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量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的计算

测量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的计算

来源:华佗养生网
豳 计量与测试技, ̄)2014丰第47墓第72期 测量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的计算 郑 红 (自贡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在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中,有时需要计算自由度。本文将就如何理解自由度,特别是如何理解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以及如何计算A 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等。 关键词: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自由度;自由度的计算;有效自由度;定义;计算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410.55 DO1:10.15988/j.enki.1004—6941.2014.12.023 Calcutation of Degrees of Freedom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Zheng Hong 1 引言 测量,用极差法求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时其自由度 在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中,有时需要计算自由度。 如当需要评定扩展不确定度 为求得k。时需要计算自 由度;当比对或能力验证在不确定度评定时有时要求计 算自由度,当用户为了解所评定的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 可通过查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的表1: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 表得到。 3.3对同一被测量核查m次,每次核查时测量n次,其 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为/.I=(n一1)m。其 自由度同以后的测量过程的测量次数无关。 而提出要求时需要计算自由度。本文将就如何理解自由 度,特别是如何理解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以及如何计算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B类 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 效自由度等。 2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3.4对同类被测件测量m个,得到m组数据,每组测量 次,其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为 =m( 一 1)。 3.5对同类被测件测量m个,得到m组数据,每组测量 的次数不完全相同,设各为n 次,其每一组的标准偏差的 自由度 =//, 一1,则 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 度 :∑ 。 J l JJF1059.1—2012( ̄oj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给 自由度的定义:在方差的计算中,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 制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通过t/,次测量确定一个被测 1),其中"It 为残差,是各测得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4 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 不确定度 (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 )]/u( )有 关,其关系为: 1 “‘( ) 1 r△[ ( 。)]1~ ,,、 量的估计值时,所得的样本方差为( +u;+…+u:)/(r/, 示》,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与所得到的标准 一和的项数即为残差的个数//,,被测量只有一个即和的受 约束的项数为1,由此可得自由度 =n一1。 也可理解为被测量只有一个时,为了估计被测量,只 需要测量一次,但为了提高测量的可信度而多测了n一1 次,多测的次数可以酌情规定,所以称为自由度,多测了 n一1次,其自由度 :/7,一1 o 3 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ivi 丽一 【 J 【l 这个计算式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来计算B 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 4.1 关于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的自由度计算公式问题 4.1.1标准不确定度u(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II, ( i)]/u( )的问题 11,( i)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实际上就是标准不确定 度u( )的标准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值△[1Z( )]除以该 标准不确定度 ( )所得到的值△[u( )]/u( i),这就 3.1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1,次重复 测量,用贝塞尔公式求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时其自 由度 =n一1。 3.2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n次重复 收稿日期:2014—10—28 郑红:测量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的计算 正如我们在计算相对误差时用的是某测量点的测量绝对 误差(即某测量点的测得量值减该测量点的标准值之 差)除以该测量点的标准值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在实际 中标准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值△[11,( )]不好计算,而用标 准不确定度u( )的标准差盯[u( )]来近似替代标准 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值△[u( )],然后用13"[ ( )]除以 该标准不确定度u(x )所得到的值 [tt(X )]/u(x )来近 似表示△[ ( )]/u( )而已。 在这里,也许大家对标准不确定度u( i)的标准差叮 [u( )]比较陌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在 JJF1059.1—2012{ ̄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关于A 类评定,无论是测量过程的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评定以 及规范化的检定、校准或检测量中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 评定,都已经有实验标准偏差的标准偏差0|[s( i)]、标 准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or[u( )]的身影,只不过是用的 s[s( )]、s[u( 川来表示的而已。 