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四时期的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

五四时期的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

来源:华佗养生网


五四时期的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

中国新闻史在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有以下几个考点:陈独秀和《新青年》、《新青年》和中国党、李大钊和《每周评论》、三大评论、与周恩来的办报活动、四大副刊、五四时期的新闻学教育和新闻传播的重大改革等。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按照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三种题型来背课本和资料内的重点内容,碰到题目时要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连成线来作答。以下将对常考的与新闻教育和研究相关的新闻史考点进行梳理。

一、五四时期的新闻教育

五四时期的新闻教育离不开几个常考名词解释的人物:徐宝璜、邵飘萍和戈公振。

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一起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老师,这个学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成立代表了我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也是标志着新闻学在我国作为一个学科的开端。徐宝璜为讲课所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来改名为《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专著。该学会还出版了三期《新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如、高君宇和罗章龙等。

戈公振1920年开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在此期间他编译了《新闻学撮要》。他撰写的《中国报学史》,最早论述了我国新闻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泛论新闻学,开创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成为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文献。戈公振对我国新闻事业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报学史的研究是一门学问。

1925年后,戈公振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中国报学史》一书从1927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大学新闻系的主要教学用书之一。

二、五四时期的新闻研究

五四时期的新闻学研究集中在三方面: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其中新闻史研究是上文提到的戈公振与其著作《中国报学史》。下文将重要介绍五四时期重要的新闻本位思想,它也标志着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邵飘萍在其著作中指出,新闻事业过去重政论而非重新闻的弊端,明确的提出了“以新闻为本位”的重要原则。

新闻本位思想是五四时期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后来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闻本位,就是指一切新闻活动都要以新闻本身为起始点、出发点和着眼点,本着对新闻负责的态度,按照新闻活动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从事研究、开展新闻工作。

新闻本位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新闻本位指的是以新闻事业为本位,狭义的新闻本位则是指新闻报道(供给新闻)为本位。

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谈到“新闻纸”的首要“职能”就是“供给新闻”(其它分别为“代表、创造、灌输知识、提供道德及振兴商业”),在今天看来,报纸的首要任务是“供给新闻”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但在当时这一说法确有着破天荒的意义,因为在此

之前,政论报纸大行其道,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主流。因此,正本清源对于国内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非常重要,它不但说明了“新闻有学”,而且具备了“学”的根基。

五四后诞生的新记《大公报》和世界报系等都可以看到新闻本位的影子,例如《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三、对现实的一些思考

2012年,习jp上台时就提出了要以新闻本位的思想来报道新闻,说明了新闻专业主义是造就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武器,能够建立媒体的市场,吸引受众的使用。

但在媒体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是否新闻本位又是胜出的法宝?据最新的调查数据,美国的几大电视台,提供的观点比重已经大大超过客观的新闻信息。海湾战争前期,默多克旗下的FOX因为其激进的观点,赢得了更多的收视率,第一次超过老牌新闻大户CNN。而现在CNN是少数能勉强维持提供超过一半比重的新闻的媒体,它的收视率明显不如其他提供观点的媒体。

那么,考研的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新闻or观点?(小编提醒大家,面对观点问题时,千万不要完全否定一边,赞同另一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文/语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