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爷爷植树》教学杂谈

《爷爷植树》教学杂谈

来源:华佗养生网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2、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春天来了,柳树醒了,桃花红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的好日子。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呀?

  生:3月12日

  师:1985年的3月12日呀,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爷爷植树

  板书:爷爷植树

  生个别读课题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植树)

  生:都有“木”字旁

  师:换一个词语来说“植树”

  生:种树、载树

  师:我们来看课文里是怎样来讲邓爷爷植树的故事的?打开课本

  二、朗读

  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重的字、词

  师: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把我读得重的词语找出来。

  师:请同学说说

  生:…  … 

  师:拿出笔,我再把这些重点词语说一遍,用符号把它们划一划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刚才划出的重点词语

  师:读好的同学看字表圈生字,圈到哪个字大声地读

  请同学领读生字,请一位全部读,再分别请同学来领读后鼻音、前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

  三、细读

  师:同学们在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想好了进行4人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小组汇报:请小组长来汇报一下讨论的情况

  请5位同学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尤其要听重点词语

  5人小组找伙伴来朗读课文,要求是有男有女,请合作得最好的一组上台读

  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堂课和上次的研究课有很大的差别。上节课主要是“以读代讲”,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范读——抓住重点词语自由读——根据问题自由读——讨论问题——初步解决问题——个别读”,需要老师更高的引导、能力,这就暴露了我很多方面所存在的欠缺。

  这堂课,我是听了师傅的课再进行设计的。相同的环节,在师傅的课堂上就很顺利,学生很会听,会讲,显得很出彩,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而在我的课堂上,就行不通了。首先,是归咎于我的教师基本功扎实,范读不到位。范读了课文,学生还是没有听出这些重点词语。此外,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感,因此还说明了平时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够,学生的语感特别要*平时训练的。

  其次,我的引导语言和评价语言平乏,对学生评价没有及时、到位。例如在学生回答“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很好到反馈,对一些学生好的发言不能加以点拨,既而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回答。在学生朗读上,还是没有确实可行的指导方法,使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其实,这和我对课文的语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然后,上课的心理素质还不行。有老师在后面听课了,我就会感到紧张。总要注意下后面的老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也就影响了对课堂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处理。

  此外,我觉得这堂课的课堂常规也没有上次好。说明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常规的训练。

  对于教学设计中的这一环节,“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以及后来的“小组讨论”,我在组内评课前疑惑挺大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出现这一环节,对他们的要求会不会太高,孩子能不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文章的意义,会不会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效果好不好。若是可以有这样的要求,那这一环节是不是放在第二课时,学生已经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在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

  可经过了组内的集体评课,我知道了这一环节确实设计得不恰当。这样的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不科学,显得毫无意义。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偏离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可谓得不偿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