如在JF1059.1—2012中,关于测量过程的合并样本 标准偏差的评定是这样叙述的: 对一个测量过程,采用核查标准和控制图的方法使 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若每次核查时的测量次数 为nj(自由度为 ),每次核查时的实验标准偏差为s,,共 核查m次。则统计控制下的测量过程的标准不确定度 可以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厚  表征。 若每次核查的自由度相等(即每次核查时测量次数 相同)。则合并样本标准偏差为 s =// 兰 m (2) 以上是JJF1059.1—2012所叙述的。 如果我们把第.『次核查时的实验标准偏差s 用下式 表示 s(, )、  √ 于/毫((%一 )  (3) 而 ( )=s( ) = (4) 将式(3)代入式(2),则得 ( 一 ) — (5) 在这里, 就是 的实验标准偏差s( )的标准偏差 s[s( )],即我们前面所说的实验标准偏差的标准偏差 盯[s(x )]。 而 的标准不确定度 ( )的标准偏差s[ ( )],即 s ̄tf、x 川 √ 艇 一= √ 一 :厍×肛 ㈤ 在这里,s[u(xi)]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标准不确定 度“( )的标准偏差 ( )]。 4.1.2关于不确定度的自由度计算公式问题 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见公式(1)。如 何来理解这个关系式呢? 在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中,关于自由度的术语注解3:自由度反映了相应实验标 准偏差的可靠程度,用贝塞尔公式估计实验标准偏差s 时,s的相对标准差为 (s)/s=1/√ l,,若测量次数为9, 则 =8,表明估计的s的相对标准差 (s)/s=1/ 2 = 0.25,其可靠程度达75%。 由叮(S)/s=1/ ,可得: (7) 则 =寺 (8) 根据前面的推导,u(xi)= ,(由式(4)可得) √n (戈 )】: (由式(6)可得) √n 所以s( )=u( )√n,s【s( )】=s【u( )】√n 于是得 = = 对式(9)中的s( )用s表示,s[s( )]用叮(s)表 示,s[u( 用盯[u( 川表示,代人式(8)可得 1 s [u(x ) ] 1 ( ) 丽 丽 标准不确定度u(x )的标准偏差cr[u(x )]用标准不确 定度u(xi)的绝对误差值A[u(x )]来近似表示,则得到: 1 s 1 ( ) 1 r△[M( )】1 丽 【 J 式中的△[ ( )]是标准不确定度 ( )的绝对误 差值△[ ( )],它并不是代表 (x )的增量,而是代表 评定u( )的不可靠程度。举砝码准确度等级引入的标 准不确定度为例,根据jjF99—2006(砝码》检定规程:在 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m。的单个 砝码,其折算质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 =2),应不大于 相应准确度等级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以 200g的E:等级砝码为例,其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为 0.3rag,则其扩展不确定度U=0.1mg,由此得到200g的 E 等级砝码由准确度等级所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 ) =0.05 mg。因为我们是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来确定的 u( ):0.05mg,其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相对不可靠估 计为10%,由此可倒推算出△[ ( )]=0.005mg,这个 值也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 )的标准不确定度绝对误差 值,则标准不确定度u(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估计 值△[u( )]/u( )=10%。其自由度 =50。这里举 这个例子,只是说明△[ ( )]的含义,而并不是让你去 具体计算△[ ( )]、△[u( )]/u(x )。 上面举的是求由砝码的准确度等级所引入的标准不 确定度时的自由度的例子,这也是求B类评定的不确定 度分量自由度的一个例子。现在我们仍以200g的E 等 级砝码为例,来求A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 对一个测量过程,采用核查标准和控制图的方法使测量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对同一被测量核查m次,每次 核查时测量n次,其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为 =(n一1)m。假设对200g的E:等级砝码核查10 次,每次核查时测量6次,则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自由度为 =(6—1)X 10=50。 如果我们想通过实际测量来计算标准不确定度u ( )的标准偏差仃[u( )],那就可根据上面的方式,对 同一被测量核查m次(组),每次核查时测量n次,首先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出每组的实验标准偏差s( ),除以 得到每组的标准不确定度 ( ),再利用公式(8)计算出 标准不确定度u( 。)的标准偏差 u( )]即叮[u( )], 用(it[u( i)]除以u( )即可得到盯[ ( )]/u(x )即△ [ ( )]/u( )的值。不过要注意的是计算所得到的仃 [ ( )]只有一个,而每组的标准不确定度u( )对本例 来说有6个值,也就是说得到的盯[ ( )]/u( )有6个 值;如果我们将6个“( )相加除以6得到其平均值 ( ),那就只得到一个 u(X )]/u( )值了!这就像我 们测量200g的E:等级砝码6次,如果用每次的测得量值 减标准值之差除以标准值可得到6个相对误差值,而用 6次的平均值减标准值之差除以标准值就只能得到1个 相对误差值一即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了! 由上面的推导及例子可以看出,A类评定、B类评定 的自由度的计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通的,且相互关联 的,只不过计算的方式不同而已。 4.2关于不确定度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如何应用的问题 根据经验,按所依据的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来判断 (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M( )]/u( )。 在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对于B类评定的不 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的计算是根据经验来判断得出的, 而不是让你去具体计算得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在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的案例 中,一般没有去计算12.( )的标准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值 的,都是直接抬出 [11,( )]/u( )或△[u( )]/u( ) <r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丰g41基第,2期 等于多少,然后直接代人式(1)计算出自由度的;有的资 料干脆就直接抬出“相对不可靠估计为xx%”,以替代△ [ ( )]/u(x )然后直接代人式(1)计算出自由度。说 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在有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 示实例的书中,如本应该称为“相对不可靠估计为10%” 的话却写成“对该估计的可靠性为10%”,而且全书都是 如此。笔者认为将本该是相对不可靠为10%写成可靠 性为10%是错误的,因为不可靠为10%其可靠性就为 90%,而可靠性为10%则不可靠就成了90%了。这是我 们将自由度的概念搞清楚之后,再来看这些问题就觉得 这是不应该犯的错误了! 