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复习作业
一、选择题
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校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你坐上旅游车后,导游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游览的古建筑,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被称为‘罗马的另一象征’。”“罗马的另一象征”是指 ( ) A.大斗兽场
B.帕特农神庙
D.万神殿
C.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3.有报纸记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1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的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 ) A.真迹而价值较高 C.真迹而价值不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D.后人伪制无价值
( )
4.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5.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但在文化方面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6.《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
( )
A.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B.表现了《汉谟拉比法典》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C.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7.在西方,受《天方夜谭》影响的文学作品是( ) A.《神曲》《终成眷属》 C.《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B.《荷马史诗》《历史》 D.《万叶集》《罗摩衍那》 ( )
8.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辉煌一时。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 )
B.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9.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也
A.古埃及 C.古印度
B.古巴比伦 D.古希腊
( )
10.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了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 D.客观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11.象形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该文化成就产生的地区是 ( )
A.①
B.①
C.①
D.①
12.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13.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敦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 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 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 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
14.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古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的时期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白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
C.东西方传统医学都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15.如图是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的“罗塞塔石碑”,所刻文字由法国学者商博良释读成功,并被认定为古埃及文字,这种文字是
( )
A.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B.甲骨文 D.玛雅文字
16.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 A.深受罗马帝国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不是一个国家 D.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17.《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18.“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A.印第安人 “地理大发现”以前 西班牙人 B.中国人 鸦片战争以前 英国人 C.日本人 “黑船事件”以前 美国人 D.埃及人 拿破仑入侵以前 法国人 19.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 000多年历史 B.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20.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 ) ( ) ( )
A.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 B.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
C.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欧洲逐渐形成二元政治格局
21.“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发展的。人口有1 500多万到4 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其言外之意是( )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22.下图体现了中世纪以来日本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
A.神道和佛教 C.神灵和天皇
B.幕府和武士 D.唐风和西风
23.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下图《克洛维皈依教》集中反映了( )
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氏族因素的结合 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 C.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 D.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
24.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加上古代中国,是古代文明的代表,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集权君主政体,这一点在古代印度的表现是( ) A.以金字塔为陵墓 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C.实行种姓制度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2年到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査士丁尼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原因。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马法的局限性。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
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二 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 (2)材料二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密林中披荆斩棘,开辟通路,发现一座方形石柱,高约4.3米,各边宽约0.91米,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前面是一位衣着奇异富丽的人物形象,脸部明显是在表现一副肖像,凝重、肃穆,令人极其震慑。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象形文字。它前面约0.91米远处,是一块同样刻有人物形象和装饰图案的大石块,在这些不期而遇的纪年碑刻前,我们心中立即升腾起对美洲文化遗存的神秘莫测之感,真是刻骨铭心。
——[美]诺曼·哈蒙德《寻找玛雅文明》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纪戛然而止,从此被丛林吞噬;二是出现在尤卡坦半岛的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16世纪被毁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
——《探索历史的奥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寻找玛雅文明》中,作者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哪几方面的文化遗存。各反映了哪方面的成就?
(2)在材料二中的三种“失落”中,你认为哪一种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为什么?
