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 民营科技2013年第5期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处理 刘扬 (黑龙江新陆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下面就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1裂缝的成因 2.1设 面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 1)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 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L-T-。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 “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 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 l|1设计原因 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人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 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大等)。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 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板)。 .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 1.2捌-料原因 很好的。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 4)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 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 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 的产生。 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60天龄期混凝土 多,收缩量增大。 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各类行之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 有效的混凝土掺合料。 收缩。 2.2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汁方面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 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 性越大、越易开裂。 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 1I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 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度越大,收缩越大。 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 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隋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 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的养护工作。 1_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2.3现场3—T_操作方面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 1)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陕插熳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 过决,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 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3)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 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 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 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 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 温度裂缝。 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 28天。 5)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 6)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孑L、通水排热 7)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 1.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昆凝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2)使用荷载超负。 4)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3)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5)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6)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 5)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Ig-Y ̄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的裂缝是 2裂缝的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上就是混凝土裂缝(下转1 98页) 民营科技2013年第5期 工程科技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对策创新探究 郝静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黑龙江萝北154211)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是工程项目自立项施工准备工作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现代施工管理对于建筑 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工程施工安全的保证,而且还是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使用性与安全性的保证。 关键词:管理要点;技术管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创新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呈现 它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施工进度保质完工有着重 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 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不可 管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人手进行施工 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构成了具备现代管理概念的工程项 忽视的作用。应从经济、目施工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 后期管理。应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工程项目 料、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施工管理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此一 来,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与对策创新就显得更有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1.1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参 与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因此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工程 施工的合理性与进度控制,而且还与施工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管理,应与建设 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与会审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对施工技术中的工序尽可能地优 化。其次,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单位自身条件等各方 面为依据,合理、认真、严谨地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是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施工 规范以及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施工单位还应指派专人对这些关 键施工技术进行监督施工,以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到位,从而能够 保质按工程进度完成相关施工项目。 1.2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为满足施工需要,通常在施工现场有专 门的存放场地,同时施工材料作为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对其的 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材料管理包括: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 场的自检、抽检、报验、存放、发放、回收、维修等各方面。施工单位 应设立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保管工作,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自 检,并向监理单位报验,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关的材料登记工作,同 时做好相关的保养工作,施工材料的发放应有登记,避免出现浪 费现象。 l-3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质量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高效 率、组织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领导组织机构。其次施工单位应对 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制定 出详细的岗位职责。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 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施工关键部位更是要由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负责监督施工。另外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 并设立安全员岗位。 1.4施工安全管理 ‘ 施工安全始终是建筑工程项目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施工单 位应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从预防做起, 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流程,对于施 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与搭建质量予以保证,确保在工程施工过 程中安全监督与安全检查工作到位,对于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事 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出相关的分析与处理,设立安全员或以 安全值班机制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1.5施工后期管理 在施工进入到后期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更多,此时各工程 交叉繁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还会关系到已施工完成的分项保 护等问题。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来说,后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后期施工专业性质、规模、特点等来设置施工后期管理的岗位职 能,真正实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率办事,同时能够将目标层 层分解,责任落实。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后期工序质量进行实 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并做好前后工序交接工作,包括工作面的 控制与安排、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的供给、成品保护、交叉施工环 节处理、施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内容。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对策 项目施工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更新,方能完全适应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其中观念创新,即以项目施工管理 实际需求与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不断寻找适应实际 情况的模式并将其不断完善,它是施工管理创新的核心。而技术 创新就是施工单位利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与新知识,采取新 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生产方式,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加值与技 术含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市场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同时,使其 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的一个过程。在组织机构创新方面,目前我 国大多数施工单位所沿用的仍然是传统形式的施工管理组织机 构结构,也就是在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划定项目的范围为施 工合同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其中项目经理机构随着合同的确定而被建立起来,并以合同的终 止而结束,矛盾在于,项目经理机构虽然能从一定意义上起到建 筑工程施工单位代表的作用,但它本身却不属于企业的范畴。很 少能够将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社会效益、形象与实际工程施工 管理运作相联系,从而给施工单位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施工单位并不会仅负责一个工程的施工管理,而是同时有数 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能够很好地处理施工单 位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施工管理 创新对于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未来的生存、发展的 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才是 施工单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发展 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与施工质 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对于建筑 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而施工管理的创新,更是施工单位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只有从施工管理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吸取经验教训,慢慢摸索出 符合市场需要、施工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管 理机制,才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接201页)的成因与控制进行简单探讨。 总结:综E所述,对于 口 的问题,需 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 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JI生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 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 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