这就不难理解:估计△[ ( )]/ ( i)=10%,则自 由度/.ii=50。它就是根据有关信息估计u( )的计算值 的不可靠性△ ( )/u( )为10%,即可得 一号[【 砉譬 ] 一J ~=丢××【 ]而J ~: 1 x100=50u 那么,我们怎么来估算△[ ( )]/“( )呢?其方 法是:根据经验按所依据的“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来判 断。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越高,相对不可靠估计值就越 /b(这里绝不能因为相对不可靠估计值越小或越大就推 出标准不确定度u( )的绝对误差值的估计值△[/.t ( )]也越小或越大的错误结论),自由度就越大。如果 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比较低,相对不可靠估计值就越大, 自由度就越小。 既然/t[ ( )]/u(xi)是相对不可靠估计的程度,那 我们就非常好操作了,这完全由我们“根据经验,按所依 据的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来主观判断或者参考已有的 范例。通常情况下,对绝大多数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测量 结果或诸如示值误差、读数误差、分辨力等引起的标准不 确定度,其不可靠的程度通常就取10%。只有那些绝对 可靠的理论数据我们才100%相信,其不可靠的程度为 0,自由度也就是。。了。得到相对不可靠的估计值后,可 通过查JJF]059.1—2o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 表4:△[u( )]/ ( )与 关系表得到 。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Y)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 度,用符号 表示。它说明了所评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的可靠程度,并可用于在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 时求得 包含因子k。。 当各分量间相互且输出量接近正态分布或t分 布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通常按下式计算 u:(y) N 4 i=1 b'i (下转第48页) 雹 U=3.5×10 +121 ̄A 计量与脚试技术 074丰第47卷第T2期 不确定度,见表4。 表3各量程区间数字多用表示值误差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钡4量1A时U=3.5×10一 ×1+12pA=±4.7× 1O A,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均为正态分布,包含因子 = 2,则 u(IN)=U/k=4.7×10~/2A=2.35×10 A 0.0001 一2201xA 1.2×10一 2.3×10~ 2.6×10一 5.2×10~ 5.2×10一 4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表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2如 一2.2mA 9×10一mA 2.1×10一 ⅡLA 2.3×l0一 mA 4.6 xl0一 mA 4.6×1O一 2.2mA 22m/i 8×10—5mA 20×10一 mA 2.2x10-4mA 4.4×l0一 mA 4.4×10— . x10—5 22mA 220mA 1.1×10一mA 2.6×10—3mA 29×10—3mR 58×10~mA 5.8..220mA 2.2A 2.4×10一 A 2.35×10一 A 2.36 x10一 A 4.7 x10一 A 4.7×10一 2A 10A 9 xlO一 A 2.1×10—3A 23 x10— A 4.6×10一 A 4.6 x10一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 由2.3条可得到 u ( )= ̄/M ( )+M (,Ⅳ)=2.36×10 A 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 =2,扩展不确定度u为 U=Ji}u ( )=2 x2.36×10 A=4.7×10一 A 参考文献 [1]冯占岭.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中国计量出 版社,1989. [2]叶德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换算至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 测量1A时, f=4.7×10 =2 根据同样的方法,对其他测量点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结果如表3。 7不确定度报告 作者简介:任刚,男,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奎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通讯地址:833200奎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马晓军。伊犁州计量检定所(伊宁835000)。 数字多用表直流电流各量程区间示值误差测量值的 (上接第46页) 在计算有效自由度时,必须注意u (y)是测量结果 y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其 (y)= u( ),即 (),)是 o.^i 1, 标准不确定度u( )乘灵敏系数 之积,而不能在计算 a ‘ 时只代人标准不确定度“( )之值。 当测量模型为Y=A 砼… 时,有效自由度可用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形式计算, [ (y) ] [P'u(—x')/xi]4 —i=l /,ti 实际计算中,得到的有效自由度不一定是一个整数。 如果不是整数,可以采用将 的数字舍去小数部分取 法:一是“四舍六人,逢五取偶”,例如计算得到U= 11.25mm,则取U=11mm;二是将不确定度的末位后的 数字全部进位而不是舍去。例如计算得到U= 11.25mFfl,则取U=12mm。其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字只人 不舍的做法同有效自由度的数字只舍不入的做法正好截 然相反。但其最终都能起到使扩展不确定度增大的效 果,这样更为保险。另外,扩展不确定度增大这在参加比 对特别是比对结果采用归一化偏差E 值来评判时对参 比实验室非常有利。 6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A类评定、B类评定以 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其自由度的计算是不同的,但是 相互之间又是有关联的,理解和掌握自由度的概念和计 算对我们评定不确定度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文献 整。例如计算得到I,。 =11.75,则取/,'et=11。f 因为当包含概率相同时,有效自由度往小靠整其包 含因子.j} 比有效自由度往大靠整的包含因子 。大,由此 可使其扩展不确定度也大。例如当包含概率为0.95时, 有效自由度 =11, =2.20;V,f/-=12, =2.18,前者的 大于后者,显然当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相同时其前者的 扩展不确定度也大于后者。 这里,顺便谈到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字修约,有两种方 [1]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北京:中国计量出 版社. [2]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量 出版社. 作者简介:郑红,女,工程师。工作单位:自贡市计量测试研究所。通讯地 址:643000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工业园区荣JIl路6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