【参】
一、选择题 1.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典型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古老文字,A说法正确;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印度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B说法错误;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西亚文化的代表,C、D说法错误。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神殿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被称为罗马的另一象征,A、B虽然是罗马的古代建筑,但与题意不符;C是埃及的古代建筑遗址。故选D。
3.D
本题材料提到,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1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的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在汉代,其西传更晚,公元前1世纪罗马不可能有纸张,因此这一文物是后人伪制无价值,应选D。
4.A
从“兼顾东西两头”“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没放过’东边这头”可以分析得出,材料在强调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故A正确;B项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材料中的桥梁不是真正的桥梁,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B
依据材料来看,阿拉伯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在此获得了广泛交流。故答案为B项。A项,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A
7.A
由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8.A
根据材料“法老”“木乃伊”可知,它描述的是古埃及文明,宫殿指的是金字塔。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9.C
题干给出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故选C项。
10.C
据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历史碑铭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故C正确;“全面了解”说法绝对,故A错误;玛雅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事件以及军事事件等,故B错误;碑铭带有主观性,故D错误。
1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所产生的地点是今天的尼罗河流域,图中尼罗河流域在①地区,故A项正确;图片中的①地区是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B项错误;图中①位于印度地区,古代印度的文字是印章文字,故C项错误;图中①处于中国,中国古代文字是汉字,故D项错误。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来促进资产阶级的思想,在此过程中,意大利呈现出繁荣的文化和艺术,据此可排除A,选出正确答案D;文艺复兴时期是近代西方艺术发展的开始阶段,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没有推翻天主教的统治,故可排除C。
13.B
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对“很古时代的传说”的考古研究,“贝希斯敦铭文”“《史记》”和“武王克商之年”均不属于传说,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很多古希腊的传说,后来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有关记载找到了古代希腊的部分遗址,故B项正确。
14.C
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医和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都认识到了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仅限于认识到这一点而已,一直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这说明了东西方传统医学都具有经验性特征,C正确。东西方都有关于柳树皮退烧止痛作用的认知,说明在这一点上中医并不是长期领先欧洲的,A错误;合成阿司匹林关键在于“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明白其原理”,所以对制作阿司匹林有启发作用的是欧洲科学家而不是中医,B错误;近代医学发展如合成阿司匹林的重点在于理论研究,而不是先定性再研究本质,D错误。
15.C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象形文字为古代埃及文字,故“罗塞塔石碑”上所刻文字应为象形文字,C正确;古代西亚发明了楔形文字,排除A;中国发明了甲骨文,排除B;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创造的,排除D。
16.B
依据材料“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来看,基辅罗斯在文化、宗教上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B正确。
17.A
材料“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表明尊重财产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处理,故正确答案为A。材料中未体现维护平民或贵族的利益,故B、D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故C错误。
18.A
题干强调“他们”受到外来者的影响而染上他们从来没有得过的病,也说明了二者之间以前没有联系,新航路开辟符合这一特征,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发现了美洲,同时也带来了天花等病毒,使得美洲印第安量死亡,所以题目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分别指的是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和西班牙人,选择A符合题意。
19.C
玛雅文明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距今约4 500年,故A错误。玛雅文明在公元10世纪后开始衰落,排除B; D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C。
20.D
图中的“教皇为皇帝加冕”,一定程度上可证明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教皇和教会在西欧占有土地的总量比例,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教皇与皇帝的关系,不是封建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文字及图片均体现了教权和王权的关系,故可说明当时欧洲正在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故D项正确。
21.D
材料关键信息是“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1492年之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发展的”,并“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联系近代美洲发展历史可知,之后的“改变”是指在西方殖民的冲击下,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故D项正确。
22.A
题干图片体现的是日本12世纪左右形成的武士道,它是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故A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看出幕府的信息,故B项错误;神灵和天皇是神道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武士道的形成与唐朝和西方对日本的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23.D
克洛维皈依教是法兰克王权与教权开始结合的标志,由此可以推出是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故D项正确。
24.C
根据所学,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C正确;A、B、D对应的分别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排除A、B、D。
二、非选择题 25.
(1)原因:罗马共和国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意义: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 (2)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完备:《民法大全》。
(3)原因: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组织编撰了《民法大全》,使罗马法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深远(或答罗马法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4)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
26.
(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
27.
(1)致思趋向:与政治、伦理融为一体。
成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社会需要稳定,人心需要安抚。 (2)致思趋向:与自然科学交织在一起。
举例: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和诸多科学领域。
28.
(1)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反映了玛雅人的建筑成就。发现了方形石柱侧面刻满象形文字,反映了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学。
(2)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正是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使玛雅地区的文化受到野蛮摧残。同时,也有迹象表明,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源于欧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黄热病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极大倒退,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古文明毁灭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