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 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分层次教学,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一方面复习列代数式的有关知识,又可借此引出单项式的概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同时,因为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使学生能感受到成功感,可激发学生学习)
二、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2、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x1(1);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2(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
1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
3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③πr2; ④-3a2b。
x2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
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3④是,它的系数是-,次数是3。
2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四、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五、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单 项 式
1、 单项式的定义
2、 例1
3、 例2
教学反思:
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我感受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很重要。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我意识到,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应充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同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智慧,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失误和教学疑难,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节教学策略,以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