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警如何加强廉政建设
古人云: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廉政建设始终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的重要保障,是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国家一直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确保了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树立了廉洁高效的形象。今年1月颁布施行的《中国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提供了蓝本,指明了方向,规定了准绳,对于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推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专政武器的人民,更应该抓好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操守各行各业都有一种职业道德标准,尤其作为特殊职业的人民,更应该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建设,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政治操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链条是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廉政准则》是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道德路线,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廉政准则》所要求的、禁止的,看似平凡,实则关乎大节,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所在,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廉政准则》对领导干部进行道德约束,抓住了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廉政准则》规定,不准领导干部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这一规定不仅是领导干部从政行业的基本规范,更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约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党员干部,特别是握有一定实权的人民,如果缺失职业道德,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会导致官德的。这种和单纯的经济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领导干部的蜕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作为党
的组织,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对干部的努力和成绩要多指导、多鞭策、多鼓励,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和避免小问题滋长发展成大错误。将“官德”纳入监督视野。社会期待着“官德”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更期待对违反“官德”规范的行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只有这样,《廉政建设》规定的各项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才能为广大领导干部所遵守。二、加强人品修养,密切联系群众 “一丝一栗,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这就需要从点滴做起,不断加强人品修养的培养。人品主要讲的是个人行为处事的准则,它以诚信为基础,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从思想层面上评价,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廉政准则》第规定“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部关系。”还从很多方面是对领导干部人品规范和要求。的确,人民群众是廉政建设的主体,在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离开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会失去根基和土壤,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这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在满意群众的意愿上下功夫,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切实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是贯彻科学民展观要求的本质所在。以《廉政准则》为标准,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必须要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道德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时时给自己敲警钟,经常警告自己,在自励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品格。三、加强规范建设,严格执行标准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其中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易滋生的各个领域,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问题、浪费挥霍等干部作风,可以说,《廉政准则》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如果党员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走入禁区,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处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断送前程、祸及家人,可以说掌握好《廉政准
则》的精髓,就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把《廉政准则》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对照、入脑入心,升华境界。交警作为的一个执法部门,承担起车辆管理、事故处理等事务性工作,手中或多或少的掌握着一定的实权,必须抓好廉政建设。一是要建立廉政风险排查机制,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廉政风险的预查分析,全面排查权力运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防范机制,使得每项工作、每个领域都能做到用制度管人、管财、管事、形成全面规范的“制度链”,严格执行标准。二是要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要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