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方法初探
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若能运用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引人入胜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然有趣地进入汲取知识营养的境界中,或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或给学习新知识创设一情感氛围,或为引发学生思考布阵设疑,制造悬念,或激发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产生强烈的追索情绪,给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教具(模型)导入法
上课时,先出示一件精美的教具,让学生大致认识其特点,教师在适时予以点拨,概述性地引入新课。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燕子)这是一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呀!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它仿佛正向我们飞来了。”(同时出示教具,板书课题)。
运用这种方法揭示课题,开门见山,入情入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二、故事导入法
我在讲《齐天大圣》一课时,先出示自制挂图(图上画有孙悟空手握金箍棒的动态画面)引出主人公孙悟空,在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他的故事,(学生陆续说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并抽一学生扼要讲讲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这时,班上学生眉飞色舞。然后我说:“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关于孙悟空的另一个有趣故事——(板书)《齐天大圣》。这一席别开生面的导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整堂课的气氛异常轻松、活跃。
三、对比导入法
我在上《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新学期伊始,你们就会领到一本本崭新的教科书,当时大家的心情怎样呢?(很高兴),是否会一蹦三尺高呢?(不会)。我们今天马上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故事的主人公,一群小学生知道将要领到教科书时,竟然高兴得跳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开始学习新课文。强烈的心里反差诱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释题导入法
我在上《伟大的友谊》一文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友谊”一词,问学生知道什么叫友谊吗?(友谊就是朋友之间的交情)。这种交情是否都是一样的呢?(不是)。对了,朋友间的交情有厚薄,贫贵之分。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他们的情谊可深可重了。用原题中的词语说教——(伟大)(在“友谊”之前再板书“伟大的”)。这种剥笋式的引导,艺术情韵浓,有利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定要争气》等课文,课题含
有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释题,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发展了思路。
五、设境导入法
这一方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先进的电化手段,把学生带入画面与课文意境之中,实施立体教学。一位教师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广西桂林迷人的自然风光的录像。学生看了录像,听了解说后,不禁为桂林迷人的自然风光啧啧称赞,既激发了阅读兴趣,也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看图学文、古诗、介绍事物的文章均可采用。
此外,还有过渡导入法、设疑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启发导入法、示例导入法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概言之,可以采用与之适合的导入法。新颖有效地导入新课,将在新旧知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课内外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彩桥,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