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问题”学生心灵
回想与五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书难,育人更难。这些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告别了孩童时代,进入了一种似懂非懂的年龄,也开始步入懵懂的少年时期,从而来适应一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可以算是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从而出现了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以至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也差于同年龄的孩子,甚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即所谓的“问题”学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造成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成因:
人的指责,他们心里总感到很压抑,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二是戒备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 三是逆反心理,教师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变相体罚等过激行为,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
班集体冷漠,不关心,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爱”字更为重要,给这
写孩子更多的爱才能把孩子唤回正常的轨道,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爱字当头,以诚相待
有差生的转化。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爱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完全可以填平,问题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也是完全可以矫治和清除的。
2.找闪光点,催之上进
的因素,即闪光点。我们要努力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势必形成,并驱散消极因素的迷雾,现出他们金子般的耀眼光华。对于问题学生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功,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会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逆反心理障碍就会得到根本的转化和矫治。关于这点,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能经常使用,找不同人的闪光点,效果很好。以至于差生感到不好意思再去做一些行
为不当的事,或者内心又找到了自信的感觉。
3.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然做出极大的努力,也无法超过其他同学,于是产生了厌学、惧学的病态心理,奋发向上的动力不足,甚至完全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机。对此,我积极培养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学知的欲望。
4.宽容学生,给点自省空间
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因此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他们不因为有了过失就失去了自尊心。相反,在犯错误以后,会变得更加敏感、更加自尊、更加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并且有些学生能够从所犯的错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中重新去认识、评判自己。如果这个时候,还一味地严厉训斥、指责肯定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甚至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表现出一定的风度,该宽容时要宽容,在和风细雨中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即使学生一时还难以认识自己的错误,老师应当在制止了其错误言行以后,也应当给学生一段思想认识的时间。虽然一时难以奏效,但是却不会因严厉的批评,训斥而形成对立情绪。我想,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猫”与“鼠”的关系,而是一个和
谐的集体。恰当地运用宽容,给学生一个自省的空间,一个反思的余地,通过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段,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境界。
思想的,尤其现在的小学生自主性强,思维也敏捷、观察力也非常强,要打动他们的心灵,从思想上转化他们,确实需要付出很多的心思。针对这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对策可能很多,但是我想,最终需要付出的还是我们教育者的爱,从人格上给予他们以尊重,从心理上给予他们爱的滋润,让爱来点燃问题学生心中的明灯,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前途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