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的读音是:zhèng wèi。
郑卫的拼音是:zhèng wèi。 注音是:ㄓㄥˋㄨㄟˋ。 繁体是:鄭衛。 结构是:郑(左右结构)卫(独体结构)。
郑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指郑卫二国的音乐。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郑卫[zhèngwèi]⒈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⒉指郑卫二国的音乐。⒊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⒋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二、引证解释
⒈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引《楚辞·招魂》:“郑卫妖玩,来杂陈些。”⒉指郑卫二国的音乐。引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⒊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引清汪熷《<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楚骚非变雅之音。”⒋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引清魏源《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郑卫,城外艰苦逾唐魏。”
三、网络解释
郑卫(词语释义)郑卫,汉语词语,意思是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综合释义: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楚辞·招魂》:“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指郑卫二国的音乐。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清汪熷《<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楚骚非变雅之音。”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清魏源《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郑卫,城外艰苦逾唐魏。”汉语大词典:(1).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楚辞·招魂》:“郑卫妖玩,来杂陈些。”(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清汪熷《〈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楚骚非变雅之音。”(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清魏源《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郑卫,城外艰苦逾唐魏。”其他释义:1.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关于郑卫的造句
1、“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2、雅乐即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舞蹈,形成于西周初年,与代表民间俗乐的“郑卫之音”相对应。
3、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4、光武帝不喜浮华,克勤克俭,登基多年,身为一朝天子依然严格身穿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5、步兵三连连长叫刘自达,以前是平汉铁路某段护路队队长,还曾念过陆军小学,其能力得到了郑卫国的肯定。
关于郑卫的诗词
《咏史·文侯耽郑卫》 《次韵·郑卫曲终才雅奏》 《磬石·古乐破散郑卫起》
关于郑卫的词语
楚腰卫鬓 首尾相卫 郑玄家婢 保家卫国 没卫饮羽 螳蜋之卫 郑卫桑间 郑卫之声 郑重其事 滕屠郑酤
关于郑卫的成语
郑人买履 没卫饮羽 郑玄家婢 保家卫国 首尾相卫 滕屠郑酤 螳蜋之卫 郑卫之音 楚腰卫鬓 郑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