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刘德运:中、
中、西方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
刘德运
(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内部审计定义、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厘清这些差异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审计目标
一、引言
当机构规模变大时,机构内所有权和经营权就会逐渐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不一致,致使管理层内部的目标也不一致,因此客观上需要进行监督,但由于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在能力和时间上的原因无法实施足够的监督,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应运而生。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和高层管理部门负责,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评价,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辅助企业的内部管理,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后,将有大合资企业等需要大量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国内企业要和外资企业竞争,也要加强管理批国外公司企业进驻我国,外资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因此,了解对比中西方内部审计的差异,反思我国内部审计的不足,对于搞好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当然,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机构,其内部审计的目标、作用、方法等也有差别,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总结了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变化于1999年颁布的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并于2001年修订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从属性和工作两方面对内部审计的整个体系作了非常完整的规定。其实,我国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也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审计署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随之又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的作了一些新的界定,这些新规定及准则对于指导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还是与西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存在一些差异,下面结合我国内部审计规定及内部审计现状的调查,比较中、西方两者差异,通过这种比较,或许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中、西方内部审计基本标准差异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不同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的最新概念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实现其目标。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概念是: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
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通过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仅检查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而西方国家除此以外还涉及到了评价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审计范围过窄。而且把应属于外部审计人员执行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由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发生了审计对象错位的现象。同时,相关规定对内部审计定义不恰当,带有行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并列不能否穷尽内部审计外延,即三者并集并不色彩。如把财政收支放在内部审计对象的第一位;把财政收支、
简单等于内部审计的全部范围,而且三者之间有重复内容,不能简单并列。
(二)目标、侧重点不同所谓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师开发的、确定审计业务希望实现内容的概要声明。中、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定义不同,从而引导出两者的目标、侧重点各不相同。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任何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机构目标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机构其表现各不相同。在同一机构内部,目标也细分为多个层次,但不论如何细分,西方内部审计目标和其所在机构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并且也为机构的总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也正因如此,内部审计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把总目标定义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其引导内部审计人员仅针对经济目标来努力,但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很多情况下经济目标和机构总目标是无法保持一致的,这种审计目标的错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且仅针对经济目标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就使内部审计带有片面性,可能给整个机构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审计依据、标准不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订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并且根据内部审计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修订。(2001)以新职业定义为基石,由属性标准、工作标2001年又完成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最新修订工作。《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准及实施标准三部分组成。对内部审计的新变化进行了总结,使新标准能紧紧跟随实际的发展,对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我国,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国家审计署下也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但准则规定不细,而指南尚未出台,对内部审计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够,所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订任重而道远。作者简介:
刘德运(1971-),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讲师
98
・学术版2006年第9期
(四)关注内部控制范围不同内部控制是由一个机构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过程,旨在为实现下述各类目标提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表明西方内部审计目标和供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其所在机构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并且也为机构总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内部审计目标源于机构管理的目标,而机构的管理离不开内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要关注机构的内部控制,在内部审计师审计的每部控制,内部控制为机构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服务。
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价,并且如果需要,内部审计师可以审计机构所有的内部控制,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审计范围不受任何(内部审计无禁区),内部审计将拥有所需要的监视整个控制系统的权力而不受管理部门的干预,可以说在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依存性的特点。我国内部审计的习惯做法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更多能关注和财政、财务收支有关而且在机构内部,管理层也不支持内部审计师评价和财政财务无关的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其他内部控制制度,关注力度远不够。
部控制,这种对内部控制的局部了解,无法形成对机构的全面认识和评价,无法向管理层提供内容比较详细、评价比较客观的报告,使内部审计部门仅跟在财务部门后面进行拾遗补漏,这大为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中西方内部审计管理与方法差异
(一)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在机构中地位不同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程序、方法及其标准非常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向机构的管理层提供与所审查的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资料,协助机构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而且内部审计师素质高、因此,内部审计师提供的这种评价信息是的、客观的,内容是其他报告所没有的,机构的管理专业能力强,不参与内控制定实施。
层通过使用内部审计师提供的独一无二的报告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有关的决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而,内部审计部门是机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它在机构内部作为领导的“参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机构内部深受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的重视,在机构内地位很高。我国内部审计的起步较晚,各个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贯彻审计准则,基本上还是根据实践中自己的经验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较差,而且很多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规定而虚设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越不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越不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越不认真审计,领导越不重视,这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二)监督层次不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或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向最高层报告,内部审计师可以审计机构内所有层次,包括高级管理层。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向机构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副职报告,有的机关部门将内部审计部门合并在纪委部门,且只对纪委部门负责,其结果是对高层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对领导缺乏必要的实质性监督。甚至有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迎合国家规定,财务审计合一,审计人员对财务主管负责,导致对财务的监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监督层次低,不能针对机构内享有的阶层进行监督的现象,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三)方法不同西方国家由于计算机技术比较普及,并且有先进的审计软件供选择,内部审计师一经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就大为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大量采用以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尤其是统计抽样的方法,可以在同样时间内部审计更多的项目,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抽样审计的客观性。而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虽然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快,但是审计软件跟不上,这就了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其结果是计算机没有发挥作用,仍基本上以手工审计为主,很多机构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即使建立了也完善审计内部控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缺乏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往往和实际脱节。因此,我国在建立、
