴墙的墙体、雨棚、花坛等等,这些构件一般都会重点处理,用于强调建筑的个性,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

以上都是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于建筑来说,形式美还应更

8

多的结合美学的设计,因此,在这个版块应当与美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构建建筑。

图解见附件。 附件:

9

10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