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小题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5】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小题7】张明在大华贸易公司年年亏损、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出任总经理,这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小题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鸣风萧萧。
1.采菊易杨下
①速生易杨林的叶子被秋风吹得稀疏,老秦家的胎菊就要收获了。射阳人爱把制茶用的菊花种在易杨树下。夏天,易杨的浓荫可以挡日头,防止一望无际白晃晃的太阳把菊花苗烤焦。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②采摘胎菊要赶时辰,等花苞全炸开来,菊花的花粉散逸到空气中,就只能制作白菊茶了,保健作 用和浓香味大减。因此,上好的胎菊要趁花苞完全长鼓,第一枚花瓣刚刚翘起,就像婴儿团拢的小拳头忽然张开了他的小拇指,就可以采摘了。 ③老秦两口子都是早上五点即起,开始趟着露水采摘胎菊。七点钟,直起腰来准备吃早饭时,裤腿上的露水印子已爬到离膝盖只有十厘米的地方。胎菊的花粉,把裤脚都染香染黄了。老秦走到哪儿,都有蜜蜂嘤嘤嗡嗡跟着。
④早一次晚一次的采摘,要持续差不多一个月,这对年过六旬的老秦夫妇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此刻,他们比平时更盼着儿女们周末开车回来帮忙,好让他们的老腰歇一歇。老秦的孙子9岁,外孙女7岁,易杨树下的胎菊丛,是他们玩耍的乐园。不仅如此,这两年,每到收获季, 儿女们还把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带来了,城里客多带着小孩子,由着他们在易杨林里撒个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老秦觉得易杨树林里添了许多生气。
⑤易杨林里不但可收一袋袋的胎菊 花,还可收获一窝窝的白蘑菇。老秦亲自上灶,用自家榨的菜籽油煎蘑菇片给大家吃。厚切的蘑菇片上鼓出金黄的小油泡,香气散出老远,往往还没上桌,就被小孩子们抢吃一空。老秦的儿子抢到了一片,说这蘑菇还是这样白煎了好吃。射阳离海近,土壤有盐分,加上易杨树下每年堆积了那么多腐叶,出产的蘑菇肥腴鲜香,韧性十足,倒有几分像松茸的味道。
⑥吃了老秦家的土灶饭,第二天一早,城里来客也不管皮鞋是否被露水浸得塌软,风快麻利地干了一气,把该收的胎菊都收了,把该收的苹果也收了。老秦家还种着二三十棵苹果树,基本不用联系销售,都是儿女们的同事和朋友买走了。春天就订了货,秋天自己来采摘。苹果的颜色浓郁如油画,一半被秋阳烤成了橙红色,另一半还是青黄的 ,个头儿都不大。果树下埋过有机肥,又基本不打药,苹果 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能吃。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⑦所有的小孩子都乐不思返。成日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大厦里忙碌的大人也终于亲近了自然,露出开心的笑颜。平常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小摩擦、不痛快,在此时也都烟消云散。等到老秦帮着把成筐的苹果搬上汽车后备箱,老秦妻子把胎菊茶怎么泡、菊花枕怎么用都交待好,汽车喇叭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还在易杨林里呼喊玩耍。那时刻,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这种辉煌持续了约一分钟,空气里弥散着胎菊的干爽药香,城里客都看呆了。
⑧有一次城里客返程路上,儿子发来短信:“爸,同事说小伢子们到你这儿来了以后很神奇,肯干活,还不要冰激凌肯德基之类的奖赏。”老秦笑笑,自言自语道:“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明前茶文,选自《扬子晚报》)
【小题1】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两句诗有关,其作用是什么 ? 【小题2】文中写采蘑菇、收苹果这样的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妙处。 (1)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被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甲】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⑶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①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墨池记》节选)
【注释】①强:勉强②徜徉(chángyáng)肆恣:纵情遨游。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县官日有禀销之供() (3)而尝极东方()(3)羲之之书晚乃善()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小题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小题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甲】文第⑴自然段就是用自己幼时的 与下文太学生形成鲜明对比。(2分) 【小题5】【乙】文作者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1分),【甲】文作者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一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的启示。(2分)
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3分) 【小题2】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B.首联直言“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
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jù)秸(jiē):张耒(lěi)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任太常寺少卿。
【小题1】诗中对两个儿子提出明确告诫,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1分)
【小题2】赏析下面诗句(3分)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小题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4.古诗文赏析(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1.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个,然后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如花的青春 (二)我欠你—个 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