度,这导致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采用抽样审计受到了,既使采用抽样审计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低,没有掌握需要统计、数学等专业知识的统计抽样技术,大多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式,使内部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四)审计计划的制定依据、方法不同所谓审计计划,既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年初制订的一年内的审计工作安排,即对一年内部审计计的对象(审计什么),审计的先后顺序等的事先安排。西方国家内部审计部门一般以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定审计的对象和顺序,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也就是审计人员应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优先审计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系统。成本包括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相关的费用;效益产生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并避免的可能的损失。将风险可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即风险是暴露的金额和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组合。内部审计部门为了合理确定风险的高低,要紧紧围绕内控对风险进行多次评估。而在我国,大部分机构中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制订年度审计计划的意识,审计的随意性强,即使有也是其计划中的原则和依据与实际审计工作极不相符。2003年修订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遵守内部审计准则、规定,按照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实施审计。
(五)具体项目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师在审计前要为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并且审计计划在审计工作之前得到书面批准,在审计工程中,对计划的调整也应得到批准,这种安排能够节约时间,并且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而我国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前没有制订计划,大多是直接进入审计,由于没有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最终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理想。
(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人员要了解、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这样内部审计
人员的结论和建议都带有针对性,通过向管理层提供建议,让管理层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这种循环是一种量性循环,它不但针对结评价并采取措施,这种解决是通过建立制度来解决的,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问果,更主要的是它针对问题产生是过程和源头来分析、
题,既治标又治本。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仅仅审计财政、财务及相关的资产,仅仅关注财务内控,仅仅针对结果进行审计,没有堵
(下转第108页)
99
朱一新:高校知识资本管理的思考
本,这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知识资本必须与企业联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知识结构及知识创新能力,不再是以简单的物质资本、自然资源来作为企个独特的知识体,是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及企业的知识容量、
业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极大地取决于其知识的广度、深度、知识结构及知识创造力。知识以其无限性、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毫无疑问,企业获得知识资本的捷径就是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联盟,这为高校知识资本与企业联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知识资本与企业联盟的方式有多种。如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基地;高校以研究资源或成果作为股份与企业共建经济实体;企业参与高校的研发工作等。知识与资本的有效“嫁接”,不仅使企业快速获取竞争优势,而且也促进了高校知识资本的发展,推进了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增强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姣:《高校知识资本管理初探》,《江苏商论》2004年第4期。
[2]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3]赵春喜:《目标成本管理在降低科研成本中的应用》,《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ReflectionsonImplementingManagementofIntellectualCapitalinUniversities
ZhuYixin
(FinanceDepartment,NantongUniversity,Nantong,Jiangsu226007)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oryofintellectualcapital,throughanalyzingthestatusquoofintellectualcapitalmanagementinuniver-sities,andguidedbyhuman-centeredapproach,thearticleinvestigateshowtoinspirethecorecompetitiveforceofuniversities---humancapi-tal,andproposesthatnewadministrativemeasuresofuniversityintellectualcapitalshouldbeestablishedandthatallianceofintellectualcapitalbetweenuniversitiesandenterprisesbemadesothatuniversitiescouldhaverapi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competitivesuperiority.
(编辑聂慧丽)Keywords:IntellectualcapitalinuniversitiesManagementInspirationofhumancapitalAlliance
!!!!!!!!!!!!!!!!!!!!!!!!!!!!!!!!!!!!!!!!!!!!!!!(上接第99页)
住问题的源头,治标不治本,内部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也是中国内部审计最大的不足。
(七)工作底稿的形式不同所谓工作底稿就是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它在为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促进第三方检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发展,证实内部审计部门遵循实务标准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虽然收集的证据、形成的结论和建没有对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包含的要素进行明确规定,但内部审计师要把审计过程中编制的计划、议等记录于工作底稿,却是强制要求,在西方国家几乎所有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底稿规定,所有的审计证据都记录于工作底稿。在我国,大多数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不重视工作底稿制度的建立,很多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工作底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机构虽然重视对审计证据的记录,但没有统一的格式,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这不利于工作底稿集中归档和保存,而且很容易丢失,不能发挥工作底稿的应有作用。
(八)后续审计工作安排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保证审计报告得到应有的充分考虑,确认管理层针对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时的工作过程。并且这种后续审计的责任,要在内部审计制度的章程中得到明确。由此可见,后续审计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得以实施,使内部审计得以地结束。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把审计报告提交后,就算完成了工作,对审计所提问题往往没有落实到实处,导致下次审计时仍然出现类似的现象。
(九)处理权不同西方国家在内部审计处理权问题上仅有建议权,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有决定权和部分处理权。2003年修订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综上所述,我国内部审计现状和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制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内部审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经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努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在中国蓬勃展开,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内部审计在实践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omparativeresearchofInternalAuditbetwee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
LiuDeyun
(Shandongeconomycollege,Jinan,Shandong250014)
Abstact:ChineseInternalAuditAssociationpromulgated《ChineseInternalAuditStandards》.TherearesomedifferencesbetweenChi-
neseinternalauditstandardsandInternationalinternalauditstandardsindefinitionofinternalaudit,auditscope,method.DiscriminatingthesedifferenceswillbeusefulincomprehendingandapplyingChineseinternalauditstandards.
Keywords:InternalauditRiskAudittarget
(编辑
聂慧丽)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